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經(jīng)典才是治國方略!”
孔穎達站了起來,義正言辭的說道。
他不允許有人挑戰(zhàn)儒家的地位,哪怕是一點點苗頭都不允許有,此外,不少文臣也是同樣的想法。
唐逍遙淡定從容的對孔穎達作揖,而后對向魏征,慢條斯理的說道。
“見過鄭國公!唐某今年二十有二,對于諸位長輩們來說,確實很小。
但是對于科學這一學問來說,唐某毫不謙虛的說,整個大唐,我為最!此處無人能比,陛下也可為我作證!”
李世民點點頭:“確實如此!”
話音剛落,諸位大臣們紛紛交頭接耳起來,詫異的看著唐逍遙,唐逍遙卻神色自然的看著魏征,充滿自信。
魏征也看著唐逍遙,并沒有反駁,因為他不知道科學是什么,所以不能反駁!
而且對于唐逍遙和李世民說的,他也認同,但唐逍遙還是沒說到重點,而且他也看出來唐逍遙還沒解釋完畢,因此等著唐逍遙解釋。
“肅靜!”
李世民對于嗡嗡嗡的議論聲有些受不了,出言制止住了,殿內又安靜下來。
“謝過陛下!”唐逍遙對李世民點點頭,又轉向魏征。
“鄭國公,這科學是有用之學,您是否認可?那火藥之學,醫(yī)術之學,造物之學對對于百姓來說有利,而大唐內就我學會了,因此若是想要教授下去,必須是我來教學。
就拿火藥來舉例子吧,火藥的威力諸位大臣都有所了解吧。
倘若外邦自己學會了火藥之法而繼續(xù)研究,造出威力更大的火藥,而我等卻守住配方不思進取,最終會是何結局呢?
因此,繼續(xù)深入的研究是不可避免的,而對于其中的內容來說,我是最熟悉的,只能我來主導。
若是由外人來主導,有可能連科學的大門都不能入,而這改進,就更不用說了。
我等不能失去優(yōu)勢??!”
魏征還沒說話,李世民卻插了嘴:“唐愛卿!愛卿說外邦也有可能掌握火藥之法是真的嗎?”
唐逍遙點點頭:“是!陛下!火藥之法最初也是偶然,現(xiàn)如今大唐就有人掌握了火藥的配方,但是并不知道那是火藥,也沒想過用在軍事方面。
但我等今日用了,他日就有可能導致別人自己研究出火藥的配方,也許僅僅是因為某些想法就導致他研究出來了。
那將來火藥對火藥的戰(zhàn)爭,就是威力和數(shù)量之爭!因此改進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改進需要方向,此間非科學不可,能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我等必須在這軍備競賽中領先他人,才能保持一定的優(yōu)勢!”
魏征邊聽邊思考著,不住的點頭:“確實如此!”
而后轉向李世民作揖:“微臣無異議了,有礙國策,請陛下恕罪!”
李世民大手一揮:“無礙!朕一開始也不了解,經(jīng)過興唐伯的解釋后才了解其中深意,沒想到火藥之法他國也能掌握,那改進之事必不可免了,此事就由興唐伯主導吧,在城外教授科學。
不過大唐以儒治國,不可舍本逐末,興唐伯有何想說的?”
魏征作揖之后就回到了文臣隊伍之中,坐了下來,若有所思地看著唐逍遙。
唐逍遙面對著李世民點點頭:“確實如此,儒家經(jīng)典乃治國方略,不可輕易更改,于國無利?!?p> 唐逍遙而后面向孔穎達:“見過孔夫子!科學是研究萬物的學問。
天為什么會下雨?為什么會打雷?人為什么會窒息而死?如何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如何改進煉鐵的方法?真的是天圓地方嗎?東西為什么會往下掉而不是往上飛?人能飛嗎?等等等等!
科學就是研究萬物的原理并運用在生活中,來改善改變我們的生活。
火藥望遠鏡什么的都是例子。
科學啟蒙于墨家,而后脫胎于墨家,經(jīng)過幾百年的總結,最終形成了這么一門學問。
古時先人為避戰(zhàn)而出海,在某處海島扎根并且開始研究,因為方方面面都需要從頭開始,因此墨家之術需要改進,最終到了我們這一代,我學有所成后,決定按照老祖宗的遺愿回到中原大地,落葉歸根,畢竟我們的根永遠是在中華大地上的。
這期間的種種困難都是科學解決的,科學很實用。
孔夫子,這都是有用之學您認可嗎?”
孔穎達止不住的點了點頭,睜眼說瞎話他是做不出來的,這些東西對國家來說確實有大用,但是要分主次。
孔穎達張了張嘴,還想說些什么,唐逍遙連忙插嘴繼續(xù)追問:“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因此儒學沒有的,科學有的,對國家有益的要學,對嗎?”
“是!”
“但是儒學是立國之本,個人的品德最為重要,因此品德不過關的人不能入學學習,這點,可有問題?”
唐逍遙繼續(xù)搶問起來。
“沒問題?!?p> 孔穎達也沒什么好反駁的,他也挺滿意的。
第一,這學問有用,但撼動不了儒學的地位。第二,唐逍遙都搬出孔子和論語來了,也不好反駁。第三,他保證了品德為先,抬高了儒學的地位。
以上這幾點都讓他不好反駁,但也放了心。
最重要的是,現(xiàn)在的官場上是由世家大族把持的,儒學符合大家的利益,因此選拔官員都依靠儒學,而李世民也需要儒學來控制百官和天下。
科學畢竟難登大雅之堂,不足為懼。
孔穎達滿意的點點頭,“老夫知曉了!興唐伯為國出力有大功啊?!?p> “豈敢,豈敢。小子也只能使些綿薄之力了,治國還需要諸位大家們了。”
兩人又寒暄起來。
…………
唐逍遙也想過仗著無敵,在殿內和儒家對噴,嚴肅批評儒家現(xiàn)如今的幾大缺點,但最終他還是放棄了。
雖說大罵一通,他是爽了,但然后呢?怎么辦?整個官場都是靠儒家起來的,整個體系出了問題全改?不現(xiàn)實,朝中亂了怎么辦?五姓七望的根被挖了,會是什么反應?最終受苦的還是百姓。
而且今天是封賞大會,倘若吵起來,李世民和所有大臣們對科學的感官上就會差了很多,不值得。
對于科學的傳播和研究無益,反而有害,甚至可能會讓他人抵觸,封殺他,雖然封殺他,他也可以仗著無敵做很多事,但是麻煩很多,因此不如慢慢來。
最終他決定先辦學,口說無憑,作出實際來,再根據(jù)事實溫水煮青蛙,徐徐圖之。
唐逍遙相信,最終科學在大唐必有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