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周過年是不快樂的,公子旦后悔了。
沒有燈謎燈會,沒有新桃換舊符,沒有壓歲錢,沒有夜放花千樹,更沒有人約黃昏后。
有的只是繁多的禮節(jié)和各種祭天祭地祭祖宗的祭祀活動。
剛過了初五,公子旦就帶著所有人回宜陽去了,好在不遠,不急不緩的兩天也走到了。
慰問了留守宜陽的姬睿和負責黃金臺的石巖后,公子旦又去看望了魏無忌年前送來的三千匠戶們。
好言撫慰,給他們描繪了一下未來美好的遠景,然后就留下了一個宮人自制的石磨,告訴他們讓他們先做一百個。
巡視了府庫,看里面堆滿了各國錢幣,于是怎么花錢就成了現(xiàn)在最發(fā)愁的事。
又去看了三國送來的耕牛和馬匹,都是上好的,可不能養(yǎng)廢了。
回宮后馬上成立了馬場和牛場,召集所有官員,商議新的一年宜陽的規(guī)劃和發(fā)展。
民生一塊暫時由少宰負責,司法有司寇,城防……沒有,治安由韓侍衛(wèi)負責,似乎什么都有條有理,不用公子旦操心,更不用做什么改變,好像每一分的改變都是多余的。
散了會議,公子旦舒服的躺在原韓王宮御花園,現(xiàn)在宜陽君府邸的后花園樹蔭下,喝著茶水,享受著閑散時光,嘴里還說著什么‘偷得浮生半日閑’,小情調滿格有木有。
直到肚子抗議,去了一趟茅廁,抗議的屁股告訴他懶惰的腦袋,該把紙整出來了!
哎,看來自己真是一條咸魚,只要能讓自己茍著不動,哪怕生活水準降到了原始人都懶得去改變啊。
近一年了,如廁都用竹板,沒有廁紙的年代真是萬惡的年代!
“本君決定了!宜陽革新,從廁紙開始!”
“韓侍衛(wèi),備車,去城外匠戶營?!?p> “諾!”
去了城外匠戶營,問了所有工匠,竟沒有一個漁民!韓魏趙三國,當?shù)?,不為人子?p> 你要的是匠戶啊哥!韓魏趙王也覺得很冤枉,把技術人才科研人才都給了你,結果你說沒有普工!
忽然想起黃金臺好像來了一戶漁民,于是立馬轉道去了黃金臺。
年前就被召見了一次,這剛過新年就又被召見,漁民齊三有點受寵若驚。
“小民齊三兒,拜見宜陽君?!?p> “嗯,起來吧,記得你說你是漁民?還略微認得些草藥?”
“是,小人祖籍臨海漁村,祖祖輩輩打魚為生,天氣不好時不敢出海,就入山林采些草藥,備不時之需?!?p> “嗯,好,就你了,本公子打算做些東西,由你領頭,明天調撥給你些匠戶,盡快吧東西做出來。”
“不知道公子打算讓齊三兒做什么?”
“紙,一種可供人在上面書寫,也可……嗯,如廁用的東西?!?p> “紙?我不會?。膩頉]見過更沒聽說過。”
“沒見過沒關系,這是一件新事物,由你來發(fā)明創(chuàng)造?!?p> 一邊站著的御史石巖都懵了:
發(fā)明創(chuàng)造?他就是一漁民啊!打魚才是他的本職工作,做東西什么的,不是應該找匠戶嗎?你可是有三千匠戶的?。》胖Ы硲舨徽?,找一個打魚的去造那個什么‘紙’?
“那個,敢問這紙是個什么樣?”
得,一個敢用漁民去造東西,另一個還真敢接,莫不是都瘋了吧?
其實造紙這事,之前誰也沒干過,公子旦有大致方向,那用誰都一樣,可能匠人來做還更好。
可是這漁民可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來黃金臺投靠自己的‘人才’啊,怎么能不重用。
不僅要重用,還要讓他做出來的東西名傳天下!千金買馬骨的故事,還是很細心那些自詡千里馬的人的??!
要說怎么能更好更快更容易的名傳天下?四大發(fā)明?。≡旒埿g好像原本就是一個漁民弄出來的吧?東漢蔡倫?他是改進!
“紙,薄如蟬翼,如絲綢般柔軟,可書寫?!?p> “那大小形狀呢?”
“大小無所謂,可隨意分割,形狀的話,就長方形吧,哦,就是案幾面這樣的形狀。”
“矩形,薄如蟬翼,如絹柔軟。君上,草民不會做!”
不會做你問這么仔細?莫不是壽星老上吊?
“有啥不會做的?明日我調撥一百匠戶給你,離此十里的下游河岸扎營,然后就開始給我造紙,聽到沒有!”
“這,草民聽到了,可是草民真的不會造紙??!”
“你要相信自己,你是千里馬,你是偉大的創(chuàng)造家,你一定能造出漂亮的廁紙啊呸!宣紙的!”
第二天,果然有一百匠戶前來,領著他們的竟然還是宜陽君!
帶著一百匠戶二十守衛(wèi)還有他的那個‘創(chuàng)造家’人才齊三,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往下游選址去了。
忘了說了,宜陽多山多嶺多河流,黃金臺就建在城外十里的一處依嶺傍水的好地方。
順著河流往下游走了十余里,找到了一處很好的位置,公子旦讓人先去扎營。
這里離宜陽城也是十里左右,因為河是從一側繞著宜陽而下的。
侍衛(wèi)指揮工匠伐木建營,用了整整一個上午。
建好營寨,下午在河邊架起二十口大鍋,用來蒸煮原料。
每口鍋前邊做一個大木箱子,用來裝原材料。
鍋后面則是一個大的石臼,在里面搗碎煮過的原料,用以打漿。
石臼后面又是一個大木箱,不過公子旦讓人在此挖一條半人深的壕溝,溝中又有排水溝,直接通往下游河中。
把箱子至于壕溝中,待石臼打好漿后,把漿倒入此箱中。
就近可從河中取水加入,攪拌后用做好的篾席,也就是撈紙器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
然后放到河岸做好的架子上晾干就好了。
這就是公子旦給匠人們造紙定制的四個步驟:
一:蒸煮
二:打漿
三:抄紙
四:干燥
大致規(guī)劃出了造紙所用的地域和所需工具,及到天黑,工匠們也就大致完成了兩個步驟的半部分。
一個是第一步驟磊了灶臺,卻沒有相應大的鐵鍋,還要專門打制鐵鍋。
再就是第三步驟要挖的壕溝挖了一半。
這還是一百匠戶而不是一百匠人,一戶平均下來是五人,也就是五百人。
分出一百人砌二十個灶臺,其余四百人挖一下午,也沒挖好。
深深感嘆此時生產力的低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啊。
公子旦回城去了,此地的事就交給漁民齊三負責了,當然韓侍衛(wèi)帶人留下負責了保護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