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
縣諭知爾等,今有邪寵作祟,乃至地龍翻身。于申時,自東北起,村堡移徙,地裂成渠,公署房屋倒塌無數(shù),城郭開裂十存其六,亡者數(shù)百,傷者無數(shù)。吾非太上,實感民生之多艱,今賴有官府及豪富之家樂捐助輸,凡有亡者之家,皆可于官倉領(lǐng)米一石或銀一兩;房屋倒塌者亦依此例,以慰汝等,望諸鄉(xiāng)里忠心體國,齊心協(xié)力,共渡難關(guān)。凡此期間,?恃聲勢,擅做威福,囤積積奇,作奸犯科者,必嚴(yán)律治之。其余未盡之事宜,待上官之文,特此備榜市曹各宜知悉,縣正堂楊。(查不到資料,自編的,不通之處,見諒,天啟年間米價約銀0.927兩每石,數(shù)據(jù)來源《中國貨幣史》)
天啟四年二月十一日
從巡查民壯嘴里了解到告示的內(nèi)容,徐秀才不由得感嘆連連,道:“楊知縣真不愧一方父母,如此處置,甚妥!”
徐錚撇了下嘴,心道此舉雖好,但是仍有不足之處。一是大災(zāi)之后必有大疫,根據(jù)前世經(jīng)驗,地震過后常有傳染病發(fā)生,或是蚊蟲叮咬或是飲水污染(各種死傷尸體處理,容易污染水源),雖說現(xiàn)在天氣不熱,但是預(yù)防工作不能不做;二是失去住所的百姓集中安置;三是傷者集中醫(yī)治;四是組織工匠恢復(fù)受損房屋、道路、水利等生產(chǎn)生活設(shè)施。
“錚兒,你覺得我們領(lǐng)糧食還是銀兩?”徐秀才問。
“我覺得糧食最好!”徐錚回答。
“為何?”
“災(zāi)年若手中有糧,心里不慌,方可從容做事”
“善!待為父前去取來!”
“一起吧!一百多斤呢!”
“唔”。
父子二人把一百多斤精米背了回來,妥善安置后,徐錚和父親商量蓋房子。徐錚家在金壇縣城的文明門附近(今小南門旁的學(xué)基路),徐錚打算弄個臨時住房,帶以后有條件,再做打算。徐秀才聽了徐錚的建議,考慮了半天,點頭同意。于是父子倆開始做起準(zhǔn)備。
按照徐錚的設(shè)想:樹枝和泥巴作為墻壁,利用倒塌房屋的木頭作為支撐,建一個簡易閣樓。
對于中國人來說,造房子是件大事情,更何況地震剛過,各家房屋基本都有所損壞,徐秀才擔(dān)心人手不足,聰明的徐錚再次提出建議,組建房屋修復(fù)互助組,各家輪流修房子,修到誰家,誰家提供吃食,不付工錢。徐秀才聽了這個注意,拍手稱贊,道:“吾家真有麒麟子!”
利用秀才的身份,再加上徐錚的奇思妙想,互助組飛快成立,并開始付諸行動。在實踐過程中,有人提出利用本地生產(chǎn)的毛竹作骨,泥作壁,壓實拋光,更加美觀并且省工省料,經(jīng)過試驗,果如其然,于是兩層竹制小閣樓紛紛拔地而起,形成了一道獨特風(fēng)景線,就連房屋完好的人家都羨慕不已。其中徐錚再次開啟天才模式,貢獻了偉大的發(fā)明:馬釘。該釘中間平直,兩頭彎曲,制作方便,主要用于木頭,竹竿之間鏈接,方便無比,次發(fā)明得到互助組中幾個老營造一致贊賞,并發(fā)揚光大,后人為紀(jì)念徐錚,特命名“徐釘”,此乃后話,姑且一提。
金壇縣衙書房。
“明府,最近文明門出了件新鮮事,您可有所耳聞?”典史周影(唐時稱縣令為明府,前可加姓,姓周,天啟四年金壇典史,名不可考,出自金壇縣志,暫以捕風(fēng)捉影的影替,見諒)和金壇縣縣令楊錫璜(萬歷四十七年巳未進士,天啟五年調(diào)任離金,金壇縣志)正在喝茶嘮嗑。
“哦,何事?”楊知縣問道。
“文明門附近徐秀才您聽說過吧?”周影說道。
“有所耳聞,徐秀才學(xué)問還是很扎實的!聽聞他立志舉業(yè),就是身體太差了些,更何況今朝科舉艱難,仕途壅塞,身體不健,恐不便也?!睏钪h說話很實在。
“可不是呢,但是這件新鮮事跟他無關(guān),卻和他兒子徐錚有關(guān)聯(lián)!”周影笑著說道。
