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魯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他乃是官場老饕,眼睫毛都是空的,善于察言觀色,見這小僧朱重八稱呼陳四九為大哥,也就一笑了之。
陳四九也不愿與賈魯多講,此人雖說屁股有些歪,但是用大師傅的話來說,他的見識被他所處的時代局限了,若是他見過瀛洲仙界,自然不會有這個想法。
“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陳四九吟詩一首,讓賈魯好生困頓,皺著眉久久不語。
在瀛洲仙界,至少能做到人人平等。
這時,前方有些丐幫叫花子敲鑼打鼓,唱念求賞錢。
丐幫在唐朝時便已存在,在宋代達到巔峰,當時北宋首都開封府有許多丐幫弟子,專做乞討,每逢紅白喜事,皆要穿著百家衣上門,唱念做打,討口喜。
但是這幫丐幫眾人明顯不同。
他們牽著幾只“猴兒”,但身材高大,看面貌和小孩很像,能作字能吟詩,只是不能言語,若是觀者施舍錢財,立即跪地作揖,還能以手指在泥沙中寫字套彩,十分聰明。
因此地是前往上都的官道,故而來往商旅人流眾多,圍觀者不少。
還有幾個孩童,約摸五六歲年紀,看起來十分小,身上長滿了膿瘡,十分可憐。
朱重八望著那些孩童,拉著陳四九道:“陳大哥,咱想救救這些孩子?!?p> 為了方便行走,不暴露身份,陳四九便叫朱重八與彭瑩玉和自己以大哥為稱呼,他二人為了誰是老二爭論不休,最后打了一場,因朱重八拳頭較大成為老二。
陳四九見狀眸子閃了閃,這幫叫花子可不是一般人,丐幫號稱天下第一大幫,民間但凡是人牙子,拐賣嬰兒,必有丐幫影子,他們常常走街串巷,懷中揣著餅子或麻糖,以餅子麻糖逗弄小孩,將小孩拍暈了擄走,喚作拍花子,運氣好的小孩能得以收入丐幫,大部分會被藥物藥啞,或者搞成聾子,要么斷手斷腳,喚為天殘地缺。
還有些富戶地主鄉(xiāng)紳,修建廟宇,橋梁,房屋,喜歡從丐幫手中購買童男童女,灌入水銀,封口鼻,活生生埋入地眼,喚作打生樁。
更邪惡的是“采生折割”,此乃上古邪巫,乃是以人祭鬼,求鬼以名利,潛伏草莽,采取生人,因孩童靈氣最足,所以要選擇童男童女,將生人孩童“折割”成怪物,也喚作“造畜法”,先將孩童剝衣捉住,渾身以針刺,使鮮血淋漓,趁著血熱時,剝一狗或猴皮,將猴皮包與孩童身上,人血猴血相互粘連,永不脫落,用鐵鏈枷鎖捆縛,騙人錢財。
此等邪術(shù)本在唐宋時屢遭禁止,在大元麾下,反而愈演愈烈。
大元達官貴人,尤其是蒙古韃子,極為喜歡生殉,殉葬之風(fēng)盛行,民間的漢人地主鄉(xiāng)紳也學(xué)了個全,再加上大元不禁各教,各種歪風(fēng)邪氣火焰猖獗。
陳四九看那幾個“猴兒”模樣,心知這不是一般猴子,肯定是小孩打小被披上猴皮,扮做猴兒乞討賺錢,且多半舌頭被割掉了,無法言語,心中百味交集。
彭瑩玉也道:“大個子,俺對丐幫這幫人也沒什么好感,他們比番僧喇嘛和色目回回還可惡,俺當年差點就被丐幫拐了去。”
朱重八道:“咱也是,咱當年在鳳陽討飯,險些被丐幫長老騙去,砍斷手腳,成了個天殘地缺,按照那長老說法,成了天殘地缺,越慘在丐幫地位越高,還能得飯吃,要不是咱當時機靈,此時哪還有手腳在。”
陳四九卻搖搖頭,對他們二人道:“我告訴你們一件事,在自己擁有絕對的實力之前,不要輕易的去招惹丐幫這種龐大勢力,你們?nèi)羰怯矒?,后患無窮,丐幫之所以被稱為天下第一幫,是因為他們雖乞討,但財貨不少,你看這伙乞丐身后,不遠處有一隊武者,皆是身材魁梧,腰間佩戴刀劍,大元禁止?jié)h人百姓佩戴刀兵,那這伙人說不得是漢人軍戶世家子?!?p> 朱重八瞇眼道:“或可以錢財買?!?p> 陳四九又輕嘆一口氣,問道:“你若是用錢財買,反而是在害這些孩童,你可知丐幫為何把他們搞得渾身膿瘡?只因丐幫以人的憐憫心來賺錢,就跟子貢贖人一個道理,你此刻去買了他們,這幫叫花子不會感激,反而覺得這是理所應(yīng)當,這些孩童本就應(yīng)該賣高價,反而去捉更多的孩童來賣,此道不可取。”
“再說,今日買,明日買,世間被丐幫拍花子拐來的孩童何止萬人,你買的來嗎?”
