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西漢那些事兒:草根皇帝劉邦

第一百三十七章 漢匈對決:白登山之圍

  平城位于晉北,地處山間盆地。它四周群山環(huán)繞,崗巒疊起,有“萬峰環(huán)列,突中一窩”之稱。

  劉邦來到平城,他的好運就用完了。

  接下來,他要處理很多難題。

  如劉邦率領騎兵,走得太快,戰(zhàn)線長,后勤跟不上。

  比如各路援軍,不能及時抵達戰(zhàn)場。

  如上天也幫忙:天寒地凍。

  再比如漢軍缺衣少糧。

  漢軍上下困難重重,卻也抵擋不住劉邦戰(zhàn)勝匈奴的信心。

  援軍沒來,不等了。

  糧草沒到,不等了。

  徒留平城,只會被圍。不想坐以待斃,那就主動出擊。

  天氣寒冷,沒有保暖衣服,不要了。

  只要有一腔熱血,就能戰(zhàn)無不勝。

  劉邦做了一個決定,離開平城,往東推進七里,來到一座山,安營扎寨。這座山,叫白登山。它不僅是漢匈大規(guī)模交戰(zhàn)的起點,同時,也是劉邦改變戰(zhàn)略部署的起點。

  就這樣,劉邦和冒頓,即將相遇。一個兼并草原其他部落,一代梟雄。另一個是反秦滅楚,大漢皇帝。

  白登山,將會是兩位雄主相遇。他們終究會被載入史冊,留名后世。

  對于劉邦離開平城,有兩種觀點。

  1.好大喜功。

  這個觀點是貶低劉邦的。說他四仗戰(zhàn)勝匈奴,整個人就飄了。對外戰(zhàn)略,實行主動進攻,且聽不進去劉敬等人意見。不顧天寒地凍,也不管漢軍將士缺衣少糧,離開堅固要塞,駐扎在白登山。

  2.吸引匈奴主力。

  這個觀點,是贊揚劉邦實行的戰(zhàn)略。

  劉邦提前抵達平城,戰(zhàn)線拉太長。沒有援軍,沒有過冬的糧食和衣服。徒守平城,只會被冒頓圍殺。劉邦駐扎在白登山,可以與平城互為犄角,相互支援。

  雖然劉邦駐扎在平城的真實原因,史料沒有明確記載。但,太史公認為是貪兵冒進。

  也許是劉邦贏得太快,收集錯誤情報,低估了匈奴的實力?;蛟S是劉邦的大戰(zhàn)略,以自己為餌,吸引匈奴主力,并為援軍到來,合圍匈奴爭取時間。

  總之,劉邦做出駐扎在白登山這個決定,將自己置身險地,差點送了性命。

  接下來,看一下漢匈對決:白登山之戰(zhàn)。

  來看一下,白登山之戰(zhàn)的基本信息。

  時間:漢七年(公元前200年)十月冬。

  交戰(zhàn)雙方:漢與匈奴。

  主角:大漢皇帝劉邦與匈奴單于冒頓。

  兵力:漢軍五萬,匈奴四十萬。

  劉邦駐扎在白登山,人困馬乏,就安營扎寨,睡了一覺。一覺醒來,站在山頂看到壯觀的一幕。漫山遍野都是匈奴人,將漢軍圍困在白登山。

  匈奴人兵精將足,馬匹彪悍。

  《匈奴列傳》,有這樣一段記載:匈奴騎,其西方盡白馬,東方盡青駹馬,北方盡烏驪馬,南方盡骍馬。

  當時,漢朝初建,良馬匱乏,能夠找到四匹相同顏色的馬都很困難。而,匈奴卻能找到數(shù)萬匹相同的駿馬。

  匈奴寶馬良駒數(shù)不勝數(shù),還有精兵強將,其武器裝備也不弱。

  看到這一幕現(xiàn)象,劉邦得出一個結論:匈奴很強大。

  此時,劉邦有了第一個反應:他太大意了,將會有場惡戰(zhàn)。

  隨后,劉邦有了第二個反應:死戰(zhàn)。

  若不與匈奴死磕到底,等到援軍到來,他命休矣。

  劉邦不擅長打進攻戰(zhàn),但,他擅長打防守戰(zhàn)。尤其是與項羽在成皋-滎陽一線,僵持了數(shù)年。如果說項羽是擅長主動進攻型。劉邦就是善于防守。畢竟,劉邦能夠抵擋住項羽的攻勢,其軍事能力還是有的。

  劉邦歷經諸侯反秦、楚漢爭霸、平定叛亂,他是從戰(zhàn)場走出來的人,不怕打仗,也敢打仗。看著匈奴強大陣型,劉邦也沒有嚇得兩腿發(fā)軟,磕頭求饒。而是做出了兩個決定:固守、死戰(zhàn)。

