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西漢那些事兒:草根皇帝劉邦

第五十五章??智取南陽

  洛陽之戰(zhàn),劉邦輸了,也為他敲響起一道警鐘。同時,也告訴劉邦,秦很強大。

  來看一下,劉邦輸?shù)糜卸鄳K?

  史料留下這一句話:戰(zhàn)不利,收軍中散騎。

  也就是說,此戰(zhàn),劉邦遭遇了一場慘敗。

  他一邊逃跑,另一邊收集軍中散卒。雖然史料沒有記載,洛陽秦軍守將是誰?他能夠擊敗劉邦,足以證明武力在趙賁、楊熊之上,是一位能夠獨擋一面的將領(lǐng)。

  洛陽之戰(zhàn),劉邦輸了。但,秦軍也不是完勝,付出了很慘重的代價。這場戰(zhàn)役之中,有兩個人表現(xiàn)很優(yōu)秀。

  一個是夏侯嬰,另一個是驪商。

  夏侯嬰手中掌握一支車兵,且多次對秦軍作戰(zhàn)。這一次,也將車兵發(fā)揮出很大功效。夏侯嬰以兵車趣攻戰(zhàn)疾,因戰(zhàn)功顯赫,被賜爵,封為滕公。從這一刻起,夏侯嬰被稱為滕公。

  驪商表現(xiàn)也很優(yōu)秀,留下四個字:大破秦軍。

  劉邦輸了,秦軍也沒占據(jù)上風。這也是秦軍大敗劉邦之后,為什么沒有傾巢而出,剿滅叛逆。反而,給了劉邦,東山再起的機會。

  面對前途渺茫,這個時候,一個關(guān)鍵人物站了出來,他就是張良。

  面對戰(zhàn)事不利,張良建議南下先破南陽,再出武關(guān),兵至咸陽。劉邦采納張良意見,舍棄經(jīng)洛陽,至函谷,進咸陽原有路線。

  由于史料模糊,南陽郡守個人信息沒有明確記載,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呂齮。通過殘存史料信息,以及野史,在發(fā)揮腦補,還是能夠得到一點信息。

  秦始皇滅六國,兼并天下,北擊匈奴,南伐百越,將天下分為三十六郡。在中央設(shè)置三公九卿,地方設(shè)郡、縣。

  郡守是地方最大的官,兼任軍事指揮權(quán)和行政事務(wù)。也算是封疆大吏,一方諸侯。秦始皇為了避免地方做大最強,采用流官方式。

  想要成為郡守,首先要滿足一個條件:得到朝廷認可,其忠心程度,不容置疑。

  其次,個人能力要強。畢竟,秦始皇那個時代,想要改變命運,只有兩條途徑:讀書和當兵。

  第三,朝廷之中有人,或者祖輩、父輩建立功勛,恩澤子孫。比如三川郡守李由。

  當然,最重要一點,這些人不能和六國貴族有關(guān)系。這也是為什么項氏、景氏、趙氏、魏氏、韓氏、田氏等家族,很難成為地方大員。

  從上面這些信息可以看出:南陽郡守家世清白,家庭條件不錯,個人能力也很突出,對秦忠心可靠,還得到秦廷認可。

  他能躲過秦二世繼位時候那場暴風雨,說明他懂得明哲保身,行事相當?shù)驼{(diào)。

  函谷關(guān)以東,到處都是起義,戰(zhàn)火不斷。南陽郡也有少量起義勢力,但,他能夠通過自己能力鎮(zhèn)壓。這說明,這個人能力不容置疑。

  當劉邦攻洛陽不利,改變進軍路線,南下攻打南陽。南陽郡守不是關(guān)起門,躲起來。他做了一個決定:主動出戰(zhàn)。

  南陽郡守選擇了一個好地方,阻截劉邦南下。這個地方叫犫縣。

  犫縣在西周時期為疇地,春秋時期為楚國犫邑。北臨滍水,南偎犫河,犫城不但戰(zhàn)略地位重要,而且周圍土地肥沃。當時是楚國重要產(chǎn)糧基地,現(xiàn)在是秦國最重要的糧倉,人口眾多。

