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宋很野蠻

第35章 低調點兒比較好

大宋很野蠻 牧塵客 2008 2020-01-19 08:00:00

  趙頎有些苦惱,眼下孤家寡人一個,人生地不熟不說,一個有權有勢的人都不認識。

  至于和呂家商行合作,第一時間就被趙頎排除了。

  首先呂家他不了解,二就是呂家二少爺所說的丁丞相如果不出意外,肯定是丁大全。

  因為大宋一朝,姓丁而且當過丞相,又在這個節(jié)骨眼兒上,只可能是丁大全。

  呂氏商行準備把這些玻璃運到杭州作為賀禮送給丁大全,可見也是想巴結這個大奸臣,甚至可能本來就有很親密的來往和交易。

  如果是這樣,等丁大全倒臺之后,說不定呂家也要跟著倒霉。

  看來要提醒一下楊大元這些人不要和呂家糾纏的太深才行。

  如果他們這些人可靠的話,倒是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搞好關系,這些人都是寧波港附近的地頭蛇,雖然是一群苦哈哈,但真的鬧起來,呂家說不定也會灰頭土臉。

  幫會這種組織,沒有一定的實力不要輕易去觸碰,哪怕是一群乞丐。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這些天趙頎也略有耳聞,這寧波港海船無數商賈如云,每天搬運的貨物堆積如山,百余家商行和數十家倉房,還有官府開辦的各種官辦鹽糧茶等漕運貨倉,光是搬貨的民工就有數千人,而這些民工大部分都是楊公鎮(zhèn)和附近十多個村的村民,為了搶生意搶地盤,不同村的人便結成了不同的幫會時常會有明爭暗斗。

  而其實這個時代,說幫會也并不恰當,中國古代一直都是以家族為中心發(fā)展,往往一個鄉(xiāng)村就是一個大姓,而且因為兵荒馬亂,這些大姓往往會組織一些鄉(xiāng)鎮(zhèn)范圍內的百姓組建鄉(xiāng)勇,甚至還會請一些槍棒弓馬教頭進行訓練,說白了就是地武裝方勢力。

  這些勢力平日團結互助維持治安,一旦有外族的人來鬧事,自然也是一呼百應,拿起刀槍就開干。

  除此之外,這些鄉(xiāng)勇也是對付外敵的一個有力補充,俗稱民兵。

  大宋的軍隊構成有四種,一種就是最精銳的禁軍,駐扎在京師附近,北宋時期有八十萬,眼下不清楚,水滸傳中的林沖就曾經當過禁軍教頭,按照林沖的武力值來看,禁軍的訓練還是非常到位的,戰(zhàn)斗力也最強大。

  然后就是各州府組建的廂軍,軍隊駐扎的州縣稱之為軍,最高長官簡稱知軍,實際上和知州知府同等級,大宋以這些廂軍為骨干,構成一張覆蓋全國的軍事部署網。

  除此之外還有蕃兵,就是邊遠州縣組建的少數民族軍隊;

  第四種就是民兵,就是各地大族組建的地方武裝,沒有任何待遇,朝廷也不發(fā)軍餉。

  一旦打仗,朝廷就會派出經略使或者制置使統領同路諸軍抗敵,禁軍和廂軍是主要戰(zhàn)斗部隊,蕃兵和民兵屬于補充部隊。

  但實際上,地方豪強和鄉(xiāng)民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和領地,打起仗來比禁軍廂軍還厲害,而且悍不畏死。

  大宋歷史上,許多戰(zhàn)爭都是靠民兵武裝才獲勝的。

  最著名的戰(zhàn)爭就是眼下還未發(fā)生的襄陽保衛(wèi)戰(zhàn)。

  襄陽被忽必烈整整圍攻了六年,而前三年打的火爆沖天近在臨安的皇帝竟然都不知道。

  而為了抵抗蒙古人,大量的民兵武裝投入戰(zhàn)斗,為了支持襄陽城的守軍,外圍的民兵還曾經攻破蒙古強大的防御陣線突入城內,給守城的將士和百姓送去補給。

  而襄陽能夠在沒有朝廷援助的情況下苦苦堅守六年,就和襄陽城的百姓民兵豪門大戶的支持分不開。

  面對異族入侵,面對動輒屠城的野蠻蒙古大軍,堅持六年的襄陽保衛(wèi)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可歌可泣的一段傳奇,金老先生還將其寫進小說當中,留下了令人扼腕嘆息的英雄故事。

  而眼下沒有戰(zhàn)爭的時候,這些各地鄉(xiāng)村自發(fā)或者有人出頭組建的民兵,就會退化成為一種互相爭斗的村族勢力,為了各自的利益和地盤處于明爭暗斗的狀態(tài),一旦鬧出了火氣,雙方械斗死傷也是司空見慣的事。

  水滸傳中梁山泊群雄三打祝家莊,通過故事就看得出來,祝家莊這種當地豪強勢力的強大,簡直可以將一個鄉(xiāng)村營建的跟城堡一樣。

  而這種勢力在宋朝比比皆是,即便是遼金蒙古分別占領了河北和中原,但這些地方依舊有大量的地方勢力并不誠心歸服,一旦宋軍前去征討,許多勢力立刻就會倒向宋軍,殺死遼金蒙古的軍官造反投宋。

  可惜的是大宋軍隊每次都雄不起來,這些民兵勢力最后大部分都沒有討到好。

  甚至有時候這些民兵義勇幫忙攻城,而宋軍竟然害怕被搶功而在后面拖后腿。

  趙頎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問題,而且跳出大宋這個歷史時空去分析,這種鄉(xiāng)勇民兵既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就是能夠在敵人入侵的時候極大的補充朝廷軍隊的不足,起到有力的輔助作用。

  而壞處就是內斗的厲害,造成不同宗族和鄉(xiāng)村之間強烈的對峙,導致政府無法有效管理,而這種傳統即便是到了新中國法制健全的時候依然存在,許多偏遠山區(qū)的農村互相敵視,為了爭奪水源和一些雞毛三皮的事械斗也司空見慣,每次械斗,死傷自然在所難免,而遇到這種事,當地政府也只能和稀泥干瞪眼。

  眼下以陳大元為首的打工幫肯定是被人盯上了呂家商行的生意,想要將他們擠走。

  而趙頎的出現,一下將這個矛盾挑了起來。

  如果楊大元打聽清楚背后有人搗鬼,說不定兩個村會約架解決。

  長這么大還沒看過幾百人打群架……

  趙頎感覺有些小興奮。

  不過很快他便把這個奇怪的興奮念頭強行壓制下去了。

  如果兩個村子真的在碼頭上械斗,估計瞬間就會引起混亂,而且還可能有人死傷,鬧大了還有人吃牢飯,說不定最后還會把自己牽連進去。

  麻痹的,最近還是低調點兒比較好。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