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群臣離開前殿,來到皇宮后庭前院,那通天的光柱,一下抓住他們的眼球。
宏光巍巍,盡顯神力!
“陛下,陛下在里面!”一位大臣,雙眼明銳,直接看到光柱之中,似乎有一道人影。待仔細一看,忽然大驚失色叫喚起來。
眾人聞言,神色一變。
在光柱之中,莫非陛下被天皇召喚,成仙而去。
心里惶恐不安。
甚至有幾位大人,不顧禮儀,直接向著寢宮跑去。
“陛下等等老臣!”
那速度看不出有什么顯老的地方。
還能怎么,自然是想到成仙,想搭順風車。
然而不想,似乎始皇帝聽得到他們的人聲音,睜開雙眼不滿的瞪了他們一眼。
光芒開始消散,始皇帝慢慢降落下來。
不是何時,身體里流動著一股不知緣由的力量,從下腹丹田涌向四肢百骸最后又回到丹田之中。
此刻始皇帝嬴政覺得自己能夠生撕大蟲(老虎),力能扛鼎。
“禁衛(wèi)軍何在!”
一道怒吼的聲音,響起在寢宮內(nèi)外。
不論是暗處的守衛(wèi)還是巡邏護衛(wèi),皆同聲諾道。
“把那群人叉出去!”
剛踏入寢宮門口的幾位老臣,還未回過神,就被叉出去。
“傳朕旨意!召全國能工巧匠,塑天皇,地皇神靈法相!”
隨后又望了一眼,外面的大臣,直接選擇無視,直接發(fā)布一道命令。
這號令以超出以往緊急政令的速度,快過戰(zhàn)斗捷報。以難以速遞,以咸陽城快速擴散之秦國國土各處。
士人,國人,乃至平民,皆被此法令一驚,以為又要來一次鍛造金人,可隨之得知詳情,后不少隱藏在民間的能工巧匠,紛紛出來。
即便有人用懷疑是嬴政的陰謀,但也阻擋不了他們的熱誠,畢竟是為天皇,地皇造神像,那可是真神呀。
于是來自各個方向的能工巧匠,齊聚咸陽。甚至一些達官子弟,也趕向咸陽成,想要看看天皇,天上神皇的偉岸。
然而這并沒有結束。
隨著一個更加讓人駭人聽聞的政令,震懾帝國所有國民。
“封道家老子為圣人,為萬表之師,封道家為國學!與法家共治天下!”
此號令一出,天下默默忍受苛刻嚴法的黔首(百姓)皆跪拜在地以示遵從。
諸子百家里他們最清楚三家。
一是法,因為秦國以法強國,是以老秦人皆知道法家。
二是墨,墨家的巧奪天工之物,深受他們喜愛。
三是道家,也是他們最愿意接受的,因為道家不爭,無為。
以法治國,本就是秦國的根本,現(xiàn)在有道來制衡,那些苛刻的嚴法,定然會毀了大半。讓他們所見到的活下去的可能。
這號令,可謂是自秦國建國以來最大膽的決定。別說六國余孽,就連秦國諸臣也被此政令弄得不知所措。
就連朝堂上,也是議論紛紛。
當時政令公布時,諸位大臣也被嬴政辦法的政令所震懾住心神。
“陛下,有事稟告!”左丞相李斯。
“李卿,有何事?”嬴政看著堂下議論紛紛的群臣,并沒有不滿之色。對于有左丞相要稟報之事,也有猜到一二。
李斯神色嚴肅之極,跪拜在始皇帝前,深深一禮,語氣深淵承重的說道:
“陛下,秦國從商君為相后,國家強大,有著尖銳的兵器,堅固的鎧甲,無可匹敵的強弩,都是因為商君所立下的法治,才擁有的。滅掉魏,趙,燕,楚,齊等六國,統(tǒng)一了東南西北四海,吞并天下,都是因為法治??涩F(xiàn)在陛下,廢棄法治而信封道家,是毀大秦的強大的根基,更是動了國家的根源,給了六國余孽無限的機會,斷絕了自身秩序,引領國家混亂。請陛下三思呀!”
說得居居在理,可在此刻,大秦已經(jīng)不再是之前大秦國。
起碼原本無人敢于出口打的一些人,此刻站了出來。
“陛下,丞相所說的,并不是全部實情,商君是大秦還在是諸侯國的時候的丞相,并非是現(xiàn)在大秦國的丞相,以諸侯國的國情,來議論大秦國,這是不能相信的。還用穆公來比喻陛下,是不理智的。如此脫離實際,來倫現(xiàn)在,本就站不住腳,丞相卻沒有理會,所說的一切不都是為了謀取法治繼續(xù)下去!”一位博士走出來,諫言說道。
隨后有一位博士走出,恭敬行禮:
“陛下,用法家道義來治理國家,其結果,是諸位先王以及諸位大臣有目共睹,可法卻不應該嚴苛持續(xù)下去,這有恐嚴苛之下,覆濤商紂之患。為了秦國長久大計。我們不應該憑借丞相以法家之法,來定長久打算,這是不明確的!
魏,楚,燕,趙,齊等六國,他們能夠雄霸與諸侯國之中,皆有他的國策,也有他們的禮節(jié),適宜臣請求陛下,取六國的國策精粹,融入國本,六國之人定然安定,再無反抗之心”
此話一出,頓時引起一位大臣反擊:“陛下,所謂的博士的人,都是精通自家學問的人,他們往往用自己的學問來讀解百家之言,卻偏于個人習慣和準則,看待天下也是如此。所以他們的言語大多都是有失公正,不可相信。法制是先王所定下的強國政策,其中蘊含的門道,那些失敗者怎么可能知道。陛下你看,凡是相信他們的諸侯國都已經(jīng)被滅了國,現(xiàn)在用滅國的制度來勸說大秦國,這是在是荒誕可笑”
“陛下,五大夫之言差異!……”
看著一個個上前議論,嬴政原本觀望之心,不由的一沉,心里泛起了煩躁。
各個博士以己之學,抨擊他人,暫且不說,可群臣之中,更有不少大臣加入其中。
法,乃強國之本,是老秦人皆知曉的,他何嘗不知,可從自己所學的仙法之中,唯有道,才能透其法度,唯有道,才能明世間法理!
自己要的可不是地上凡國,是以道統(tǒng)法,以道御法。唯獨這點才是是不能改變的基礎。
“夠了!”看著愈演愈烈的眾人,心中泛起怒氣。
“看看你們,一群伯爵大臣,在大堂上瑄瑄擾擾,成何體統(tǒng)!”
“陛下恕罪!”
“今日政令不容置疑,李卿,朕明白你之言,法可不廢,卻要以道之束,汝師承荀子,知道儒法三家之言,此政令由汝適行!”
“臣斯遵命!”
“號召國民以道為本,不為破國以全其私,而為長久而為,仙為道仙,秦為法之國,孰輕孰重,汝等自重!散朝”
群臣漠然,唯有太史令略有所思,周朝藏書以禮,樂,束人性,以道德恒其準。
何故?非軒轅自此皆以道而得天下,商湯,武周,復焉。
從此道為國學,法其次,成為秦國治世之法。
據(jù)荀子所著典籍,以成治世圣典。
唯有一書雖然不顯于外,卻盛行于朝廷大臣之間。
名為道德,概其天地之經(jīng),有名道德經(jīng)。
?。ㄒ苍谛履晏?,七十萬奴仆化整為零,挖井田,修水渠。
法寬,嚴罪,厚德,薄利,重望,清得。
天下定?。?p> 此令,天下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