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電影改編
張偉現在算是整個軍區(qū)的名人了,再說編史這項工作對于部隊來說明顯意義重大,部隊是最重視榮譽和傳統(tǒng)的地方。一支部隊創(chuàng)立時間早,資歷老,戰(zhàn)史輝煌,它的士兵走出去別人都會不由豎起大拇指夸贊,倍兒有面子。
所以張偉在向團長張大山和政委李春來提了下這件事情之后,二人都表示會全力支持。在開過會議之后決定成立團軍史戰(zhàn)史編委會,由政委任編委會主任,邀請軍區(qū)的戰(zhàn)史研究專家來擔任主編和顧問,張偉任副主編,主持具體編輯工作。109團是軍區(qū)第一個進行軍史戰(zhàn)史編纂的單位。
張偉十分重視這項工作,接下來的一年里,他帶著宣傳股的人員走訪了上百位老同志,打了上千個電話了解查詢歷史資料,寫出了幾十萬字的史料記錄,為編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了,張偉現在只能先把編纂任務布置下去,《花環(huán)》舞蹈劇的排演,關于坦克兵的小說的撰寫,《花環(huán)》電視劇劇本的把關,這些就已經讓張偉忙的有些焦頭爛額了,最近又有電影廠找上門來了。
九月底,八一電影制片廠的導演首先找上門來。張偉作為一名軍人,當然是希望把《花環(huán)》電影的拍攝工作交給八一電影廠來進行,于是馬上就點頭答應了。
八一電影廠派來了兩名經驗豐富的編劇,來協(xié)助張偉進行電影劇本的改編工作。三人在團部的招待所里面待了一個星期,勉勉強強的將劇本的初稿給打磨了出來。
改編工作中,三人分歧很大,兩位編劇希望電影以一連在戰(zhàn)場上面的幾場戰(zhàn)斗戲為主,增加趙蒙生勇闖地雷陣和劉三喜救助戰(zhàn)友而犧牲的戲份,突出英雄的正面形象。而像是小BJ因為兩發(fā)臭彈而犧牲的劇情,以及趙開來砍甘蔗的戲份最好少寫,甚至不寫,以免給人民軍隊抹黑。
而張偉則希望將視角集中于戰(zhàn)前和戰(zhàn)后,縮短戰(zhàn)場的篇幅,重點描寫李軍長甩帽子怒罵趙蒙生,小BJ的犧牲,趙開來砍甘蔗犧牲而不被嘉獎,以及李大娘用撫恤金還欠款這幾場戲,用寫實的標簽來反映軍隊的生活。
這根本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創(chuàng)作理念,張偉感覺兩位編輯的思路完全還停留在二十年前,意圖塑造那種高大全的英雄形象。這不能說不對,軍隊的宣傳部門就是做這種工作的,用光輝的英雄形象來感染教育世人。
但是時代不同了,人們的觀念已經發(fā)生了變化,張偉認為老百姓更想要看那種有血有肉的,真性情的軍人形象,《花環(huán)》一書能夠受到大眾的追捧,就是因為他的真實性。
張偉畢竟是小說的原作者,雖然兩位編劇的年齡大,資格老,但是最終還是以張偉的意見為主編寫好了劇本的初稿。
張偉將劇本交上去之后,就去忙戰(zhàn)史編輯工作去了。
沒想到三天后,八一電影廠負責審核電影劇本的電影審查委員會將劇本給打了回來,要求張偉他們進行修改,并且附上了十三條修改意見。
果然和兩位老編劇的想法一樣,還是老話題,他們認為劇本表現了太多的社會上和軍隊內部的不正之風,以及革命老區(qū)貧困落后的面貌,在意識形態(tài)上面有很大的問題。而軍隊是最注重意識形態(tài)的單位,所以劇本必須作出重大修改,保證英雄人物的正面形象問題。
張偉看了看這些意見,感覺要是按照這些人的意見修改的話,《花環(huán)》拍出來肯定會和上一世的經典天差地別,肯定會被人罵。