楊知縣喝了口茶湯,好奇的問:“快快道來?!?p> “前幾天不是地龍翻身嗎,徐秀才家里的屋子崩塌了,您也知道,文明門附近的都是老房子,本來就不怎么結(jié)實,還好徐秀才和兒子在地震中幸存,聽說后來修房子全是徐錚的主意,竹為骨料,附以泥灰,既美觀又好看,還弄了個什么互助組,現(xiàn)在文明門那邊,一溜的臨街雙層小閣樓,煞是整齊。傳聞徐錚年紀(jì)不大,卻善于奇技淫巧,什么徐釘,都是他提出來的。”周影說的很詳細(xì)。
“雙層閣樓,莫不是學(xué)自黔地苗壯族人居住之所?”楊知縣低頭沉思,接著說道:“本地倒是自產(chǎn)楠竹,以此造屋,亦是未嘗不可,但需防火,終究是童子所想,未免有所不周。不過此舉的確能解我縣鄉(xiāng)民遭地龍毀屋之痛,吾近日正焦慮于此,時值二月,料峭春風(fēng),毀屋之民,恐難度日。沒想到,一小兒竟然解了燃眉之急,此舉大善!至于奇技淫巧,終究落了下乘,此子吾有意一見,周書記,你覺得如何?”楊知縣確是好官。
“您可真是愛民如子,實乃我輩之楷模?!敝苡暗墓Ψ虿诲e。
楊知縣擺了擺手,道:“休來此言,秀來此言!既如此,值此間無事,我倆一同去看看這新鮮熱鬧如何?”
楊知縣和典史周影換了衣服,帶了兩個小廝,來到文明門,放眼望去,果如周影所言,一排臨街小樓,整齊規(guī)范,甚至還有排水溝,互通有無,楊知縣嘖嘖稱奇,連道:“甚好甚好!”
指派小廝傳來徐錚,徐秀才聽說本縣太爺傳喚,心恐徐錚少不更事,于是也跟了過來,同行的還有眾多看熱鬧的街坊鄰居。
“少年,聽說這是你的主意?”楊知縣和藹的問道。
“回太爺,正是犬子所思,莫非有所違制?”徐秀才緊張的說。
楊知縣擺了擺手,說道:“談不上,談不上,吾觀此樓,既排列森嚴(yán),頗有軍營風(fēng)紀(jì);又似苗壯之屋,卻又非所同,甚奇,所以想一探究竟?!?p> 徐秀才連忙招呼徐錚行禮,徐錚遲疑了下,還是老老實實跪下磕頭,楊知縣坦然受之,真是萬惡的舊社會!徐錚心想。
“少年,起來回話!”楊知縣看著眼前的徐錚,果然酷似其父,一樣的羸弱,不過面目倒是清秀,心里有了幾分歡喜,問道:“少年可曾讀書?”
“回太爺,粗讀過四書五經(jīng)!”徐錚老老實實回答。
楊知縣捋了下不多的胡須,笑著說道:“既如此,本官就考你一考,你可有膽量?”
徐錚心說,不是看房子嗎,怎么考較學(xué)問了?心雖這樣想但嘴上不能這樣說,只好應(yīng)道:“請?zhí)珷敵鲱}?!?p> “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音泰,出自<大學(xué)>首句)”
徐錚知道,這是《大學(xué)》第一篇。朱熹認(rèn)為通四書者必先讀《大學(xué)》。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意思就是:大學(xué)的宗旨是要我們能夠做到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善于革舊立新,最終成為一個至善至美的完人(圣人)。
題目看似簡單,卻深有玄機。徐錚覺得楊知縣考較的重點是自己的品德志向,而非學(xué)問。其實古人非常重視品德修養(yǎng),老師收弟子,首先查看的就是弟子的品行。
典史周影和徐秀才站的很近,低聲問道:“莫緊張,估摸明府只是讓他背誦!”
徐秀才臉色煞白,說道:“三尹,恐小兒誤會了!”
徐錚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楊知縣可不知道自己是兩世為人,尤其是作為二十一世紀(jì)的來客,最擅長的就是總結(jié)概括歸納。后世網(wǎng)絡(luò)對明清時期的儒家思想有著各種各樣的論斷,恰巧,徐錚就記得這一篇。
想到這里,徐錚抬起頭,看著眼前拈須而笑的楊知縣,心說,讓你大吃一驚。深吸了一口氣,朗聲說道:
“大學(xué)之道名為大學(xué)之道,實為圣教之道統(tǒng)也。”
楊知縣一哆嗦,頓時胡子少了幾根。暗道老夫只是想讓他背書而已,怎么如此這般了,而且語出驚人!也罷,且看他如何自圓其說。
“夫道統(tǒng)者,天道也。源于黃,歷堯舜禹湯文武至老子,唯余道法,傳則失;自孔孟朱起,法與傳具?!?p> 聽到這里,楊知縣點了點頭:“然也,然也!”
