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臺,戰(zhàn)國時趙國行宮。在趙成侯二十年(公元前355年)時,趙成侯為顯示“言必信,信必果”,遂以魏國進獻之榮椽建設(shè)了檀臺。
史稱“魏獻榮椽,以為檀臺”。后來趙武靈王亦曾在此發(fā)布胡服騎射,并會見天下諸侯。
檀臺位于邯鄲以北數(shù)十里,臨于浸水之畔,其巍峨高峻,氣魄宏偉,頗有豪邁之象,望之便令人心生壯志。
此時的檀臺之外來了兩名男子,一人須發(fā)皆白,長髯及胸,幅巾束發(fā),一身洗的發(fā)白的長袍上還打有補丁,但絲毫不影響其人淡然之風(fēng)度。
而另一人稍稍落后其半個身位,面白無須,大耳垂肩,正是趙國相劉備。
須發(fā)皆白的老人負手而立,仰望那高聳的樓閣,不由得嘆了口氣,淡淡的道:“劉玄德,你可知這檀臺建立的前后發(fā)生了什么?”
“回稟大司馬,檀臺乃是魏國進獻榮椽所建,前承趙國強盛之勢,后接邯鄲被圍,恥盟漳水之事?!?p> 這老人正是大漢位在前三的重臣,大司馬、襄賁侯劉虞,劉伯安。
正如劉備所說,檀臺建立前趙國屢盟諸侯,主導(dǎo)再分晉地,隱隱從魏國手中奪來了三晉之首的位置。
然而檀臺建立的次年,那位雄心勃勃的趙成侯便遭遇大敗,魏惠王使名將龐涓圍了趙都邯鄲,若非桂陵之戰(zhàn)中齊將田忌孫臏敗了龐涓,趙國恐怕要元氣大傷。
“正是如此,趙成侯以為此地雄壯,遂生豪邁之心,大廢民力修起了這檀臺。然而這雄壯的檀臺卻沒能給趙國帶來任何幫助,幾百年了,它依然聳立在這里,那戰(zhàn)國七雄之一的趙國又在何方呢?”
劉備聽明白了,劉虞與其說是在指責(zé)趙成侯浪費民力,倒不如說是在發(fā)泄些什么。
只是有些不明白,畢竟交淺言深是大忌,這位宗室重臣為何要說這么多。
劉虞轉(zhuǎn)身看向劉備,雖然蒼髯白發(fā),面上已有了老人斑,但他那雙眼睛依然明亮有神,他淡淡的說道:“老夫聽說你與公孫伯圭相識?”
“下官少年時與伯圭兄共求學(xué)于盧師門下,伯圭兄對下官頗多照料,是以下官對伯圭兄以兄事之?!?p> 公孫伯圭,即降虜校尉公孫瓚,其統(tǒng)萬余兵卒屯于右北平,是幽州最強的一股軍事勢力。
“呵,同樣求學(xué)于盧子干,公孫伯圭倒是與你完全不同。”雖然還是云淡風(fēng)輕的話語,但劉備能隱隱聽出劉虞對公孫瓚的不滿。
“夫子當(dāng)年有三千弟子,也是各不相同的?!?p> 劉虞卻不接話,反問道:“你可知老夫為何要等劉景升到了后才啟程南下?”
“莫不是為了伯圭兄?”
“你那兄長真是好一個跋扈之徒!縱兵劫掠,侵襲烏桓,老夫若不坐鎮(zhèn)薊縣將事情交代清楚,我看劉景升未必鎮(zhèn)的住他!”