  犫縣位于南陽郡和穎川郡交界,是劉邦南下必經(jīng)之路。南陽郡守想要依靠犫縣地理位置優(yōu)勢,阻擋劉邦南下。所以,一場大仗,硬仗,再所難免。

  劉邦剛敗洛陽,急需要一場勝利來鼓舞士氣。此戰(zhàn),他勢在必勝,出戰(zhàn)必贏。因此,劉邦動用全部家底,派出很多能打的人。

  這份作戰(zhàn)名單被太史公記錄下來,他們是:曹參、樊噲、周勃、夏侯嬰、驪商、灌嬰、靳歙、呂澤部將郭蒙、蟲達等人都參加這場戰(zhàn)斗。

  不僅如此,劉邦親臨戰(zhàn)場,張良率韓軍助陣。這是劉邦洛陽戰(zhàn)敗,南下第一場硬仗。

  犫縣之戰(zhàn),史料一筆輕描淡寫帶過。但,這絕對是劉邦南下,不容忽視的一仗。

  太史公告訴了我們答案:劉邦勝,南陽郡守敗。

  南陽郡守雖敗,但不是潰敗,依舊保存大量軍力,退守宛城。

  宛城是南陽郡第一重鎮(zhèn),也是南陽郡治所。城高溝深,糧草豐足,還有大量軍力,不易攻破。

  劉邦攻破犫縣南下,面臨兩個選擇:要么穩(wěn)中求勝,平定南陽郡。要么西進,繞過宛城,抵達武關(guān)。

  劉邦選擇繞過宛城,直取武關(guān)。

  劉邦做出這樣的選擇,有兩種原因?

  1、宛城不好打。

  2、他要趕時間。

  在關(guān)鍵時候,一個人投了反對票,他就是張良。

  張良看問題比較全面,他認為宛城秦軍,是很大隱患。若不及時解除,會威脅到全軍安危,稍有不慎,就會全軍覆沒。

  張良不僅出生在五世相韓的世家。他還是一位謀略家、戰(zhàn)略家。別人看不到的問題,他能看到。別人想不到的問題,他能想到。

  張良先說了一句話,理解劉邦渴望率先進入關(guān)中的心情:關(guān)中王之約。(沛公雖欲急入關(guān))

  隨后,又指出了一個現(xiàn)實問題:秦兵勢眾,據(jù)險而守。

  跟著,張良說了不攻破宛城有什么危害:今不下宛,宛從後擊,彊秦在前,此危道也。

  前不久,劉邦吃過這樣的虧。攻打洛陽作戰(zhàn)不利,后面開封還有趙賁軍。劉邦不會忘了,每當他取得勝利之后,總會有一場大敗。

  張良給劉邦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方案。并告訴劉邦,欲速則不達。要想進入咸陽,就要穩(wěn)中求勝,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劉邦善于吸取經(jīng)驗教訓,從起兵反秦,到西進亡秦,給他留下了很多經(jīng)驗。劉邦是聽得進去別人意見,尤其是和張良說話,總會拓寬他的眼界。所以,劉邦做了一個決定,不走了,先滅了宛城守軍。

  對于,張良提出圍攻宛城這個方案,還有不同解讀。

  說張良是藏有私心,他勸劉邦打宛城,是為了韓王成。張良隨軍入關(guān),宛城秦軍北上,潁川郡就會有危險。畢竟,潁川郡北面、西面、東面都有大量秦軍。尤其是開封、洛陽、滎陽一帶,秦軍都很強大。

