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六月初九,小暑節(jié)氣。
韋莊被毀,公輸軍團為救韋氏兄弟和紀軍在黑夜之中遭遇作戰(zhàn)。
消息傳到“齊門關(guān)”此戰(zhàn)規(guī)模雖然很小,可足以讓紀軍警覺,突襲臺城的計劃顯然已經(jīng)行不通。
陳國境內(nèi)賑濟百姓的工作剛剛開始,帝國太子太傅姜虹就帶著三百多帝國人員前來幫助發(fā)糧,其中許多人員還是原陳國舊臣,是紀軍滅陳時逃亡帝國的,辦起事來人熟地熟大有喧賓奪主之勢。
岱國的賣糧行動倒是開始了,但價格著實讓朱有珠大跌眼鏡,幾乎每個時辰都在飛漲。
他向公輸孟啟坦言即使傾盡朱家所有財力,恐也不能支撐十日。
公輸孟啟看完所有情報,立馬一一回復(fù):
令:“旭日弓”照顧好韋氏兄弟,考慮到長途騎行對傷口愈合不利,讓他乘船沿洛河順流而下到達“齊門關(guān)”外的“東津沱”等待與軍團匯合。
令:亢褚良和胡氏兄弟,所有賑濟點必須豎立公輸軍團旗幟,監(jiān)督帝國官員發(fā)糧,若有徇私舞弊者立即拘押,敢于抗辯者,斬!
令:朱有珠傾盡全力賣糧,至于銀錢問題入陳之后并解決。
令:各營將士演練進程加快,全軍上下皆不得松懈。
兩日后,除去留守“岱嚴關(guān)”的三萬人馬未能參與,“齊門關(guān)”的十三萬人馬盡數(shù)演練完畢,同時也完成了整軍評分,共評出甲級大隊八十三個,乙級大隊二十九個,丙級大隊十八個。
公輸孟啟對軍團所有戰(zhàn)隊進行了分配:
五十個最精銳的甲級大隊共計五萬人馬優(yōu)先配屬給西路集團軍前往曹國,負責(zé)帝國西部防御。
由威武將軍郭狩任集團軍司令,威武將軍耿晨任副司令,游擊將軍毛減任參軍。
二十八個甲級大隊,兩個乙級大隊,共計三萬人馬配屬給北路集團軍,前往大名郡,負責(zé)防御北邊紀國同時策應(yīng)西路集團軍。
由上將軍“長身劍”任集團軍司令,游擊將軍萬豐任副司令。
三個甲級大隊,十七個乙級大隊計兩萬人馬連同“岱嚴關(guān)”的三萬人馬共同組成東路集團軍,負責(zé)防御“岱嚴,齊門”兩地。
由威武將軍羅二蛋任集團軍司令,游擊將軍關(guān)定任副司令。
剩余的兩個甲級大隊,十個乙級大隊,十八個丙級大隊共三萬人馬組成中央集團軍,跟隨公輸孟啟入陳。
由上將軍“旭日弓”任集團軍司令,游擊將軍賴義任副司令。
公輸孟啟仍擔(dān)任軍團元帥,巫念為軍團副帥。
此次整軍規(guī)??芍^巨大,但公輸孟啟內(nèi)心并不想淘汰任何人員,他將原戰(zhàn)隊中不宜上陣交戰(zhàn)的老弱傷殘都悉數(shù)編入工兵,以致工兵被擴編成二十三個大隊,而且十八個丙級大隊全是新擴充的工兵。
公輸孟啟把他們都留在了中央集團軍,他要親自把這些丙級大隊打造成軍團的核心力量。
公輸神器,天下無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有集團軍正副司令都得到由公輸孟啟親自為其打造神兵利器:
就像“旭日弓”的旭日弓赤陽箭,“長身劍”的長身劍,羅二蛋的雷神鞭,郭狩也喜獲紫焰八方槊,耿晨有了雙鳳奪天戟,萬豐得到神機流星錘,關(guān)定則是破風(fēng)百戰(zhàn)刀,賴義更有雌雄火龍槍。
軍團所有將士的裝備都得到完善和強化,衣甲鮮明刀槍錚亮,戰(zhàn)馬膘肥士氣如虹。
六月十二日辰時,是巫念推算的出兵吉時。
