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誰求誰
在余歌裝飾一新的將軍府上,吳三桂又見識了會自己發(fā)光,而且永遠不會被燒盡的臺燈,以及余歌府上全部仆人都裝備了的對講機、還有會放出人聲據(jù)余歌說是叫什么CD機的音箱系統(tǒng)。
吳三桂現(xiàn)在飲著余歌給自己倒的據(jù)說是無比珍貴的茅臺酒,這酒確實跟他常喝的酒不一樣。
明代當然就有各種酒,但制作工藝上來講,遠不及余歌的這種酒清澈、醇香。也正因為如此,吳三桂平日里喝的再好的金華酒,也都需要篩酒并加熱后才能飲用,色澤稍稍有些發(fā)黃,雖被稱為“金色”,但渾濁是誰喝誰知道的。
“我大膽問一句。。。。。。。?!背烈髟S久,吳三桂還是沒忘了自己來此的目的,他趁著余歌眼下看起來心情不錯,準備把正事給辦了。
“嗯?”余歌抬起眼,端著酒杯,微笑著斜睨著吳三桂,等他的下文,知道他要說正事了。
“余將軍拿下這撫寧以后,麻煩恐怕也是要接踵而至的。撫寧位置的重要,不僅僅你我知道,李自成當然更心知肚明。無論如何都叫他寢食難安啊。
撫寧雖然離京城不算近,可這是通往京城的要道,在加上這也是京城防守里最后一個可以利用的天險屏障。這就猶如他睡覺床頭站了個人還拿著刀,他如何會善罷甘休呢。
余將軍的兵士確實厲害,問題在于不夠多。李自成手中可有幾十萬人,就算都只站著讓余將軍的兵士砍腦袋,恐怕余將軍也要廢不少時日的吧。
所以,我真想知道余將軍下一步是什么計劃?”吳三桂先探余歌口風道。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庇喔鑵s并不詳細的講自己真實意圖,只笑著一句話搪塞了過去。
永遠不要讓對手知道你在想什么,只要他們知道了,你就必然會有天聽他們發(fā)落。這道理余歌早就懂。
吳三桂略微有些失望,但這并不是重點,他也無所謂余歌到底怎么回答
“勉強生存于死無異啊。不是狩獵者,最后就只能做獵物?!彼b作憂心忡忡的又說道。
這話其實也是他真實的心聲,如果面對強敵,你根本就沒有什么像樣的攻擊的能力,那你離死就是時間長短而已。
余歌還是沒什么表情,大道理不用吳三桂講,他心里很有數(shù),他現(xiàn)在這么盛情的款待吳三桂,不過是想要吳三桂提供些有實際用處的東西來。
“我只想知道,吳將軍又作何打算?。窟@山海關固然堅實,但天下不是只有山海關一隅,若失了天下,山海關也自然就失去了最大的屏障。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余歌反問吳三桂道。
他現(xiàn)在的撫寧雖然不大,但他已經讓吳三桂相信,他的實力當然不止就只會有這小小的撫寧。反過來,誰都知道,吳三桂一己之力,都未必守得住他僅有的山海關。
“老實說,我那今天已經來了兩撥使臣了?!眳侨鹦囊粰M,確定和盤托出。
他這話用意是想談談價碼,他知道余歌今日這樣款待他,甚至派人傳信給他,自然也不會放棄拉攏他。他要告訴余歌,拉攏他的可不止你余歌一人。
我雖不能自保,但還是有利可圖的。
余歌看他終于說了點真話,這才點點頭,笑著點點頭,表示相信他這話
“將軍英雄,自然有人追捧。但有些東西,拿了以后怕只是做賊了。失了正統(tǒng),即便再上高處,也不過只能成為梁山寇首。
你要知道,南明尚在,我也在,天下正主可未必會移位他人啊。
房中有主,闖入的就只是賊人而已。天下人人誰不恨賊,誰不討賊呢?!庇喔枞孕χf道。
這話卻直中吳三桂心臟,他一直所顧忌的,其實也就是如此。
崇禎還活著,明政權原本看著奄奄一息,無可救藥,偏偏又出了個余歌這樣的神人。這天下歸屬很難說清將來到底會是誰的,李自成和多爾袞,吳三桂不管投誰都要承受巨大的風險。
這兩人本都不是他原來的主子,倘若他投的人得了這天下他還可以喘口氣,堵住眾嘴。
可若這兩人最后都無法染指中原,兵敗。他這一生也算是走到了盡頭,白白只能污名一生而一無所得。
“不知道將軍是打算要我和這十萬兵士,繼續(xù)在山海關為我大明朝廷和您作為策應;還是應當進入您這撫寧,與您同策同力呢?”吳三桂只好問具體點。
余歌知道他在想什么,所謂山海關策應也好,他帶兵進城也好,他重點是說既為朝廷做事,那朝廷總得替他養(yǎng)兵吧。不能讓他空著手給朝廷賣命。
他也給出了價格,讓按照十萬人供給糧草和軍餉。
而所謂在山海關策應還是進入撫寧,他只是在試探軍權是否要交出。
進到余歌這里,那軍隊從屬余歌總要給個交待的,兩家人混在一起,誰能相信誰,誰來怎么指揮,這終歸都是個問題。
他這樣問,顯然是既想讓余歌給糧給晌,還想保持自己的勢力。
余歌沒變臉色,只是淡然的回道
“莫說十萬人,就是七八萬人的軍餉、糧草,這小小的撫寧也難以養(yǎng)下啊。若想養(yǎng)軍,你為只做守勢當然都不可行。
要是還只想守,山海關很重要,將軍不如先還留在山海關吧。我們兩處可以互相策應豈不更好。
但我這撫寧卻不畏敵軍來犯,倒不需要將軍多余操心。只是想知道,將軍那邊如果有人來犯,將軍可否能一力支撐啊。是否需要兄弟我施以援手?”
雖然余歌蠻反感這種說話方式,但從進入這里開始,他受到身邊的種種這樣的人侵染,他現(xiàn)在也能熟練的猜心和委婉的吐露自己的目的了。
這話問的吳三桂又犯了難。他何止是走不出山海關,而且也根本受不住山海關。這里地冷人窮,供給以前一直靠著朝廷。
有能力誰愿意投降啊,之所以賣身還不是養(yǎng)活不了自己,無法立足。
見他沉默不語,余歌也不為難他,這才拋出自己早就準備好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