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破虜1644

第一百零四章:成立委員會

破虜1644 0號機甲 2064 2021-03-18 17:07:30

  董飏先是來請救兵的,他在鄭芝龍的運作下很快從雷廉海北道那個窮地方轉到了潮州,擔任潮州知府。

  因為潮州距離安平很近,再加上他多年未歸家了,這次便回來看看。

  當然,還有一個棘手的原因讓他不得不尋求親家鄭氏的幫忙。

  “潮州盜匪橫行?”

  董飏先默然,他也是才知道鄭家發(fā)生了大事,鄭森接替鄭芝龍成為首領,面對這個曾經(jīng)讀書知禮現(xiàn)今則是鄭氏領頭羊的鄭森,董飏先一點岳父的架子都沒有。

  回想著在潮州任知府的這段時間,董飏先頗為無奈的說著:“潮州兵丁缺額嚴重,而且桀驁不馴,難以被我調動,盜匪橫行甚至逼近府城,如若有辦法我也不會來找你的。”

  董飏先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漢子,留著一嘴長須,身材高痩妥妥的一副大明文人形象,而且也不怎么會說話,怪不得為官多年卻被排擠到雷廉海北道那種地方。

  不過鄭森不在乎,他的關注點在董飏先口中的潮州盜匪橫行,當?shù)毓俦鴧s沒有作為上。

  “岳父是,來找我搬救兵?”

  他試探著問。

  董飏先抿著嘴應下。

  鄭森心中一喜,他不知道潮州的匪患到了什么地步需要董飏先這潮州知府來向自己求助,但這明顯是他向潮汕擴張的好機會。

  潮汕是粵東門戶,同樣也有面積不小的沖擊平原,對于福建多山少地的地形來說,很是互補。

  而且,東寧的許多移民就來自潮汕,這不僅降低了占領潮汕的難度,也能讓東寧的諸多潮汕人歸心于自己。

  最重要的是,現(xiàn)在弘光朝廷自顧不暇,潮州官兵有如此費拉不堪,由董飏先這個潮州知府請自己帶兵入潮,簡直不要太完美。

  拍著胸脯表示自己不日就會帶兵進入潮州,平定當?shù)乇I匪,如此將董飏先送走,鄭森便去尋楊于兩董騰了。

  金門島上,董騰正操持著軍事委員會的成立事項,這個委員會的每個委員都將由鄭氏軍中的士兵投票選出,軍中但有大小事情,委員會都可以向鄭森提出。

  這是鄭森搭建起來的,和底層士兵鞏固關系的機構,在某稱程度上來說,還是很公平的。

  而在金廈的各支船隊中,楊于兩正帶著人奔走于船隊之間,他負責組建商業(yè)委員會,和軍事委員會同理,每個委員都是由大小商人選出,委員們代表商賈的利益,與鄭森直接進行溝通交流。

  這種模式有些類似歐洲的議院,不過還比較保守,只是囊括了軍隊和商人,并沒有觸及福建大地主的利益,這不是鄭森不想,而是清軍即將南下,他又剛剛奪得鄭氏大權,再生變故會難以處理,所以暫時未動這些鄉(xiāng)紳地主。

  忙活了又是十多天的時間,鄭森才點出五千兵馬前往潮州給老岳父助陣。

  鄭芝龍時期的鄭氏號稱有二十萬大軍,不過這個數(shù)字水分實在太大,經(jīng)過鄭森一通清點過后,達到他所認為陸戰(zhàn)士兵標準的只有不足三萬人。

  剩下的倒也不是說不能打仗,只不過他們陸戰(zhàn)的戰(zhàn)斗力可能只能打打流民了,水戰(zhàn)還是可以的。

  索性,鄭森就將這三萬人除外的其他鄭氏兵馬盡數(shù)劃歸水軍,非緊要關頭不會安排他們陸地上與敵人接戰(zhàn)。

  這也不是什么區(qū)別對待,鄭氏以海貿起家,海上力量最重要不過,這些水軍的待遇比起陸軍并不差,甚至還更好些。

  三萬兵馬看起來多,可這些要除去駐守各地的軍隊,最后算下來能抽調出來充當機動部隊用來作戰(zhàn)的也就萬把人。

  幸好還有東寧帶來的四五千人馬,不然堂堂鄭氏陸上可戰(zhàn)之兵只有萬余,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

  潮州府的剿匪問題不大,安平距離那兒只有四五百里,這是鄭氏的老巢,經(jīng)營的相當完善,鄭氏在潮州也有不少的商站,補給完全無礙。

  而發(fā)往潮州的五千人中有不少還是潮州本地人,有他們做向導,不管是剿是撫,應該都會輕松不少。

  領兵的是施福,這人是鄭氏的老部下了,能力有目共睹,忠誠度也是無須考驗,這廝是支持鄭森的鄭氏部將之一,其子施瑯也在鄭森身邊聽令,完全可以放心調遣。

  進兵潮州只是個插曲,鄭森正籌劃著在南京淪陷,朱由崧被俘之后的這段混亂時期打個基礎。

  在鄭森的記憶里,揚州貌似沒有抵擋幾天,他看過地圖,揚州距離南京不過咫尺,揚州一克南京安在?

  恐怕,這會兒清兵已經(jīng)在揚州城中大肆屠殺了吧...

  “史閣部!八旗兵已臨城下,您就降了吧!”

  城下,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營壘,雖說南下以來所面對的明軍不是望風而降就是撒丫子就跑,多鐸部也沒把明軍放在心上。

  但眼前這座繁華的揚州城到底不是一般尋常,何況守城的還是南明弘光朝江北督師史可法,要知道,即便是被滿清兵鋒逼到了距離首都不到兩百里的地方,弘光朝仍舊能夠調動數(shù)十萬軍隊。

  當然,這只是紙面上的,實際上弘光朝的政令出了南京城基本沒什么作用了。

  滿洲八旗南下,朝廷不思抵御外敵,反而和自己人左良玉打起來了,再加上朱由崧立國的這一年以來,所表現(xiàn)出的庸碌之才,和他提拔的大臣,以及實行的政策都讓南明在江南的人心盡失。

  說句不好聽的話,如果不是史可法在揚州坐鎮(zhèn),這座城怕是早就掛上大清龍旗了。

  不過,即便是這樣,在多鐸部逼近的這段時間里,每天也都有人向史可法進言趁早投降,接二連三遭到史可法的拒絕后,這些人便都離開揚州城前往多鐸營壘投降了。

  連守城的軍隊都成了這番模樣,城內的百姓又該如何?

  他們倒是想逃,畢竟還能留在這里等死不成?

  然而去到江邊時,卻尋不到一艘能渡江的船只,試圖泅渡過江的人馬也無功而返,南岸的炮聲日夜不停,巡江的鎮(zhèn)江總兵鄭鴻逵所部的船只將所有,想要渡江南竄的人馬都擋了回去。

  “奉陛下之命,但有南逃者,一律按反賊處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