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龍且登場
蒯通在韓信猶豫要不要攻齊的時候,站出來,獻亂齊之策。其中,這兩句話,說到韓信心里去。
1.劉邦沒有下達,停止攻齊的命令。
2.一個將軍,比不過書生。
韓信聽了這句話,就做出攻打齊國的命令。這是韓信在劉邦彭城大戰(zhàn)之后,獻出的計策:北舉燕、趙,東攻齊。
這也是韓信從櫟陽率軍東征,齊國,是五國(西魏國、代國、趙國、燕國、齊國)諸侯當中,最后一個攻打?qū)ο?,也是最艱難打的諸侯。韓信靠一己之力,平定北方諸侯勢力。
來看一下,韓信攻打齊國的第一仗:歷下之戰(zhàn)。
歷下,西面是黃河,東面是泰山,背山面水,地理位置相當優(yōu)越。它,第一次出現(xiàn)在歷史之中,是大禹時期,留下了這樣幾個字:漁于雷澤,躬耕于歷山。
帝辛(紂王)時又出現(xiàn)了一個名字:濼。
西周分封,叫濼邑,屬于齊國。后來,被改名為歷下。
大秦統(tǒng)一天下,稱它為歷下邑,屬于濟北郡。
歷下,地形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qū)帶。它是丘陵和平原匯合交接,地勢南高北地。
韓信兵力有限,又有大河阻擋,前面還有堅城,又有齊軍重兵防守。想要打齊國,就要出奇制勝。
如果正面交鋒,不一定能拿下歷下。
這一仗,不好打,很難打。這也是韓信收集兵力,駐扎在平原一個多月,遲遲不動手的原因。
就在韓信苦惱,如何打的時候,一個好消息傳來:酈食其做通了齊國君臣的思想工作。
為了表示齊漢較好,齊國單方面做了一個舉動:撤掉歷下守軍防備。
韓信見狀,一條計策就誕生了:偷襲。
話說,韓信破代并趙,齊國高度關(guān)注,在歷下駐扎大量有生軍力。其中有兩個人是這里的主將,被歷史記住了名字。
一個叫華無傷,另一個叫田解。
由于史料殘缺,對于華無傷、田解二人的基本信息,相當匱乏。簡單說,只知道這二人的名字,其他一無所知。
這二人被派去阻擋漢軍東進,駐軍在歷下。這說明,他們得到齊國君臣的信任,尤其是田橫的信任。
按照,酈食其說得那樣。齊地廣闊,歷經(jīng)田氏三兄弟經(jīng)營,人心思齊。再加上齊國地理環(huán)境好,背靠大海,面向黃河,中間還有泰山、丘陵,以及四條河流南北流向。
哪怕韓信再能打,擁兵數(shù)十萬,要想在短時間內(nèi)打下來是不可能了。而,酈食其說服齊國君臣的行動,給韓信提供了有利條件。尤其是華無傷、田解等人接到齊王田廣、齊相田橫的命令,撤掉守備軍。
韓信將計就計,派遣使者,慰勞河對岸的齊軍。華無傷、田解見齊漢和好,也派遣使者,前去慰問漢軍。
一來二去,齊漢雙方都認為,不會打。
韓信趁著齊軍不備,下達了一個作戰(zhàn)命令,發(fā)動偷襲。于是,齊漢戰(zhàn)爭,第一仗爆發(fā)了:歷下之戰(zhàn)。
來看一下,歷下之戰(zhàn)基本信息。
時間:漢四年十月。
交戰(zhàn)方:漢與齊。
雙方主將:漢韓信,曹參;齊田解、華無傷。
戰(zhàn)果:漢勝齊敗。
趁著齊軍沒有防備,韓信發(fā)動突襲,取得了驕傲的戰(zhàn)果。
韓信不僅擊敗齊軍,還在黃河東岸下歷城站穩(wěn)腳跟。韓信能夠取得成功,還是要感謝一個人:酈食其。
否則,以現(xiàn)在目前的狀況,韓信想要贏得很輕松,要打上一個問號。
來看一下,這次伐齊作戰(zhàn),漢軍名將陣營。
曹參、灌嬰、傅寬等人,還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人物,如陳武(棘蒲侯)、蔡寅(肥如侯)、趙將夜(深澤侯)、丁復(陽都侯)。
來看一下,被太史公記載取得驕傲戰(zhàn)績的人物:
灌嬰。
俘虜車騎將軍華無傷、將吏四十六人。
傅寬。
擊齊,敗齊將田解。
歷下之戰(zhàn),也標志著齊、漢兩國,走向?qū)α⒚妗R坏╅_戰(zhàn),不死不休。
韓信拿下歷下后,又做了一個戰(zhàn)略部署:奔襲臨淄。
臨淄,地勢南高北低,并向東北傾斜,地處魯西隆起的北部邊緣。其中,淄河自南而北縱穿臨淄,是一條天然的護城河,它發(fā)源于泰沂山脈及東南部的魯山山脈。
臨淄,建都時間早。無論是姜齊,還是田齊。臨淄,都是東方大都市,也是齊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中心。
