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武俠

武當俞岱巖

序章 “邋遢道人”張通,字君寶,號“三豐”

武當俞岱巖 娛樂史 2658 2021-02-12 00:30:46

  有宋一朝,無論南北,基本沒有什么安生的年節(jié),歌舞升平也不過是粉飾太平,當然江南腹地倒也是真真的富庶,可惜先是靖康恥,北宋變南宋,而后襄陽城破不過六年光景,南宋也就徹底的亡了。

  這大好的錦繡江山算是被蒙元用馬蹄子給糟蹋成了一塊破布,乾坤之下,數(shù)來數(shù)去也就有著道觀、寺廟的名山大川還能算得上是一方桃源。

  蒙元一朝許是殺戮過重,對佛道一直都是敬著、供著,至少表面如此。

  暗地里實則是忌憚的,總暗戳戳的想,是不是有什么辦法把這幫南人的牛鬼蛇神給一鍋燴了。

  道觀、寺廟一般立于雄川大山,基本易守難攻,蒙元又都是馬背上的戰(zhàn)士,對于攻山向來不擅長。

  不過倒也不是打不下來,尤其蒙元如此遼闊的版圖,招攬來的各族武士、各派高手也算是不計其數(shù),一個一個的打殺過去,徹底掃清寰宇也只是時間問題。

  難就難在道觀、寺廟里住的向來都是高人,那種高來高去,就算你燒了人家道場法地也攔不住人家遠遁千里,然后一個回馬槍摘了蒙元孤家寡人脖子上掛的“大西瓜”。

  原本蒙元是不信邪的,這深宮大內外加招攬的高手無數(shù),怎么能夠睡個覺就命都不保了?

  第一個讓蒙元從豬狗不如稍稍做個人的其實還要追溯到南宋滅亡之前,有個缺了胳膊的怪俠,喜歡帶著大雕殺人,還真就讓不信邪的人見識了。

  不過隨著南宋滅亡,蒙元覺得可以稍稍的放縱了,于是就不斷的試探,再試探,發(fā)現(xiàn),哎嘿?

  好像還行,于是各種加大力度,這些高人們雖然強烈反抗,但也沒泛起太大的浪花??磥砟芘艿缴顚m大院里摘“西瓜”的神人就那么一個,這些年也沒見有人來這大都皇宮里摘“西瓜”。

  直到南宋亡了三十八年,蒙元玩得有些過火,可就捅了簍子了,惹出了一個邋遢老道,鶴發(fā)童顏看不出年歲,在一個黑燈瞎火的晚上找到了大都的蒙元皇帝友好的交流了一晚上。

  大都的蒙元皇帝他也不是不講道理的,在老道士面前痛哭流涕,承認自己這些年的事干得草率了。

  于是有道觀和寺廟的名山大川也算是安寧了,不過江湖上可就亂了套了。

  以前都是小打小鬧的觀望,有了邋遢老道這一檔子事,這幫平時小打小鬧的“綠林”總算是敢于喊出“驅除韃虜,恢復中原”的號子。

  亂世依然是亂世,百年來就沒停過,放眼天下能名副其實的稱作“仙境福地”也就只有一個武當山了。

  中原大地之上名山大川無數(shù),不是說其他的名山風景險峻及不上他,而是這武當山上有一個活著的“老神仙”。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武當山上的“老神仙”姓張名通,字君寶,道號“全一”,原本是一個武林中的老頑童,那時候可沒人叫他“老神仙”,都叫他“張邋遢”,有個諢號“邋遢道人”。

  自從“邋遢道人”那晚夜宿龍床和蒙元皇帝抵足而眠之后,蒙元皇帝那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連著給老道加封了三個神仙封號,這封號長得一般讀書人,肚子里沒點墨水都不會讀。

  深宮大院看似戒備森嚴,實則人多嘴雜,張老道的事傳到了江湖上,從這之后就再也沒人叫過他“張邋遢”,“邋遢道人”的稱號除了老一輩的人還有些念想,年輕人還有幾個知道?

