“瑞荇軒”與“聚仙居”隔著兩條街巷,不過三四百步的距離,可李曜卻在人群中走得異常艱難。
雖說街上有著當壚賣酒的妖嬈胡姬,也有嗓音好似黃鸝的賣花女郎,還有那些圍聚在胭脂水粉攤前的少女少婦,但李曜總能吸引住無數(shù)人的眼睛,有如吸走了他們的魂兒,不是駐足不前,就是擋在道上,以致李曜所過之處無不擁堵不堪。
畢竟這年頭的風氣還遠不及盛唐時期開放,大大方方出來逛街的高門貴女其實并不多,...
江淘
【生僻字】拂菻的“菻”讀“l(fā)ǐn”,是由拜占庭帝國的波斯語名字“Frwm”異譯而來。瑞荇軒的“荇”讀“xìng”,一種多年生水生草本,南北朝時有一種鑄錢就叫做“荇葉”。還有“橘井堂”的“橘井”一詞其實也是有來歷的,晉代葛洪《神仙傳·蘇仙公》:“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簷邊橘樹,可以代養(yǎng)。井水一升,橘葉一枚,可療一人……”,所以這兩個名字不是我亂取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