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浮熙出了酒肆之后就開始無所事事的閑逛。
他隨意看了幾眼街上隨著剛才兩輛馬車的離去而沒什么動靜的人群,眼底有些笑意。
齊浮熙從小鎮(zhèn)的鎮(zhèn)口處開始,一直走到差不多饒了小鎮(zhèn)一圈又回到鎮(zhèn)口才停住腳步,可以說是把較為熱鬧的小鎮(zhèn)給打量了個遍。
天色漸漸又要沉暗下去了。
他抬頭望了眼天色,神色自若。
這個黑水崖山腳下的小鎮(zhèn)現(xiàn)在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臥虎藏龍了,僅就剛才在他粗略的觀察之下,這個小鎮(zhèn)之中已經充斥了大量不知何方勢力的化成商販、挑夫的諜子,若是他沒有猜錯的話應該是那位崔主事的手筆了。
早在司禮部監(jiān)印王冰凝的那輛朱紅漆黃金馬車來到西北之前,他遠在京城的當朝戶部尚書的爺爺就已經派人快馬加鞭送了一封信給身在西北六扇門的自己。
此次陛下御點的領隊人選雖然明面上是那位司禮部監(jiān)印和崔主事二人,甚至朝中還有多數(shù)人暗中揣測那個所謂的崔主事不過是楊大人的一個棋子而已,都有些悲憤那位楊大人已經掌控了北鎮(zhèn)撫司還不滿足還妄圖把手往西北伸一伸。
可爺爺卻有不同見解,甚至與京中那些老大人的言論大相徑庭。
他老人家認為那位崔主事才是這次出使隊伍的頭腦,甚至那位司禮部監(jiān)印也只是陛下明面上給了一個面子,不至于太過讓人心驚這樣的結果。
為此他們齊家內部都隱約鬧出了些矛盾,甚至當天一個下午,有個遭人收買的下人在齊府趁沒人的時候偷偷跑到老爺子的書房寫下了一副“人老眼花”的言論,這一件事在有心之人的引導下竟是使得京中人盡皆知,都道那位老尚書是花了眼迷了頭了,終究不是當年那個剛剛坐上尚書職位志氣高九天、傲心比四海的齊墨山了。
齊浮熙想著這些,棱角分明的臉上微微一笑。
因為爺爺?shù)难酃鈴膩聿粫绣e,以前能從自家那是個花花公子的老爹的眾多兒子里看重當時明明最不勢力的自己,現(xiàn)在也能從一眾紅繡丹鶴的官袍子里甚至包括那席大紅蟒袍挑出那位崔主事。
那位崔主事是為明白人,自己這次也算是跟他做成了第一筆交易,至于還有沒有第二筆、第三筆,那就要看這次那位崔主事的造化了,畢竟自己暗中調查了黑水崖這么多年,那個和尚可不是好惹的。
年輕官員走上了一輛不算太豪華的馬車,他坐在車上看著窗外不斷向后飛去的景物,又想起了那位遇害的西北節(jié)度使孫仲大人,聽爺爺說這位正三品的老官人早些年是從京城里被貶去西北的,在爺爺?shù)挠∠笾羞@位老官人始終是穿著一身官服,無論朝上朝下皆是如此,他曾說過若是要論整個朝中誰最有那當官人的儀式感,那么就非這位老官人莫屬,只是不知道他為何遭貶,但即使被貶,他也是一位正三品的節(jié)度使,由此可見一斑他當年的風法。
最后年輕官員想起了剛才坐在自己一旁的青衣女子,對于這個女子的神態(tài)他倒是真的沒有做作,純粹是感自內心而發(fā)。
想到這里,年輕官員眼神不禁又有些迷離起來,喃喃道:“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p> 至于那些個嘲笑他爺爺老眼昏花但在當面上卻又恭恭敬敬的大紅丹鶴和紫繡錦雞,他心中冷笑一聲。
到底是誰眼花,到底又是誰在繚亂,不到最后誰又能知道呢。
崔繡此時正坐在馬車上,閉目養(yǎng)神。
車前暫時充當馬夫的老管家回想起公子上車后的第一句話,嘴角微微一笑。
那個黑袍年輕人究竟什么來頭,竟然能讓從來都是古井無波的公子起這么大的波瀾。
老管家心中一笑,看了眼就在眼前的山頭,輕輕“駕”了一聲。
此時的崔繡緩緩定下心神,回想起剛才和年輕官員的對話,神色若有所思。
對方先是一口指出自己的身份,吏部主事,正六品,官銜不算大,也不算小,算是個居中的位置,那些個大人物往往最喜歡使喚的就是像他這種不大不小的官吏,既想往上升,也不愿意得罪人,凡是有什么跑腿、當說客的事情幾乎都是搶著去做,主動又省心。
然后對方又是委婉道出自己此行前來只是慕名而非圖利,這就讓崔繡有些耐人尋味了。
據(jù)他所知這位當朝戶部尚書的兒子是個不折不扣的花花公子,一天沒事就喜歡逛那些個青樓約會那些名妓,甚至還當著那位老爺子的面曾經牽著數(shù)名不知名的女子的手踏進齊府的大門,引得那位齊夫人是找到老爺子一邊訴苦一邊垂淚,引得老爺子對此女十分心疼。
而這位齊夫人便正是這齊浮熙的生母,根據(jù)崔繡的情報,這位夫人可是位精通算計的好手,一面上先是按著那位老爺子的性子步步為營,逐步獲得老爺子的信任,別一方面對于齊府那些下人又是使用的鐵血手段,上至管家、下至一個小小的婢女,一切都在這位夫人的掌控之中。
崔繡緩緩呵出一口氣。
其實對于這些倒還是次要,崔繡想起最先來到西北之時竟然錯把小妖女當成了這位齊尚書的孫子,神色有些嘲弄,這才是他對于齊浮熙最耿耿于懷的事情。
不過若是可以重來一次,他還是愿意在那日去到醉仙樓那位花魁清倌的閨房,再去見證一次那席紅衣將簪子取下的瞬間,一頭烏發(fā)傾瀉而下。
至于為什么,崔繡嘴角微微上揚,自然是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