  張邋遢成了張真人,“張邋遢”沒人叫了,他的道號“全一”也沒人叫了,倒是有了一個全天下公認的新道號“三豐”。

  張三豐在這個信息傳遞緩慢的時代,算是火速成名,并快速出圈,不止江湖中,就連大字不識的販夫走卒都知道了他的名號。

  市井人雖然沒文化,但是喜歡傳閑話,好面子還瞎顯擺,最擅長不懂裝懂。

  于是民間有了一個說法,說張老道因為看了一座山,山有三個峰,這三個山峰非常雄偉就給自己改了道號叫“三峰”,不過怕人用“三峰采占術”污了他的名聲,才改了“三豐”的道號。

  有些學識的人都知道,這說法顯然是不成立的,畢竟翻開史書,道號是“三豐”的道士不說歷朝歷代,統(tǒng)算起來估計用雙手也不夠掰扯的,更何況在張老道之前出現(xiàn)的“張三豐”也不止一個。

  難道這些叫三豐的道士都是看見了那座山,又都取了“三峰”的道號,最后又都改用了“三豐”?

  三豐一號于道家言,代表著太極,是陰陽調和的境界。

  “三豐”之中的“三”字是指陰陽變化中的“陽”,是出自《易經》的乾卦;

  而三豐中的“豐”字則是因為有一豎生生的把陽氣隔開了,恰恰是《易經》中的坤卦,所以就代表了陰。

  “三豐”是道家修行,達成“天人合一”的終極狀態(tài),被視為道家修行的巔峰,是道家真人的最高榮譽稱號。

  不過往常道人們用“三豐”為號,都是自己取的,為得是標榜自身修為高深,而“張邋遢”的“三豐”號是天下道門、武林叫出來的。

  —————————————————————————————————————

  江湖上“張三豐”如日中天,蒙元于中原境內烽煙四起,而攪亂風云的“邋遢道長”正左右手各牽著一名小童走在山路上。

  這兩個小童是張三豐從大都返程的途中,在一個叫做俞家村的村子救下的,十四歲的叫俞大虎,十三歲的叫俞大牛,兩人相差一歲,身材卻一般尺寸大小。

  俞大虎沉穩(wěn),不愛說話;俞大牛健壯,說話耿直。

  張三豐覺得大虎、大牛名字不好聽,兩人拜在自己門子,是親傳弟子,那便是如同自己親子,于是給俞大虎改了名字叫做俞蓮舟,俞大牛喚作俞岱巖。

  俞大牛和俞大虎是一個村的,一個村的人都姓俞,據說有相同的先祖,如今血脈淡了,也互相按輩分稱呼,俞大虎按輩分是俞大牛的哥哥,兩人一起玩到大。

  俞家村糟了賊,大虎和大牛跑到村外瘋玩,躲過了這一劫,不過回來的時候被賊兵發(fā)現(xiàn)了,眼看著就要沒了性命,張三豐出現(xiàn)了,百來號的賊兵硬是被張三豐赤手空拳給殺的潰散。

  俞大虎別看沉默寡言,實際聰慧著呢,忍著悲傷,抹了一把眼淚就拉著俞大牛給張三豐跪下,請求收留,當牛做馬都行。

  張三豐原本有些踟躕,不過想到武當山上已經有了一個徒兒,再收兩個也不過是添兩雙筷子,一個徒弟能教,三個徒弟一樣可以教,這才帶著兩個孩子一路回了武當山。

  俞岱巖一屁股坐在樹蔭底下,指著前邊的山峰:“師父,武當山是那座山嗎?”

  張三豐一行三人用了月余的時間才算是回到了武當山的地界,俞蓮舟和俞岱巖年紀小,要不是張三豐傳了兩人運氣調息的門道,用兩個月的時間也回不來。

  俞蓮舟也不說話,不像俞岱巖沒個正形,也坐到樹蔭下盤腿調息,暗自揣摩師傅傳下來的武功。

  “這地界都是武當山,武當山地處大巴山脈,綿延八百里,一般我們稱呼有紫霄宮和金頂?shù)闹鞣逄熘鍨槲洚斏?。”張三豐站到兩人身邊,一遍解答俞岱巖的疑問,一邊頷首:“就是那座山?!?p>  過了一炷香的時間,張三豐看了看日頭,霞光西沉,天快黑了:“休息得怎么樣了?”

  “休息好了,師父,我們快上山吧?!庇嵘徶壅酒鹕韥?,順勢拉起了癱在地上的俞岱巖。

  張三豐上前抓住兩人的手臂,輕聲喝到:“意守丹田,氣走尾閭,過大錐,推玉枕,上靈臺!”

  俞蓮舟和俞岱巖不知道師父是何用意,但是兩人都沒多問,趕緊運氣照做。

  張三豐看二人做得不錯,便拉著兩人風馳電掣的向前躍去:“為師帶你們上山!”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