那兩位編劇是八一電影廠的老編劇了,在軍事影視作品的制作方面經驗豐富,在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上面的拿捏十分老道,早就知道這樣改編肯定不行,奈何張偉一意孤行。現在看到劇本被退了回來,一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樣子。
張偉也沒有再理兩人,只是讓招待所的人熱情招待他們。
張偉不想完全按照審查委員會的意見來辦,但是也不能擰著頭皮不做修改,就修改了兩處無關大雅的地方,交上去了復審。并且附上了一份說明書,和審查委員會的同志說明了劇本創(chuàng)作的初衷,以及情節(jié)設置的構想。
不出意外,幾天后,改過一稿的劇本又被打了回來,這次八一電影廠的修改意見不僅沒有減少,還又增加了三條。
審查委員會的人也沒干待著,在張偉修改劇本的時候,他們將《花環(huán)》這部小說又看了兩遍,發(fā)現了更多的問題。
審查劇本的過程中,甚至有審查小組的成員建議八一電影廠放棄《花環(huán)》的拍攝計劃,他們認為這部小說里面毒草太多了,完全是在丑化人民軍隊。
沒辦法,誰讓張偉太年輕了,沒有任何資歷,寫出來的東西又挺敏感的,即使受到了廣大讀者的追捧,也是難以讓人信服。
張偉抱著負責任的態(tài)度,又修改了兩次,結果越修改問題越多,審查了幾次,劇本都沒有通過。要不是張偉是原作者,而且堅持要參與改編工作,估計他都要被踢出編劇小組了。
正是由于張偉的這種堅持態(tài)度,八一電影廠開始猶豫不決起來,考慮要不要繼續(xù)投拍這部影片。
但是《花環(huán)》的影響力太大了,八一電影廠不想拍了,自然有接盤俠在。
之前就有包括帝都電影制片廠、八一電影制片廠、常春電影制片廠、魔都電影制片廠、青年電影制片廠、珠江電影制片廠、峨眉電影制片廠等近十家制片廠爭著要拍這部電影。
張偉還是看在自己軍人的身份上面,才選擇了八一電影廠。而且張偉并不清楚前世的那部《花環(huán)》是哪個電影廠拍攝的,他還一直以為這樣的軍旅題材電影都是八一電影廠拍攝的呢。
但是張偉又想到原時空《花環(huán)》的導演是華國第三代導演的領軍人物謝縉,而謝縉可是魔都電影廠的當家導演。
謝縉是第三代導演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他從影60余年,執(zhí)導了36部影片,一個人就串起了新華國成立后的華國電影史。先后獲得國內大獎23次,國際大獎10余次,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都為他舉辦過個人電影回顧展。
謝縉的電影反映了很深刻的社會問題和人性的復雜化,原時空幾乎每部電影都是一部教科書式的作品。50年代的《女籃五號》;60年代的《紅色娘子軍》、《舞臺姐妹》;70年代的《啊!搖籃》、《天云山傳奇》;80年代的《秋瑾》、《高山下的花環(huán)》、《芙蓉鎮(zhèn)》;90年代的《清涼寺鐘聲》、《老人與狗》、《鴉片戰(zhàn)爭》等等。他的一生,留下了眾多經典的電影,部部深入人心。
這個年代的謝縉可是絕對的大牌導演,他在六十年代拍攝的《紅色娘子軍》,曾創(chuàng)下了當時8億國人有6億人觀看的空前盛況。而此時的張國師才剛剛在恢復全國高考后,破格進入帝都電影學院攝影系學習。
張偉想到前世看過好幾遍的那部《花環(huán)》,越想越覺得只有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民族意識的謝縉導演才能拍攝出其中的味道來。
謝縉在“政治正確”的底線上,拍出了一部大膽吐槽的好電影,直到張偉重生之前都是后無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