“那怎么辦?”
朱重八有些傻眼。
陳四九眼神閃爍,認真道:“好辦,等將來咱要是掌了權(quán)勢,不準丐幫乞討,但凡有拐賣人口,采生切割之事發(fā)現(xiàn),皆凌遲處死!”
“若是他們丐幫不服,咱就打到他們服,殺到他們服!”
朱重八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彭瑩玉卻問:“那大個子,咱有什么法子救這些孩童?”
陳四九咧嘴笑道:“用錢,但要找個理由,讓這幫叫花子都害怕的理由。”
當即邁步,裝作是看熱鬧看稀奇的觀眾,看似無意,實則有心地走向了守在一邊的那伙帶刀大漢身邊。
“幾位好漢,可是此地丐幫凈衣使者?”
這些壯漢不僅攜帶兵刃,而且衣衫十分干凈整潔,他們正是此地丐幫首領(lǐng),丐幫分為凈衣長老和花衣長老,凈衣弟子主要負責(zé)銷贓和丐幫的產(chǎn)業(yè),花衣長老則是帶隊拍花子和乞討要飯,分工明確。
那領(lǐng)頭壯漢身材肥胖,一雙眸子貪婪不已,正在打量人群中的小娘和孩童,見陳四九身材魁梧,背后也背著兵刃,先是嚇了一跳,下意識地伸手摸向腰間,隨后疑惑道:“山寨水寨,何處燒香?”
陳四九擺出道家手勢:“道祖三清,遼陽坐館?!?p> 那領(lǐng)頭胖子見陳四九上道,嘿嘿笑道:“好說好說,俺正是此地丐幫凈衣長老,喚作王四。”
“王四大哥。”
陳四九先恭維一番,隨后看了看那伙乞丐中渾身長膿包的孩童,淡笑著說道:“大哥,咱找你來,是想談?wù)勈拢垡娔氵@些花子品相不錯,尤其是那幾個渾身長膿包的,咱想買來做藥引煉藥,不知大哥能否行個方便?”
說著右手在懷中掏出一錠金子來。
這金子足有二兩,十分值錢。
周圍幾個丐幫的凈衣弟子,全都眼睛放光,手中打狗棒都捏不穩(wěn)了,圍攏過來口中流口水,丐幫弟子收入可并不低,甚至比很多和尚過得好,他們出去討飯都有特定技巧,吹拉彈唱都會,還會討口彩,而和尚化緣和討飯也差不多,但技巧就差得遠。
討錢容易,花錢也就極為大手大腳,且丐幫也有不使隔夜錢的習(xí)俗,故而這群丐幫凈衣弟子花銷極大,討到錢財,就去吃喝嫖賭,全花出去。
見到有冤大頭上鉤,那胖長老王四臉都要笑花,咧嘴說道:“好說好說,你只要渾身長膿包的?天殘地缺要不要,最近上都人多,咱又抓到十幾個花子,還未來得及折割,還住到個蒙古女子,你若是給足銀錢,咱能讓你開個苞,那女子可是大戶人家,能說漢話。”
陳四九笑吟吟地問道:“你們丐幫在上都有多少兄弟?”
胖長老王四得意地道:“嘿,俺們丐幫乃是天下第一幫,在上都兄弟自然少不了,此地最大的牙行東家,就是我丐幫,俺們有凈衣弟子二百余人,花衣使者一百余人,花子足有三百之數(shù),也就是蒙古人喜歡抓花子去做奴隸,不然俺們花子更多?!?p> “還未采生折割的有多少?”
