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有才經(jīng)過幾日心里建設(shè),已經(jīng)完全代入了師傅的角色。
“李余,你身負奇才,本不該以常理度之。但萬丈高臺起于壘土,科舉一途重在基礎(chǔ)。
為師打算徐徐圖之,你快則為師亦快,你慢則為師亦慢,不必有太多壓力。
此外,切莫恃才而驕,須知人外有人,你以為如何?”
趙有才深受神童之名所累,平日詩文辭賦張口就來,到了考場反而束手束腳,如今撿了個寶貝徒弟,慎重了許多。
“徒兒,一切聽尊師安排?!?p> 李余奔的是傍大款,師徒名分定下后,再憑本事咬住不放即可。
天地君親師,李余無父無母,趙有才就是父親般的存在。
“為師幸甚,能有如此佳徒。
為師本經(jīng)修的是易經(jīng),你不必強求趨同,此事暫且不急,日后再說。”
其實以趙有才的本事,若全心只為科舉應(yīng)試,說不得早就金榜題名,不會今日還是區(qū)區(qū)一個秀才。
趙有才胸懷大志,作為關(guān)學(xué)興發(fā)之地,趙有才深受張載那驚天四句的影響,圖的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
殊不知太祖爺想取得是敷陳王道、講論治化的順民,大明興的是程朱理學(xué),張載雖然奉祀孔廟之中,但其思想傳承并非科舉要取的優(yōu)才。
清涼山上走一遭,也讓趙有才明白了許多,船小好調(diào)頭,他如今文風(fēng)已成,不是須臾間能改,但對李余他想務(wù)實一些,就為那金鑾殿中一睹龍顏而去培養(yǎng)。
自己當(dāng)不了狀元,當(dāng)個狀元的師傅也不錯。
“李余,你可是已滿十七歲?”
趙有才像是想起了什么,忽然問道。
“回老師話,年后就滿十七了?!?p> 李余一愣,原原本本的答道。
“不小了,為師為你取一表字如何?”
趙有才雙眼微瞇,像是已經(jīng)開始了思索,壓根就沒給李余回絕的機會。
等到一直沒聽到李余回應(yīng),才抬頭問詢。
只見李余此時一臉踟躕,“八斗”的表字實在是拿不出手,日后行走士林若頂著類似這般表字,實在是沒臉見人。
趙有才老臉一紅,“八斗乃是為父所取,請叫為師致用?!?p> 李余哪敢冒險,眼珠子一轉(zhuǎn)計上心來,故作遲疑的說:“其實那夢中教弟子《大學(xué)》之人,曾稱弟子為德涵,這難道是他為弟子取的表字?”
德涵是明代陜西狀元康海的表字,李余想圖個好彩頭,只好拿來冒用。不過此時康海還未出生,日后能否相見還是兩說,拿就拿了,李余沒有一絲愧疚。
“德涵、德涵……
罷了,即使是夢中師,也算是有傳業(yè)之恩,為師就不爭了。”
趙有才硬生生把肚子里冒出來的若干備選表字壓下,無奈接受了李余的解釋。
我看你是挑不出毛病吧,這可是未來狀元的名字,其實你一個秀才能輕易勘破。
似乎是被李余臉上那一絲嘚瑟觸動,趙有才憋回去的那股氣,此時又從丹田頂了上來。
趙有才眉毛抬了抬,對著李余陰惻惻一笑。將不安好心的表情演繹的十分浮夸,直看的李余心里發(fā)毛。
來了,慌慌然的感覺來了。
“既然拜了為師,今日就立下規(guī)矩,自今日起,一個月讀《論語》,兩個月讀《孟子》,半個月讀《大學(xué)》,半個月讀《中庸》,汝乃天授之才,熟讀背誦應(yīng)當(dāng)不難。
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找為師講解,每三六九日為師會抽考。
此外,每日讀經(jīng)書之暇,《性理大全》、《朱子綱目》各二十頁,為師也會出題。
此外,晉唐法帖每日臨摹,《靈飛經(jīng)》每日摹十頁……
雞鳴而起……
隨著趙有才的侃侃而談,一篇篇文章填鴨式的涌入李余的腦袋。
李余頭疼欲裂,本著長痛不如短痛,慌慌然機會難得的打算,李余雙手夾著腦袋奮力堅持。
耳朵里聽到趙有才似乎又要從頭講一遍,實在撐不住的李余連忙出聲:
“師傅,咱山上沒雞啊……”
李余突然插了一句,讓越說越興奮的趙有才,一下卡了殼,險些噎住。
“嗯,那就清風(fēng)起床你就起……”
“那不是比雞起的還早!”
李余雖然偷雞不成,但好歹保住腦袋,雖然還有點暈乎乎的,但至少穩(wěn)定了些,那慌慌的感覺也隨之消失。
“德涵,你不要緊張,所謂艱難困苦玉汝已成,讀書更是這般,付出不一定有收獲,但若投機取巧,只會虛度光陰。
你渾渾噩噩至今,更要珍惜光陰,補回經(jīng)年所失去的才行。
罷了,今日先如此,你回去安排一下,明日便開始讀書?!?p> 趙有才看李余面色有些蒼白,唯恐他生了恐懼之心,連忙勉勵了幾句。
李余晃了晃站的有些發(fā)麻的雙腿,正打算離去,忽然想起了師娘的交待,硬著頭皮停住了腳步。
“老師,今日在山下的時候,有人稱您為二少爺,陪著一頂小轎,還送了些東西來,我都放在這里。
對了,那轎子倒是很漂亮,青布頂子上綴著紫色流蘇,旁邊還跟著一個梳著丫髻,頭上插著梅花的小姑娘,嘖嘖?!?p> 李余一邊說,一邊偷偷觀察趙有才的變化。
果然,聽到家里來人時,趙有才面色一變,說不出喜悲,可聽到那轎子的模樣時,整個人連著光頭都亮了幾分,眼中充滿了回憶的光彩。
李余心中大定,有反應(yīng)就好,看來趙師傅雖然自取法號了凡,可這凡心明顯沒有泯滅,反而還十分之旺盛。
正當(dāng)李余暗喜之時,變故忽生,趙有才咬了咬牙,恨恨的說道:“都拿出去,以后誰的東西都不要拿!”
“可是……”
“沒有可是……”
“好吧……”
“稍等,將食盒里的油雞留下……”
李余十分狐疑,趙有才看都沒看,怎么知道食盒里裝了只雞。
拆開食盒一看,內(nèi)容十分豐富,一壺?zé)?,一只油雞,一碟子鮮魚,一碟子肘子,一盤頂皮酥果餡餅兒,一盤穰饸卷兒,還有幾份小菜高高的攏在一個小盤。
“酒也留下,你們還小?!?p> 趙有才偷偷用余光掃了一眼,吞了口吐沫,假裝不在意的說道。
總歸留了些東西,剛好二狗回來,拿去改善伙食也不錯。
師娘給的銀子李余自然不會貪墨,給趙有才提醒了一聲提著食盒出門。
聽到銀子的時候,趙有才猶豫了下。
當(dāng)時摔門而出的時候,趙有才可立誓不拿趙家一分一文,可眼下想買幾本書都不得。
為了徒弟,忍了。
趙有才嘬了一口雞屁股,對著酒壺抿了一口小酒,成功安撫了不平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