公輸軍團威風(fēng)凜凜的三路集團軍同出“齊門關(guān)”,向西而行。
夏日初升,晨光中,大軍行進井然有序,輕騎碎步于前,盡顯騎士風(fēng)范。
居中的是兩千輛長方形步兵運輸車,該車型類似“大澤之舟”長三丈寬八尺,有一對導(dǎo)向輪,兩對負重輪兼驅(qū)動輪,也是依靠雙腳往復(fù)踩下踏板帶動鏈條提供動力。
不過車身,座椅是已盡可能輕量化的木板,保護罩也變成了飄逸的青布幔,用以遮擋毒辣的日頭。
每輛車的乘員達到二十人,二十人輪番踩踏足以輕松跟上碎步的騎兵隊伍。其后的輜重車隊皆是雙馬齊驅(qū)并不遲緩,因全軍僅帶有三日口糧。
全軍皆以車馬機動行進,隊伍延綿數(shù)十里蔚為壯觀。
出“齊門關(guān)”十五里即到達“東津沱”地界,“旭日弓”奉命與軍團匯合。
三個集團軍則在此分道而行:
“長身劍”率北路集團軍沿洛河南岸徑直西行經(jīng)大梁前往大名。
“旭日弓”則率中央集團軍同郭狩的西路集團軍轉(zhuǎn)向西南,沿汝河?xùn)|岸南下前往“迷離津”。
西路集團軍將在“迷離津”渡過汝河一路向西,經(jīng)原宋國都城東京,再過帝都直達曹國境內(nèi),逼近“山陽關(guān)?!?p> 這條路原是帝國東西官道主干線相當(dāng)通暢,便于車馬快速行進,且公輸孟啟與元昊已約定三日內(nèi)即六月十五日前西路集團軍進駐曹國。
這條路唯一的阻礙就位于汝河“迷離津”的“石梁橋”。
據(jù)斥侯情報,“石梁橋”已被撤離的紀軍徹底破壞。
汝河是元夏大陸唯一另類的存在。
因為整個元夏大陸呈西高東低的地理特征,大陸上的江河基本都是從西向東的流向。
可汝河是個例外:
汝河呈南北流向,還連通大陸北邊最大干流洛河與南邊最大干流大江。
兩大水系間的河水從南北兩端注入汝河,來自洛河水系的黃綠色河水與來自大江水系的墨綠色河水在“迷離津”交匯。
當(dāng)北方洛河水勢強時,則黃綠色河水南壓三兩百米;當(dāng)南方大江水勢強時則墨綠色河水北進三兩百米。
可不管怎樣,兩股河水總在以“迷離津”為中心的半里地之間反復(fù)沖撞回旋。河面時而黃綠,時而墨綠,交錯迷離,故而得名“迷離津”。
“迷離津”雖名成為要津,卻因水流復(fù)雜多變而難以舟渡。
直到元夏帝國二十七年,公輸家第一機關(guān)世祖一代巨匠公輸盤在此建成大陸第一長橋——
“石梁橋”。
“石梁橋”為石拱橋,全長兩里,主跨達到六百米,千百年來無人超越。故后世又稱“盤祖橋”屹立汝河上千年。
當(dāng)年公輸盤之所以選擇在此建橋,只因汝河兩岸南北五六百里皆是沙洲泥澤,無穩(wěn)固岸基,連河岸線也經(jīng)常隨水流沖刷而改變,而“迷離津”的水流湍急河岸卻從未改變。
公輸盤猜測此處定有神奇,乃擲神器“問天鬼斧”于河中,勘察發(fā)現(xiàn)在水流之下有山脈橫穿,其石質(zhì)堅硬穩(wěn)固可筑基建橋。
或許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之處,橫貫河床的山脈讓兩大水系在此的相遇相逢相對相爭。
順著這道河底山脈公輸盤建成了傳世經(jīng)典“石梁橋”。
“石梁橋”是汝河上乃至大陸第一長大橋,“迷離津”也成為陳宋間最重要的戰(zhàn)略要地。
人器
河面時而黃綠,時而墨綠,交錯迷離,故而得名“迷離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