“嘗思自趙宋以來,惜再無圣人,何也?蓋因其道統(tǒng)之傳未曾得也。今有吾輩同儕,如朝陽初生之其道大光,如乳虎嘯林之百獸震惶,演大學(xué)之宗旨,承圣教之道統(tǒng),舍我其誰?”
楊知縣雙手一拍,贊嘆道:“好一個朝陽初升,乳虎嘯林!”
徐秀才趁著徐錚換氣的功夫,搶步上前,深深一揖,說道:“太爺,小兒年幼,狂悖無知,求太爺不要怪罪,若有懲罰,學(xué)生愿一肩擔(dān)之!”
楊知縣擺了擺手,說道:“汝且一旁觀之!”
徐錚決定賭一次,繼續(xù)說道:
“若曰道統(tǒng)者謂何?圣人曰明德,曰親民,曰至善也。
然則如何繼承道統(tǒng)?
圣人曰內(nèi)正心誠意,以格物致良知;外修身齊家,以治國平天下;由粗而精以明天下之理;由至而善以立圣人之明。
如此,焉有大道不得之乎?
觀今者眾人,背大道遠(yuǎn)矣。衣冠禽獸者,不勝其數(shù),非為圣教,而為功名利祿。置大學(xué)之學(xué)為謀富貴之技;皓首窮經(jīng)者,數(shù)不勝數(shù),非為學(xué)問,而為沽名釣譽,置大學(xué)之知為沽名之枝。此實乃本末倒置矣。讀圣賢書,所為何事?內(nèi)圣外王,立身行道,此之為本,舍本而逐末,尤為可惜,可嘆!
夫吾輩者,正值奮發(fā)有為,為繼圣往之絕學(xué),必立足于根,立心于本,此為正。根者,本也。夫圣教道統(tǒng)之根本即明德親民至善也。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徒貽笑大方。然則若至彼岸,必得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以此修己身之善。圣人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身不善則形不正,焉能使人行正至善?然則若平天下,必得修身齊家、知行合一,以此復(fù)國之盛。書生曰: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身家不善則國不正,豈能求得萬世太平?
夫天道者,華夏之文明也;夫儒學(xué)者,炎黃之立身也。自聃起,天道分,一為道,一為儒。然則道為己修,儒為眾修,己者私,眾者公,吾輩自啟蒙受書之日起,當(dāng)心懷正氣,天下為公。
前有來者,高山仰止;后有末進,百舸爭流。
故曰大學(xué)之道實為圣教之道統(tǒng)也。(自編的,不通之處,萬望海涵)
“好一個本末之理,好一個正心修身,好一個天下為公!妙哉斯言!”楊知縣聽完撫掌大笑,對著典史周影和徐秀才,說道:“真是出乎老夫意外,沒想到一白身少年竟能如此明事理,懂圣教,實乃生平罕見,奇人也!此子比起汝等,若何?”
典史周影說道:“古語云曹子建七步成詩,沒想到今日竟有人出口成章,眼見為實。我等實在不如也!只不過不知詩賦如何?”
徐秀才目瞪口呆,心里亂成一團,俗話說知子莫若父,往日里雖說兒子有些聰慧,可也從未如此,太令人吃驚了。
楊知縣笑了笑,說道:“此文雖倉促而成,但已頗具制義規(guī)模,文理俱佳,只需稍加修改即可,文章已如此,詩賦,小道矣,難不住這少年!”
看到典史周影有些不服氣,楊知縣說道:“罷了,姑且一試,讓你心服口服!”
說完,楊知縣隨意掃了眼閣樓,說道:“少年,就以竹為題,試做七言絕句一首。”
徐錚心說,真當(dāng)我是曹植了!真是騎虎難下,只好開掛利用穿越者的優(yōu)勢了,盜版吧。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保ㄇ遴嵃鍢驗H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徐錚暗道板橋兄,只能請您救急了。
楊知縣再次拈須,大笑道:“如何?雖稍有拍馬之嫌疑!然而情景交融,虛實合一,可為佳作否?”
典史周影對著楊知縣深鞠一躬,說道:“太爺高見,學(xué)生服了!”說完轉(zhuǎn)過身,看著徐錚,說道:“真乃神童也!”
徐錚趕緊彎腰還禮,“小子無禮了!”
楊知縣心情大好,說道:“徐秀才,汝養(yǎng)得一個好兒子,吾今日敢斷言,十年前看父,子敬;十年后看子,父敬。來人,取十兩紋銀?!?p> 走到徐崢面前,繼續(xù)說道:“吾觀汝精氣神足,但身體羸弱,欲繼圣道,非得體健不可,這銀兩助你強健體魄,以后但有所求,可隨時來縣衙,吾必助汝。他日一門父子雙秀才,必為本縣一段佳話!勉之!”
“謝太爺!”徐錚再次跪下磕頭,徐秀才也深深一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