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征東大將軍曹休,不是個簡單人物。他被曹操稱為曹家千里駒,曾在下辨敗吳蘭,武都退張飛,洞浦破呂范。黃初七年(226年),吳將審德屯駐皖城,曹休將其擊破,斬殺了審德,收降了吳將韓綜(韓當之子)、翟丹等人。遂增邑四百,并前二千五百戶,遷大司馬。至今為止,曹休在與東吳的交戰(zhàn)中未嘗敗績,也難怪他瞧不起東吳。他常對身邊諸將說“若非先帝早逝,國家動蕩,必提百萬雄兵踏平江南,親手綁縛孫權至洛陽?!睂Υ?,眾將深信不疑,都認為他有底氣說這話。
曹休在揚州掌握十萬大軍,又屢敗東吳諸將,是孫權的心腹大患。所以,孫權與陸遜商議之后,認為曹休其勢已驕,可以用詐降之計誘敵深入,事先埋下伏兵,四面出擊,執(zhí)行詐降計策的人是番陽太守周魴。
最初,孫權想派遣周魴秘密求助已為北方所知名的山越宗帥,讓他們去誑誘魏揚州牧曹休。
周魴說:“山民宗帥地位低賤,不足以依賴信任,事情如有匯漏,不能使曹上鉤。請派親信帶著我的書信去引誘曹休,說我受到責難,害怕被殺,打算以郡歸降北方,請求派兵接應。”
孫權同意了,周魴的心腹持降表到達壽春,具言周魴降魏之事,書中詳述了東吳近來的國情。原來,自從暨艷事件后,孫權不放心底下的臣子,派尚書郎到處去調查,韓綜(主要是在任上淫亂不軌)、翟丹等人投降曹休就有一部分是這個原因。周魴為人不拘小節(jié),得罪了尚書郎,自忖在東吳難以有好下場,索性仿效韓綜等人降魏。降表中說明了東吳在廬江、鄱陽二郡的兵力分布,并向曹休提了官職和賞賜的要求。
曹休盛情招待了信使,并承諾當即上書洛陽,請求帶兵接應周魴。
打發(fā)走了周魴的人,曹休當即召集眾將和幕僚商議。
底下將領問道:“大司馬以為周子魚(周魴字)所言可信嗎?”
曹休笑道:“雕蟲小技,不過欲賺我耳。只是,如今我大魏邊境不寧,隴右為蜀賊所竊據(jù)。若周魴所言不虛,則我軍可乘此天賜良機占領廬江、鄱陽,進而攻入江東腹地。無疑可以提振士氣,大漲國威,也讓陛下更易穩(wěn)固局勢?!?p> 于是,他一方面派人到鄱陽調查暗訪,一方面上書曹睿周魴投降之事。
探子到達鄱陽,果然見到有尚書郎不斷到周魴處查究各種事情。尚書郎仗著是孫權親派,盛氣凌人,竟然當眾宣布周魴所謂“十大罪狀”,什么懶散怠政、慢待上官之類的帽子扣了一頂又一頂。周魴萬般無奈,一方面給尚書郎送厚禮,一方面親自來到番陽郡門之下,剪下頭發(fā)謝罪。
密探悄悄返回合肥,將所查訪到的情況如實上報曹休。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斷發(fā)對于士人來說實在是奇恥大辱。曹休聽到探子回報后,不再懷疑。他認為機不可失,遲則生變,不等洛陽的命令下達就迅速率領步騎兵十萬人向皖城進發(fā)接應周魴。
由于關東大軍都在洛陽,曹睿也暫時從長安返回,他接到消息急忙召集眾臣商議。
尚書蔣濟上書說:“大司馬深入敵方境內,與孫權的精銳部隊對壘,而朱然等在長江上游,正處于大司馬背后,臣看不出對我軍有利之處?!?p> 身在汝南的前將軍滿寵聽到曹休出兵的消息也上書說:“大司馬雖然明智果斷但很少用兵(先前作戰(zhàn)曹休都是跟隨曹操、曹丕,聽令行事,很少獨自領軍打仗),這次他的行軍路線背靠湖泊,傍依長江,容易進軍,難以退卻,這是戰(zhàn)爭中易于受阻之地。如果大軍進入無疆口,應該嚴加戒備。”
可是曹休已經(jīng)帶兵出發(fā),從洛陽下令撤軍趕不及,于是曹睿命司馬懿向江陵方向、賈逵向東關方向,三路大軍同時進發(fā)。三面出兵,好歹能分散東吳的兵力,讓曹休這一路人馬壓力減小很多。
此時,東吳九萬大軍已經(jīng)在皖城集結完成,陸遜、朱桓、全琮、等將領悉數(shù)在列,加上上游的朱然,可謂將星云集、準備萬全。
八月,孫權到達皖城(今安徽潛山),任命陸遜為大都督,賜予黃鉞,手執(zhí)馬鞭接見了他。又任命朱桓、全琮分別擔任左、右督,各領三萬人迎擊曹休。
鄱陽與曹魏揚州(揚州被曹魏、東吳各占一部分)之間隔著廬江郡(廬江郡同樣一分為二,被魏吳各占一部分),此時曹休已經(jīng)到達皖城北面的石亭,距離東吳主力軍在廬江的大營不過百里。