齊王田廣、齊相田橫,剛與漢王使者酈食其達成共識,締結(jié)和平協(xié)議。卻怎么也沒想到,韓信會突然發(fā)動進攻。同時,也讓齊國君臣意識到,漢、齊兩國,只能血戰(zhàn)到底。
由于,韓信是發(fā)動突襲歷下,又長途奔襲攻打臨淄。此時,他們面臨兩種選擇。
要么,據(jù)守臨淄,固守死戰(zhàn)。
要么,丟棄臨淄,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面對漢軍突襲,來勢洶洶。齊軍潰敗,又不能在短時間內(nèi),聚集大規(guī)模可戰(zhàn)之力。
齊國高層做了一個決定:放棄臨淄。
眾人聚在一起,商量出一個方案:分開跑。
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
1.分散韓信的注意力。
2.保存有生力量,避免被韓信一鍋端。
也可以說,齊國的選擇,是一種戰(zhàn)略性撤退。
來看一下,齊國高層以臨淄為中心,選擇撤退的方向。
齊王田廣,選擇往南跑,抵達高密。齊相田橫選擇往西跑,抵達博陽。守相田光南下,抵達城陽。將軍田廄選擇向東跑,抵達即墨;
這幾位是齊國高層,也是核心人物。他們在,就能凝聚齊國人心,對漢軍做出反擊。
從這幾個人占據(jù)地理位置,以及主要城市。不覺讓我想到一個人,他就是戰(zhàn)國時期以弱勝強的伐齊名將。這個人就是樂毅。
齊國的戰(zhàn)術(shù),就是想達到這種效果。不正面與韓信打,把他拖入戰(zhàn)爭泥潭。畢竟,樂毅以燕國之力,再加上韓、趙、魏、秦四國諸侯幫忙,拿破臨淄,花了五年也沒拿下齊國全境。項羽攻城陽,破臨淄,也未能占領(lǐng)齊國全境。
這一次,齊國高層也采用同樣的戰(zhàn)術(shù)。
不僅如此,齊王田廣還派出使者,前往楚國國都彭城,向項羽求援。
由于齊國高層選擇戰(zhàn)略撤退,放棄臨淄。韓信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拿下齊國國都臨淄。
為了鞏固戰(zhàn)略要地,避免被齊軍合圍,韓信下達新的命令,讓曹參還軍,鞏固后方安全,平定濟北郡,將燕、趙及拿下齊地,連成一片。同時,保證糧道和歸路安全。
哪怕打不贏齊軍,還能安全撤回。
韓信親自追擊齊軍,擴大戰(zhàn)果,尋找齊國核心人物,齊王田廣。只要捉拿田廣,就能減少攻齊的阻力。
齊王田廣逃到高密,穩(wěn)定陣腳,也沒有退路,一邊做好準備與韓信決戰(zhàn)。另一邊又派人去向項羽求援。
項羽聽說,韓信已經(jīng)攻破齊國,拿下臨淄。頓時,感到不妙。一旦,齊國被韓信拿下,他的處境堪憂。尤其是目前處境,項羽沒有諸侯相助自己。楚漢相爭,已經(jīng)到了白熱化階段。
項羽十分果斷,派了一個人去救齊,這個人就是龍且。
韓信在齊國鬧騰,項羽為什么沒有親自出征?
這是因為有以下兩個原因:
1.項羽走不開。
項羽東進平定梁地,曹咎戰(zhàn)敗身亡。劉邦重兵囤積,隨時做好進攻態(tài)勢。楚漢兩軍在廣武澗僵持,不分勝負。也可以說,劉邦牽制住了項羽,讓他分不開身。
2.項羽低估了韓信的能力。
齊國,背靠大海,坐擁兩千里,是相當不好打。
戰(zhàn)國時期,樂毅率領(lǐng)五國之師,攻占臨淄,也不能拿下齊國全境。
項羽也親自打過一次,陷入齊地作戰(zhàn),被劉邦乘虛而入,攻破彭城。
名將樂毅打不下來,西楚霸王項羽也打不下來。他,韓信也不可能打下來。
這是,項羽得出的判斷。
此時,齊國還有大量可戰(zhàn)之力,派一個上將軍去即可。
項羽身邊,最能打的有四位:龍且、季布、鐘離昧、曹咎。
曹咎戰(zhàn)死,鐘離昧守滎陽,季布跟著項羽打劉邦。
項羽能用的人,只有一個。
這個人,就是龍且。
龍且在歷史上的記載,并不多,無論是《史記》,還是《漢書》,都沒有給他列傳。
當然,太史公不給他單獨立傳,不是說他能力有問題。畢竟,能夠從其他人傳記中,多次出現(xiàn)這個人物的名字。這說明一點:龍且能力也不錯。
韓信攻齊,齊國求援,項羽救援。就這樣,龍且登上了歷史舞臺。
龍且,來了。
韓信,你的好運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