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二郎所言,那位小郎君送你的玉璧應當是從馬車中的禮盒里取出來的,那位小郎君回了一趟馬車應該就是回去取玉的,畢竟二郎你要價的五十貫錢,尋常人是不會帶這么多錢出門的。
而他又言及你若是想要報恩,可去參軍以效家國,為父猜想他可能是皇室成員,只是皇族之中并沒有聽過有叫李曄的人,這可能是化名。
那郎君應該是因為近日黃賊兵逼關中之事,攜帶禮物去找人尋求幫助的。
我們便順著這個方向尋人,應該可以找到恩人。
畢竟長安城中可以在十三四歲的年紀拿出這么錢財?shù)纳倌瓴庞卸嗌?,一個一個尋過去,也能找到了?!?p> 父子二人拿定主意后,隨意吃了吃晚飯,就各自回去休息。
第二日,李儇令田令孜理旨,在朝中下令任命李杰為朔方節(jié)度使,并將宥州劃歸朔方以擴大李杰的地盤。
同時還允許他節(jié)制夏綏,靜難,天德三鎮(zhèn)兵馬,賜其大量糧草軍械,以供他就任朔方之后募集兵馬所用。
詔書下達之后,朝野議論紛紛,不知宮中忽然命壽王出任朔方節(jié)度使是何用意。
當時在朝中下跪接旨的李杰聽完詔書后,也被李儇的豪氣震驚到了。
雖然滿朝都對李儇的圣旨感到意外,卻并沒有多少人察覺其中的含義。
除了一人外,此人便是負責管理集賢殿的集賢校理李延古。
李延古本是武宗時期宰相李德裕的孫子,可今年四十三歲了還在集賢殿中掌管文書,做一個小小的散官。
話說李延古本是名門世家,到四十多歲還一事無成,也是受了其祖父的影響。其祖父李德裕為武宗皇帝的會昌中興立下過汗馬功勞,更是唐朝史上少有的賢臣名相。
但因為權利過大,且與武宗皇帝關系太過密切,不為之后登基的宣宗皇帝李忱所喜,故被其貶謫至崖州,最后病死他鄉(xiāng)。
其諸多子孫也是貶的貶,罷的罷。若不是有著同族子弟的關照,怕是到如今已是平頭百姓了。
但即便如此,過了兩代皇帝,到了李延古這輩,官職最高的他也只能當了一個小小的集賢校理,腹中雖有萬卷才華卻不被重用。
李延古在朝中聽聞消息后,感覺其中可能隱含什么秘密,可自己又看不出來,便準備下朝之后回到家中去找自家四子李文寧商議此事。
說起李文寧,李延古一家因其祖父李德裕的原因不為宣宗皇帝所喜,故他們也就不想著在大中一朝能夠出人頭地,光大門楣。
然而卻沒想到自宣宗之后接連兩任皇帝都皆非明主,也因宣宗之故,對他一家人都敬而遠之,李延古及其父親李燁只能將心血交于下一代,希望后輩能夠為他們洗涮恥辱,重立門楣。
李延古成年之后見自己前途無望,也像父親一樣將畢生所學都交給了自己最聰慧的四子李文寧,自小教導他,希望他有機會再現(xiàn)祖父李德裕當時的輝煌,為李家光大門楣,李文寧也不負他所望,自小就聰明伶俐,懂事。
沒想到因為僖宗對田令孜的信任導致朝野混亂,關東又遭逢連年大旱,天下苦不堪言,百姓流離失所,以致大唐日漸式微,最終引發(fā)出黃巢之亂。
李延古心里很明白黃巢之亂對朝廷的影響,若說黃巢之亂前的朝廷還能勉強維持下去,政令能夠繼續(xù)通達天下,不受影響,勉強維持統(tǒng)治。
但是在黃巢之亂發(fā)生之后,這一切都將發(fā)生了變化,即便是日后大唐調集兵馬將黃巢鎮(zhèn)壓下去。
但是經(jīng)此一亂,朝廷最后的一點蒙面布將被徹底掀開。實力不足,威信掃地的長安將再也不被各地藩鎮(zhèn)放在眼中。
而那時不被天下各州尊敬,手上又沒有多少實力維持統(tǒng)治的大唐滅亡之日就指日可待了。
李延古對這現(xiàn)象看的很清楚,因黃巢之事,他已經(jīng)準備這幾日就辭官帶著妻子兒女回洛陽老家隱居,避開這場天下大亂。
但他心中對這個持續(xù)三百年,創(chuàng)造出無數(shù)輝煌的大唐心中還有幾分奢想,若不是實在無能為力,他也實在不愿意親眼看著這個他祖父曾經(jīng)為之奮斗過的王朝的崩塌。
所以當他在朝堂之上聽到壽王李杰被封為朔方節(jié)度使時就希望能把握其中的機會。
因此李延古下朝之后,快步趕回家中找四子商議此事。
回家后,李文寧聽父親說及了這次任命朔方節(jié)度使之事,面色凝重,他從柜子中取出一份地圖,看著地圖上朔方所在的位置,然后看向長安及關東各地。
半晌之后,李延古見兒子還是皺眉不停。
驚訝道:“沒想到這其中的門道如此深奧,竟使我家麒麟子都想不明白?!?p> 聽到這里李文寧不由對父親翻了個白眼。
“阿耶,我亦非神人,您只給我這么少的消息,孩兒又如何能洞察其中奧妙。”
說完又露出一絲興奮的神色。
“不過阿耶,孩兒可以肯定的是,說不得我李家翻身的機會可能來了?!?p> 李延古也同時露出與李文寧一樣的笑容道:“確實,為父也是如此認為的。
壽王殿下在朝中一向不露聲色,為人低調。據(jù)說其喜好儒術,每日只在其府中研讀五經(jīng)之作,從不管他事。
這次竟然在這種時候,被陛下封為朔方節(jié)度使,不時即將赴任,可見其中定有蹊蹺之處?!?p> 李文寧對父親的分析很是贊同。
接道:“壽王一直名不見經(jīng)傳,在諸王之中并不起眼,若說是最有可能勝任朔方節(jié)度使的王爺去挽救大局,陛下則更應該選吉王殿下,其人在先皇諸子之中最是賢明,更能為朝野所接受,也更適合擔任此職?!?p> 聽到這里李延古笑了一笑:“二郎還是有些年輕,不懂朝野間的情況復雜。
當今圣上在諸王之中排第五,登基時才十二歲,若不是那群宦官為了掌權,也不可能繼位稱帝,也正因此最后朝中大權盡落入田令孜之手。
吉王殿下雖然也較賢明,也是陛下弟弟之一,但與陛下關系疏遠,明顯不如一母同胞的壽王殿下更得皇帝關愛,又怎么可能會得到節(jié)度使的實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