劉虞揚眉睜目,顯然對公孫瓚很是不滿。以他身為幽州牧加太尉的級別,又是海內(nèi)名臣的身份都覺得難以收服公孫瓚,劉表這個刺史自然更加困難了。
劉備還記得公孫瓚的性格,加之同在幽州,之前也見過不少次,自然更為了解。他知道劉虞說的沒錯,公孫瓚素來不服管束,性格跋扈至極,且又睚眥必報。
去年烏桓大人丘力居隨同張純等人造反,公孫瓚奉命鎮(zhèn)壓。結(jié)果兵敗被圍了兩百多天,死傷慘重,以他的性格自然不可能與烏桓好好相處。
偏偏劉虞素來為邊疆各族所信重,他也希望以安撫之法令邊疆和睦,而非以武力鎮(zhèn)壓,這樣兩人便有了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
劉備忍不住開口道:“烏桓隨張純等人造反,其早無忠義之心,大司馬為何如此信重于丘力居?”
“丘力居已然俯首認罪,也讓王政送來了張純的人頭,說明他還是有忠義之心的?!?p> “那也是因為伯圭兄與賊酣戰(zhàn)了數(shù)百日,賊勢頹然,大司馬才能傳檄定北地,若烏桓勢大,張純勢大,大司馬認為丘力居會這么容易投降嗎?”
“北地可還有力量能與烏桓再戰(zhàn)數(shù)百日?”
“這才是大司馬所憂吧?!眲涞幕氐?。
劉虞也不再掩飾,微微頷首道:“烏桓部族數(shù)十萬人,雖不如鮮卑人人皆兵,卻也多弓馬嫻熟之輩。
鮮卑雖然在檀石槐死后四分五裂,但仍然是我大漢北疆最大的威脅。如今的大漢烽煙四起,各地叛軍如潮,朝廷確實力不從心。唯有以烏桓制衡鮮卑,才能保北疆安穩(wěn)。
故而丘力居只要愿降,大漢就必然要接受,因為大漢沒有力量再對付北疆各族了。
只是丘力居等人便將公孫瓚擊敗,若鮮卑再次入寇,烏桓甘附驥尾,他公孫瓚可能擊退這些胡人?”
劉虞一口氣說完了理由,說到最后,顯然頗為氣急。
劉備長嘆一聲道:“大司馬是希望下官去信勸說伯圭兄?”
“不錯,老夫本不想摻和趙國之事,因為大漢經(jīng)不起動蕩。黑山賊盤踞冀州,若是一怒之下與胡人聯(lián)合,又是生靈涂炭。
只是一則有天子之命,二則聞劉景升所言,你與公孫瓚有同門之誼,老夫才愿意冒險一試。因為公孫瓚所做的事更為危險!
黑山賊不過小患,若真讓邊疆動蕩,北虜入寇,大漢才會真正的陷入絕境。劉玄德,盼你以蒼生為念,好生勸勸你那位兄長,莫要一意孤行?!?p> 劉虞言辭懇切,顯然句句發(fā)自肺腑,劉備卻反問道:“敢問大司馬,這種妥協(xié)換來的和平,能持續(xù)多久?”
“待天下清平,老夫會上奏啟用公孫瓚擊破北虜?!?p> “北虜可會安然等待大漢天下清平?”
劉虞頓時默然,烏桓的反意昭然若揭,又豈會安然等待大漢恢復(fù)強盛?
“可大漢實在沒有力量對抗烏桓了?!?p> “邯鄲令李明遠是下官好友,他有一言下官以為很有道理?!?p> “不避強宦的李明遠?你且說來?!?p> “以斗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xié)求和平,則和平亡。下官以為,吾等要讓烏桓知道,他們?nèi)舾音[事,大漢傾盡一切也要滅其族,絕其種。烏桓安敢再反?”
淡然的神情說出殘酷無比的話語,劉虞無言以對,卻也沒有被說服。
因為這就是在賭,和他一樣的賭博,只是賭的方向不一樣。
“看來老夫此行是來錯了?!?p> “大司馬不妨看看今日之后黑山賊的反應(yīng),或有所得。”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劉伯安嘗與昭烈論北疆局勢,言烏桓難制,而降虜校尉公孫伯圭視烏桓如仇讎,恐北疆不穩(wěn)。
昭烈曰:“李明遠嘗言:‘以斗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xié)求和平則和平亡?!詾槿绾??”
伯安不能答。
——《世說新語》
明斷天啟
感謝冰中的人500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