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異世界智慧型生命接觸章程》
“
一、遵循現代社會的行為準則
二、入鄉(xiāng)隨俗,在不違背第一條的前提下尊重異世界制度和習俗
三、六隊的發(fā)展與安全高于一切。
”
簡稱第三條章程。
因為實質上就第三條有意義,前兩句只是在大家想遵守時才被遵守。
在《章程》的開頭,還有幾句話:
“
在《章程》通過之后,我們應當立即意識到,我們并非傳統(tǒng)觀念中的那種好人了。章程的實質是認為規(guī)定了異世界智慧生命相對于隊員們的低等性,我們將曾經、現在以及未來遭遇的一切異世界生命劃分在了“人”的范疇之外。
我們也深切的知道,我們正在進行的,是侵略。
《章程》的意義絕不是為我們立一座遮羞的牌坊,而是發(fā)動戰(zhàn)爭的號角。
”
第三條的存在,讓前兩條毫無意義。
商量了幾天的《章程》,實際上就是一句話:六隊可以做一切。
就像漂亮國的“國家安全”,任何法律明文禁止的事情,只要冠以“為了國家安全”,就可以肆無忌憚執(zhí)行。
至于什么是“國家安全”?
只要想扯,所有的事情都能扯到這四個字,所以漂亮國橫行無忌。
但不論如何,有了章程之后,隊伍的行動都會更有底氣,隊員的心里不再被雜七雜八的想法塞滿。
基于以上章程,鄒與、張千、狄五三人活了下來,并且待遇不錯,三餐吃飽。
內功的修行,也開始進行。
這幾天,雖然沒有開始實踐,但六個人都已經詳細研究過從三名九承教信眾那里得到的內功。
也許是為了不暴露出身,火射僧并沒有告知信眾內功的名字。
三個人被傳授的內功數量也不一樣,鄒與被傳授了內煉、化服、急突三門,張千、狄五則就只知道內煉和化服。
凡修習煉精內功者,都是從內煉開始,煉化食物精華,萃取內力。
新生的內力與人體并不一定相合,所以有化服,即同化降伏內力的方法,如果沒有這個方法,就要生磨,靠時間來磨合內力。
修行內功,起初內力只是在丹田處經營,想要周游全身,就得打通經脈。這也有方法,叫急突,沒有這方法的話,也只得慢慢打磨。
但凡修行內功,總少不得這三個方法,但凡入了門派,不論功法優(yōu)劣,師長總會教全這三門,沒想到火射僧居然還克扣了一門。
除了數量的不一致,其他方面倒是完全一樣。
都說內功入門難,六個人入門卻很快,修煉的當天就感應到熱氣涌出。
化服內力更是輕松,因為內力初一生成就如臂驅使,得心應手。
只在打通經脈時卡住了,內力數量太少,很快就就消耗殆盡。
耗費了一個月,終于開始練內功,每個人的動力都十足。
表現之一就是食量大增。
其實剛開始練功,食量增長不大。但大家想著多吃點,食物濃度高了,內力轉化效率也會高,就每次吃飯都吃撐。
兩個月后,李清的內功小成,已經快要打通右手手臂的經脈。
食量在此期間真的增長迅速。
但吃肉練功,也只在修煉初期有效,因為人體吸收能力有限,靠吃肉吃成高手,根本不可能。
真正增加內功,還是要吃寶藥。
但這種寶貝,肯定不是常人知道的,要想得到,要么往深山,要么去大城。
除了內功,鄒與學的《鐵臂拳》也供了出來。
盡管大家更想學的是瀟灑飄逸的輕功和劍法,但為了增強戰(zhàn)力,還是每天練習。
尤其劉剛和李清,更是苦練不輟,每天練得手臂酸脹,等到李清打通右手手臂,內力灌注之下,右臂的力量與速度都會快很多。
這么長時間的深居簡出,已然引起了周圍人的注意。
購房合同里寫的“院落門道,東至林秋生,西至陳也,南至街,北至曲”,意思是房子東邊住的人叫林秋生,西邊是陳也的家,南面是街道,北面是一條小巷。
都是縣里最有錢最有勢力的一批人,周遠外忙活了父子兩代人才住進來,最后便宜了李清等人。
有錢人尤其注意搞好鄰里關系,所以這些天沒少邀請王國興王老爺去參加聚會。
前幾次都是以“尚未安頓”的理由拒絕了。
可這次,為了響應剿匪,縣太爺親自組織了聚會。
自古就有民不與官斗的說法,想在南嶺縣呆下去,就不可能完全不理會南嶺縣令。
因為是正式的聚會,老王是明面上的家長,他必須去。
苗雪雖然是隊伍里最擅長與人打交道的,但她是個女人,且不是王夫人,所以不能參加。
只好李清作為王老爺的兒子跟著。
聚會的地點不是縣衙,而是縣里的酒樓,醉云樓。
跟十幾名富商聚在一起,老王端的很住,他作為技術專家,不得不經常跟領導打交道,雖然很不喜歡,但裝還是會裝的。
也有一些富商是帶著子侄過來的,讓年輕人學習學習,方便日后接替家業(yè)。
五名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湊成一桌,坐在旁邊,不時就有一位富商喊過自家的后輩。
“這幾位你都是認識的,來,給幾位叔叔伯伯敬酒?!?p> 能跟著來的都是要繼承家業(yè)的后輩,察言觀色、曲意逢迎都學的很好,一時間賓主盡歡。
酒過三巡,人人臉上都帶有酒意,不知真醉亦或裝醉。
“列位?!笨h令一改之前勸酒的灑脫,鄭重開口,酒桌上的富商也都神色一震,知道主菜要上了,就聽到縣令繼續(xù)講道:“想必也都知道這次的目的,南嶺那一窩賊寇是不能再拖了?!?p> 南嶺山高林密,窩著一伙強盜,但偏偏南嶺上開采的石料又是南嶺縣的一大收入來源,所以為了平安開采,多年來都是給強盜們分成。
但隨著時間的累積,強盜的胃口越來越大,已經到了無可忍受的地步。
富商們聽到原本稱“大王”的縣令此次喊對方為“賊寇”,也明白縣令的意思,雖然沒立刻應和,但是臉色泰然,露出鼓勵之色。
有些話,還是得要官方親口說出來才管用,猜到的內涵,在現實世界是沒意義的。
看到眾人的神色,縣令知道大家的想法,言談之間多了幾分自信:“此事要解決,,有兩條出路。一是去請在泉城休整的戍邊衛(wèi)兵,二是去雇傭一批江湖中人?!?p> 說是兩個選擇,其實只有一條路可走。
請戍邊衛(wèi)兵來很容易,但把對方送走就太難了。
這些家伙都是從趙國與鮮虞國的邊境退下來的,巴不得永遠不去前線。要是來到南嶺,肯定會以“除惡務盡”的由頭一直呆在南嶺不走。
到時候,這些衛(wèi)兵的兵餉全都得南嶺縣支出。
要是單純的兵餉也就算了,可這些**論貪婪比強盜更甚。
“還是請些江湖豪客們!”
“對,我的意思也是這樣?!?p> 最后的基調是,每家出四百兩,攏共六千兩,這些銀子足夠吸引武林人士了。
富商們雖然有些肉痛,但也都知道這是必須的銀兩。這筆銀子花出去如果能收回南嶺石的全部收益,是非常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