“還有三四十之數(shù),兄弟你都想買?”
“我都買下,這二兩金子是定金?!?p> 陳四九將手中金子丟給胖長老王四,他笑顏如花,用牙口咬了咬,確定這是真金子,這才說道:“你可還是要那種渾身長膿包的?這可不好搞呀,是俺們跟一個苗疆來的巫師學(xué)的術(shù)法,要專門在傷口上抹巫蠱藥才可這般,一個花子少說得十兩銀子?!?p> 陳四九又笑道:“好說好說,咱全都買下,你說的這個巫師,若是方便也可介紹給我?!?p> 胖長老王四拍了拍他肩膀:“兄弟你很識貨,這渾身長膿包的討的銀錢都多許多,富人見著都會掏錢來。”
陳四九道:“他們渾身膿包,正好來煉制五毒丹,將他們膿包取出,再調(diào)入秘藥,可用來做法?!?p> 胖長老王四有些鄙夷地看了看陳四九,小聲嘀咕道:“你們這些道士也搞這種玩意兒?曾經(jīng)有密宗的這個大喇嘛找俺們買花子做法,他們的秘藥還要用什么死人手指甲,死人尸油,女人經(jīng)血布,死人嘴中唾沫,佛頭的尿和便,還是俺們丐幫講究些,雖是討口要飯,但絕不用花子做這些亂七八糟的藥?!?p> 陳四九還是面色淡然,笑道:“那是,我道家一向講究度人升天?!?p> “你們還未折割的花子都給我留著,先勿動他們,我需得買來試藥,我等為大皇帝煉制各種秘藥,需要的試藥童子不少?!?p> “好說好說,兄弟你要多少有多少,你若還要新的,我們馬上去抓?!?p> 陳四九擺擺手,左右看了看,疑惑道:“你們總壇在何處?”
胖長老王四奇道:“就在這多倫驛,此地到大都只有四十五里路,那上都的色目回回宰相信天方,不準在上都城里乞討,故而俺們都在上都周邊,總壇便在此地。”
“那豈不是說,所有的花子都在此地?”
“對,俺這就可以領(lǐng)你去看驗?!?p> 陳四九咧嘴笑道:“好說,那就請王長老帶路吧。”
說著扭頭,看向彭瑩玉和朱重八,面色嚴肅地交代道:“你二人跟著龍嬌的商隊,我自會來尋你們。”
朱重八和彭瑩玉本想說話,卻見陳四九眼神中殺氣十足,頓時心領(lǐng)神會,點了點頭。
胖長老王四見狀疑惑道:“你不帶幾個隨從?身上可帶足了金銀?”
陳四九拍了拍身后的陌刀和長弓,笑道:“放心,帶足了。”
胖長老王四貪婪地咧嘴笑道:“那就好,兄弟你不帶幾個隨從,到了俺們地盤不怕俺們劫你錢財?”
聽到他話語,陳四九哈哈大笑,露出人畜無害地牙齒,眼神認真,說道:“怎么會呢,你們丐幫一向有口皆碑,對了王長老,我這里還有三兩金子,你先拿去,吩咐本地弟兄多買酒菜,把你們丐幫在本地的凈衣弟子和花衣弟子長老全都叫來,咱請你們吃酒吃肉?!?p> 胖長老王四連忙伸手拿過來,眼神冒光,貪婪地瞇眼瞧了陳四九一眼,仿佛看到一只大肥豬,心說這道人怕不是傻子,難不成不知道我丐幫是牙行出身,拐賣人牙子乃是天經(jīng)地義?
就怕你進了我丐幫在本地的總壇,有命進去,沒命出來!
陳四九卻又想了想,又摸出一錠銀子,越有十兩,說道:“多買些酒水來,再買點羊肉,讓每個弟兄都能喝上酒?!?p> “吃飽喝足,咱才好送你們上路!”
天喵教主
小知識:寫古道西風(fēng)瘦馬,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馬致遠是元朝大都北平人,曾寫詩求官不得,轉(zhuǎn)而寫雜曲,抒發(fā)不得志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