魏軍前軍斥候發(fā)現(xiàn)了吳軍在皖城的異動,飛速報告曹休。
得知吳軍有埋伏,曹休召集眾將商議。
建武將軍王凌是先大漢司徒王允的侄子,文武雙全,忠心耿耿。他勸曹休說:“大司馬,如今我們處于吳國境內,既然已經(jīng)知道是上當被騙,當立即撤軍到夾石一帶憑險固守,另外派人向賈刺史和前將軍(滿寵)請求援軍?!?p> 曹休知道被欺詐,本來就不甘心輕易撤軍。他與賈逵素有矛盾,此時聽到王凌竟然進言自己向賈逵求救,更是惱怒,又仗恃人多,于是對王凌說:“東吳鼠輩,屢次敗于我手,更何況如今他們不過區(qū)區(qū)九萬人,而我們卻有十萬大軍,兵精將勇,當一鼓作氣,擊破吳人再引軍北還?!?p> 曹休打算就在石亭與吳國交戰(zhàn),王凌說道:“大司馬,如今我大魏揚州兵力盡皆在此,萬一有失,則揚州易為吳賊所趁。不若給末將留三萬人馬在石亭設防,阻擊吳軍,大司馬親率大軍至夾石。若我能擊敗吳人先鋒,大司馬可以順勢掩殺;若我失敗,我軍主力無損,亦可保揚州不失。”
應該說,在當前這樣的處境下,王凌的計策已經(jīng)是上上策,幾乎能立于不敗之地??上В苄萦X得自己提十萬大軍南下,未與吳軍交戰(zhàn)就先撤退,顏面掃地,否決了王凌的提議,依然在石亭布防,迎擊吳軍。
曹休在石亭的一舉一動,也被東吳探子得知,報與孫權。
朱桓聽聞,對孫權獻計說:“曹休本來是因為皇親國戚的緣故受到任命,不是有智有勇的名將?,F(xiàn)在此戰(zhàn)他必定戰(zhàn)敗,戰(zhàn)敗就必定逃走,逃走應該經(jīng)過夾石和掛車,這兩條道都是險隘的道路,如果用一萬兵阻塞道路,那么敵軍可以盡滅了,而曹休也可以生擒,末將請求率領部下斷這兩條道路。承蒙大王的威名,如果生擒曹休完成此計劃,就可以乘勝追擊,直取壽春,割據(jù)淮南,進而謀圖許、洛,這是決定千秋萬事的時機,不容有失?!?p> 孫權和陸遜商議此計策,陸遜認為一萬大軍繞道魏軍后方很難不被發(fā)現(xiàn),如果曹休發(fā)覺有人意圖截斷自己的退路,只怕會立刻撤軍不會再留在石亭。孫權覺得陸遜所慮有道理,因此沒有施行此計。但是,陸遜認為兵貴神速,既然曹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動向,當快速出擊,趁魏軍立足未穩(wěn)將之擊敗。
戰(zhàn)場之上,瞬息萬變,沒有假設。只是,曹休顧及顏面讓魏軍失去了最后的一絲勝機,而孫權、陸遜的保守也極有可能喪失了全殲曹休大軍的機會。
朱桓智勇兼?zhèn)?,好弄險計,這一點跟魏延很像。他的計策雖然未被采納,但依然被孫權任命為先鋒。
由于是主場作戰(zhàn),又準備多時,吳軍行進速度很快。石亭并沒有什么利于防守的險要,魏軍只能修筑寨柵和工事。還未修完,朱桓已經(jīng)引軍殺到。
朱桓帶領先頭部隊走的小路,躲過了魏軍斥候,見魏軍猝不及防,他心中大喜,大刀一揮,吼道:“兒郎們,隨我殺魏賊!”
說罷,一馬當先,沖入魏軍陣內。朱桓武藝過人,勢若猛虎,手中大刀盤旋處,必有魏軍人頭落地。他手下的士兵見將軍如此勇猛,也紛紛大叫著緊跟朱桓殺入戰(zhàn)圈,一個個悍不畏死,如同嗜血的猛獸,掄起手中的刀槍往魏兵身上招呼。魏軍客場作戰(zhàn),本就軍心不穩(wěn),此時被吳軍氣勢所懾,曹休口中昔日面對吳軍百戰(zhàn)百勝的“精兵”此時竟然毫無戰(zhàn)心,被吳軍殺的鬼哭狼嚎。
朱桓在魏軍陣中往來沖殺,無人能擋,一路突進到了曹休中軍大營的位置。素以勇氣聞名的曹休也破了膽,第一反應竟然是后撤。王凌勸誡曹休,此時一旦撤退,全軍潰敗。曹休也明白這個道理,硬著頭皮頂住不退,指揮大軍。王凌親自帶兵迎戰(zhàn)朱桓,勉強擋住了吳軍的攻勢。
此時,陸遜、全琮二人帶兵趕到,六萬大軍左右夾擊。吳軍主力加入戰(zhàn)場,形勢立刻轉變。由于魏軍將注意力都放在阻擊朱桓部,陸、全兩部吳軍沒花多大力氣就打到了曹休中軍處,與朱桓會師,魏軍本已搖搖欲墜的陣勢登時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