  張良主張消滅宛城秦軍,也是為了給韓王成留條后路。一旦秦軍來攻,韓王成打不贏,可以往南陽郡跑。

  故而,又生出了一個觀點:劉邦之所以改變戰(zhàn)略,除了張良反對,還有一個原因是劉邦軍中有大量韓軍。劉邦不采納張良意見,這些韓軍就會撂挑子。

  對于,這個觀點,也說的通。

  但,我個人更認為,張良戰(zhàn)術(shù)是求穩(wěn)。

  孤軍深入,是兵家大忌。前有強秦,后無穩(wěn)定根據(jù)地。身為戰(zhàn)略家、謀略家的張良,是不會讓這種危險,發(fā)生在自己身上。

  劉邦采納張良意見是因為對方看到他沒有看到存在的問題。有人發(fā)現(xiàn)問題,劉邦就要解決問題。西去武關(guān),攻滅強秦,他已經(jīng)沒有援軍。一旦,在武關(guān)等地受阻,宛城秦軍追來,劉邦就有可能全軍覆沒。

  于是,劉邦做了戰(zhàn)術(shù)調(diào)整,掉轉(zhuǎn)頭攻打宛城。

  這一次,劉邦用了新戰(zhàn)術(shù):夜間奔襲戰(zhàn)。

  太史公是這樣記載:沛公乃夜引兵從他道還,更旗幟,黎明,圍宛城三匝。

  按理說,憑借宛城堅固,以及糧草器械充足。南陽郡守,據(jù)守是沒有問題。可,問題關(guān)鍵在于,南陽郡守新敗,見識了叛軍的厲害。尤其是叛逆來得悄無聲息,讓宛城成為一座孤城。

  這下,南陽郡守崩潰了!

  當一個人處于崩潰邊緣,他是沒有心思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南陽郡守做了一個舉動:不打了!自殺。

  也可以說,張良獻計,劉邦出其不意,摧毀南陽郡守心理防線。

  按理說,正常人見敵軍兵臨城下,會說幾個字:怎么辦。

  然后,會有幾個人激烈討論。

  有主戰(zhàn),也有主降。雙方鬧得不可開交。而,南陽郡守表情是絕望,直接拔劍想要自殺。

  這時,一個人物登場。這個人就是南陽郡守身邊幕僚:陳恢。

  陳恢這個人物,史料留下信息不多。劉邦攻打宛城,他獻計南陽郡守,有說劉邦,拯救宛城,從而被封千戶。

  現(xiàn)在,來看一下這個人物的精彩表現(xiàn)。

  陳恢見南陽郡守想要自刎,攔了下來,說了一句話:現(xiàn)在死太早了。

  然后,陳恢提出解決方案:先做通南陽郡守降劉思想工作,后做為使者,前去勸諫劉邦。

  南陽郡守聽了,不想死了。

  陳恢見了劉邦,先說出他最關(guān)心的事:先入關(guān)中為王。

  再擺出劉邦做的事:徒留宛城。

  跟著,他說了宛城的優(yōu)勢:宛,大郡之都也,連城數(shù)十,人民眾,積蓄多,吏人自以為降必死,故皆堅守乘城。

  這句話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強攻,對劉邦不利。

  然后,陳恢站在劉邦角度考慮問題,又說了這樣一段話:今足下盡日止攻,士死傷者必多;引兵去宛,宛必隨足下後:足下前則失咸陽之約,後又有彊宛之患。

  陳恢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解決問題方案:為足下計,莫若約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與之西。

  為了讓劉邦接受這個觀點,陳恢說出這樣做的好處:諸城未下者,聞聲爭開門而待,足下通行無所累。

  劉邦聽了,也認為這是解決南陽問題,最佳方案。畢竟,項羽在正面戰(zhàn)場取得成功,劉邦要趕時間入關(guān)中。就這樣,劉邦答應議和,封南陽郡守為殷侯,封陳恢為千戶。

  劉邦智取宛城,兩個人物很關(guān)鍵。

  一個是張良:勸諫劉邦,必須拿下宛城,根除后顧之憂。又以夜間奔襲戰(zhàn),擊潰南陽秦軍心理防線,不戰(zhàn)而勝。

  另一個是陳恢:他提出和平解決問題方案(投降)。

  劉邦拿下城宛城之后,下一步他又會有什么打算。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