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賞銀兩千兩
楊善隨人來到衛(wèi)崢之所,他正查看各地案宗。
凡各州之大事,必要交于大理寺二次審閱,如此審判結果才能生效。
“寺丞。”
楊善微微欠身行禮,開口說了一句。
衛(wèi)崢好似未聞,依舊看著手中的案宗,并未有搭理他的意思。
無奈,楊善也只能等著。
待他把案宗審閱完畢,這才抬起了頭:
“昨日之事,你做的可不漂亮。”
這句話,沒頭沒尾,但楊善聞之,卻心神大震。
昨日之事?
昨日何事?
“我不知寺丞所言何事,還請點撥一二?!?p> “莫不是昨日那一壺杏花酒,將你喝得失了神智?”
衛(wèi)崢說完,楊善頓感可怕。
他本以為,昨日小報之事天衣無縫,沒成想,衛(wèi)崢竟然了解的如此清楚,連他與李饞吃的酒都瞞他不過。
“既然寺丞都已知曉,我承認也就是了?!?p> 楊善唯有坦然,他明知,若再死不承認,不過是徒增笑料罷了。
“我知曉是我知曉,但此事,決不能承認是你所為?!?p> 衛(wèi)崢接著解釋,楊善這才知曉,昨日之事,可不僅僅只是他與李饞的功勞。
原來,當他與李饞言罷,李饞就將此事告知衛(wèi)崢,得其首肯,才答應相助。
楊善不敢信,沒成想,衛(wèi)崢還有這份心?
“若是如此,為何寺丞整理案宗之時,不直接將戴昌邑所為之事寫上?”
他不解,實在想不明白。
案宗上隱瞞,卻又在背地里支持那般動作,這是為何?
不如當時直接鐵筆如鉤,將戴昌邑之事一五一十寫上,不才是痛快,何須如此麻煩。
“案宗,那是給上邊看的?!?p> 衛(wèi)崢如此說,話中有無奈,楊善也不再多問。
朝堂之上,本就復雜,不是楊善能夠理解。
那可才當真是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
再加戴昌邑為后唐國公,一品官職,牽扯定然巨大。
“那寺丞找我來,是所為何事?”
楊善問,他摸不清楚衛(wèi)崢的目的。
“有人要見你。”
衛(wèi)崢言罷,已經起身,帶著他朝大理寺深處走去。
來到一處飛檐屋前,衛(wèi)崢站定,示意楊善進去。
接著,他就要轉身離開,并沒有陪同的打算,臨行前,還不忘轉身吩咐:
“記住,昨日所為之事,決不能承認。”
說的鄭重。
楊善一頭霧水,到底所為何事,竟如此神秘。
待他推門進,只見其中一塵不染,裝潢十分簡單,以原木色為主,隱隱的還能聞到細微的熏香味。
安靜,唯有安靜。
進門之后,仿佛整片空間都凝固了一般,他大氣都不敢喘一聲。
“進來吧?!?p> 忽的從里面?zhèn)鱽砺曇?,這才算將這凝固的空間打破,楊善也能夠暢快的呼吸了幾口。
房間并不是很大,走了幾步,就看到有人正坐于長案前。
中年模樣,身著寬大官袍,面容消瘦,幾縷稀疏的胡子掛在嘴邊。
手中還捧著書卷,為其平添了幾分書生氣。
他一動不動,眼睛直勾勾的盯著書,仿佛老僧入定般。
若當真把他當成書生,那可是大錯特錯。
“韓寺丞?!?p> 楊善行了一禮,輕聲開口,害怕打破這般寧靜。
這人,正是大理寺卿,韓生宣。
韓生宣也是如衛(wèi)崢般,并未開口,依舊看著手中的書。
不知這是不是這些大人物的通病。
衛(wèi)崢還好些,他看的是案宗,不多時便可以看完。
但韓生宣手中的書,楊善估摸著少說也有幾百頁,這要是等他看完,不知要等到什么時候。
寂寥無聲,唯有斑斑駁駁的陽光透過不大的窗戶射進屋內,偶有一陣風吹過,竟還搖曳了起來。
韓生宣不言,楊善自然也不語,兩人就這般僵持著。
猛地看到,那案桌上,竟然有張熟悉的草紙。
仔細看,還能依稀看到其中的內容。
楊善再熟悉不過,正是他昨日編寫的戴昌邑之罪過。
這事情,怎么都捅到了韓閻王這里?
忽然間,他又想起方才衛(wèi)崢交代的話:
這件事,別管誰問,都不要承認。
難不成這其中的誰,指的就是韓生宣?
第一個想法就是,這衛(wèi)崢,怕不是有二心。
卻也不對勁,就他只是寺丞,上邊還有少卿,怎么著也不能直接一步到位。
那是為何?
楊善絞盡腦汁,依舊不得解。
這些人,個個都是心思深沉之輩,他們所想,不是楊善能夠揣度。
等了許久,楊善一直等韓生宣問話,他都已經打算好了,來一個死不承認。
不過,一直到日頭偏西,腿都已經麻木,韓生宣依舊沒有開口的意思。
感情是上這罰站來了?
楊善心中難受,這等待審判的過程,最為磨人。
這次磨的還尤其舊。
要殺要剮,就不能來個痛快?
眼看著,就要到下班的時間,破天荒的,他竟然生出了今天可能要加班的念頭。
終于,韓生宣動了。
他站起身來,活動一下筋骨,還伸了伸懶腰。
接著就往外走,與楊善擦肩而過時,才悠悠的說了一句:
“那里有陛下給你的賞銀?!?p> 說完,他指了指邊上的布袋后,推門而去,只留楊善一人于屋中。
一邊走,韓生宣又言:
“桌上那草紙你收好。”
聲音略飄渺,從門進入屋內,震蕩在楊善耳邊。
就說這些?
至于等這么久?
他整個人都不好了,原本還想著,會受到什么非人的審判,沒想到竟然之等來如此輕飄飄的一句話。
就此時,大理寺鼓聲響起,正是下班的時間。
這韓生宣,還真是準時,到點就下班,絲毫不耽擱。
雖然有些失望,但結果終究是好的。
賞銀自然不能放過,楊善打開布袋,入眼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官銀都有固定重量,楊善點了點,正好兩千兩整。
還真是發(fā)了一筆橫財。
置辦房產的錢,總算是有著落了。
后唐的十六兩為一斤,兩千兩,也就是一百二十五斤。
這重量,對已經是皮骨后境的楊善來說,并不算什么。
他背起布袋,就往永明坊走,無事愁心,一步三跳,嘴里還哼著小調,當真是一個歡快。
他如此,自然吸引不少行人目光,終也是莞爾一笑,想來是得了什么好事。
想起把這兩千兩賞銀甩到潘金鳳面前時的得意。
也可去平安里嘗嘗敗火茶的滋味。
楊善心中的歡快,又增加了幾分。
終究不過是一俗人,錢可是個好東西。
銀子可解百般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