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念一抬手,一落刀,便干脆利落地,剁去了一條將近兩斤重的桂魚的整顆頭。
因《調(diào)鼎記》上說,這個重量的桂魚,肉質(zhì)比較飽滿。
這個時候,懂事的沁兒上前幫忙,像往常一樣,夾起多余的魚頭,差點就丟進(jìn)了廢棄桶里,還好小念眼疾手快,攔了下來。
只見小念將頭部的腮幫子取了下來,再將額外的部分丟掉。
“松鼠桂魚”的頭,其實就是指桂魚的腮幫子,一來腮幫子可以食用,二來它拱起的樣子,實在很像一顆小小松鼠的頭,比真頭還要輕盈好看,那便沒什么必要用那大部分不能食用的真頭制作了。
沁兒卻不甚明白其中道理,一臉的困惑。
小念逗她,“沒了頭的‘松鼠’,你敢吃么?”
“哦……”沁兒大惑得解,開心起來,“我明白了!”
“你去幫我調(diào)一碗腌魚的料吧。”小念吩咐道。
“好嘞!”沁兒應(yīng)和著,“用什么材料?”
“蔥蓉、姜蓉、料酒、鹽和白胡椒粉,放一起,攪拌勻。”
腮幫子放置一旁,小念一手抵住魚背,一手穩(wěn)穩(wěn)握刀,將無頭桂魚兩側(cè)的肉片了開來,片到魚尾處便暫停下來,沒有繼續(xù),一片到底。然后,她踢去了魚骨,再順著魚肉紋理,斜著一個方向斜刀切下去,至魚肉的二分之一厚度,穩(wěn)穩(wěn)收刀。接著,手腕一拐,換了另一個方向,再一次切下去。如此一番,便將魚肉片出了交叉的刀紋。
這刀紋看上去整齊好看,卻是不易操作的,一不小心,便容易切斷。
因而,能成功做出一道“松鼠桂魚”的上好廚子,須得有些手上功夫,穩(wěn)勁兒和力道缺一不可。
小念在童年時候,跟隨阿娘上山采藥,練出來的手腳功夫,和對一個小女孩來說,并不算弱的內(nèi)力,這個時候發(fā)揮出了它的陳年功效。
只是她自己,并不曉得。
接下來,她開始用沁兒照她要求,調(diào)制好的醬料,腌漬這條桂魚的肉身和腮幫子。
這個時候,沁兒在一旁起鍋燒油。
待鍋中油溫升至六成,小念便將腌漬好的桂魚裹上生粉,并細(xì)細(xì)摸勻改刀處的縫隙。
隨后,她先是將肉比較厚的腮幫子丟進(jìn)油鍋里,片刻后,把魚身也丟了進(jìn)去,炸到魚身外層呈現(xiàn)出金黃色的時候,撈出來裝到盤子里。
總算,做到最后關(guān)鍵的一步了。
她一邊吩咐著沁兒,將這條已炸好但尚不完美的桂魚,端到正堂的飯桌上去,一邊自己端起了正在小鍋中加熱著的事先備好的糖醋汁,在眾人疑惑不解的目光中,淋澆到了魚身上,然后,再撒上一小把松子,錯落有致地布滿在刀紋處……
突然間,這條早已“死透了”的魚兒,吱吱地“叫”起來,活脫脫就像一只可愛的小小松鼠。
“我的天吶!”
“這、這是什么鬼斧神工???”
飯桌上的兩位衣飾不菲的女子,一位失了往日儀態(tài),驚叫著捂住了嘴巴,一位情不自控地起身,愣愣地望向奇妙的盤中餐,皆是一臉的不能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