  就這樣,大漢與匈奴,劉邦與冒頓,第一次攻守開始了。

  匈奴能夠縱橫草原,是因為有寶馬良駒,騎兵戰(zhàn)無不勝。騎兵,有長處,也有短處。

  來看一下,騎兵的優(yōu)勢:機動性好、沖擊力大、速度快、突襲能力強、高度占據(jù)優(yōu)勢。

  再來看一下騎兵的劣勢。1

  場地限制:適合在空間寬廣,地勢起伏較小,平原地帶作戰(zhàn)。不適合山地、丘陵、草澤、叢林等發(fā)動戰(zhàn)爭。

  陣型不穩(wěn):騎兵以馬為主,排兵列陣,比較困難。騎兵陣型參差不齊,容易被打亂。

  騎兵容易失控:寶馬良駒雖好,但,容易失去控制。

  當然,還與騎兵將領的個人素質有關。

  劉邦駐扎在白登山,恰恰是匈奴騎兵的劣勢。也可以說,劉邦占據(jù)地形優(yōu)勢。再加上,劉邦等人一致主張戰(zhàn),還具備人和。

  雖然史料沒有記載,漢匈歷經怎樣的攻守之戰(zhàn)。但,通過腦補以及殘存的史料記載。這場攻守之戰(zhàn),定是有的。畢竟,冒頓以計,讓大漢皇帝進入陷進。

  冒頓調集重兵,其目的就是為了一戰(zhàn)而勝。眼見,勝利的果實就在眼前。冒頓不摘,就不是他的個性。

  劉邦前來,也是為了肅清邊患。卻因為大意,沒有摸清匈奴的真實情況,陷入困境。不戰(zhàn),就會被俘,甚至會被殺。

  如今,劉邦被匈奴圍困,守不住,他建立的漢家天下,就危險啦。

  一個勢在必攻,另一個勢在必守。

  一個攻不破,就抓不到大漢皇帝,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勝利果實。另一個守不住,就會被抓,漢家天下危矣。

  所以,這場漢匈對決,首戰(zhàn)勝負,對雙方都很重要。

  劇情就應該是這樣的。

  冒頓策馬揚鞭,指著白登山,來一場即興演講,激發(fā)草原勇士奮戰(zhàn)。

  他的話語,要有以下的中心思想。

  他們的目標:大漢皇帝。

  他們興師動眾,來到這里的目的:抓大漢皇帝。

  抓到大漢皇帝,有什么意義:取他們的財富。

  所以,冒頓會這樣說。

  大漢皇帝就在山上,抓到他,我們就等于得到了聚寶盆。漢家天下的財富、美女,我們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們草原民族將會入住中原,凌駕在他們之上。

  趙武靈王、秦始皇欺壓我們草原民族時代,已經成為過去。現(xiàn)在,將由我?guī)ьI諸位,重整雄風。

  我,不僅要成為草原上的單于,還要欺壓中原諸侯。

  冒頓即興演講之后,下達了一個命令:進攻。

  面對匈奴重兵圍困,劉邦也要發(fā)表即興演講,他會說什么呢?

  首先,劉邦要臨危不懼,鎮(zhèn)定自若。

  他是漢軍最高統(tǒng)帥,他若一亂,三軍必敗。

  所以,劉邦要干第一件事:穩(wěn)定軍心。

  其次,劉邦話中的語氣,要充滿堅定,激發(fā)將士奮戰(zhàn)的勇氣,以及告訴他們此戰(zhàn)必勝的信念。

  第三,劉邦告訴漢軍將士,他們不是孤軍奮戰(zhàn),有強大的援軍。

  最后,劉邦要給漢軍將士一個期限,讓他們看到勝利的希望。

  簡單說,劉邦即興演講,告訴漢軍將士。

  我們戰(zhàn)無不勝,能贏。

  贏后,我將會對你們增加賞賜,衣食無憂。

  隨后,劉邦下達一個命令:戰(zhàn)。

  匈奴騎兵雖眾,但,白登山地形發(fā)揮不出他們的優(yōu)勢。相反,漢軍雖小,倚靠地形優(yōu)勢,能夠最大化抵擋匈奴。

  首次作戰(zhàn),雙方都付出沉重的代價。

  此戰(zhàn),有一個結果:冒頓沒有攻破漢軍防線,劉邦守住了陣地。

  冒頓針對漢軍的劣勢,比如天氣寒冷,缺衣少糧。

  冒頓不在進攻,選擇了新的戰(zhàn)術:圍困。

  劉邦面臨一個最大的困難:天氣惡劣。

  他不僅要與匈奴斗,還要與天戰(zhàn)。

  史料記載了,當時天氣惡劣情況:會冬大寒雨雪,卒之墮指者十二三。

  史料沒有記載,劉邦是如何解決惡劣天氣帶來的影響?

  他又是如何解決士兵饑寒?

  他是如何凝聚漢軍士氣?

  但,太史公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答案:劉邦被圍困白登山七天七夜。

  從這個數(shù)字,可以得出一點:劉邦個人魅力不錯,是干大事的性格。他不僅凝聚漢軍將士戰(zhàn)勝匈奴的信心,守住陣地。還克服種種困難,堅守了七天七夜。

  正是,這七天七夜,成為扭轉戰(zhàn)局最關鍵的地方。進而,也成為漢匈議和,劉邦突圍埋下伏筆。

  漢匈對戰(zhàn),進入相持。一個人的出現(xiàn),打破了這種局面。進而,也助劉邦白登山脫困。

  這個人是誰呢?

  他就是秦末漢初被譽為第一陰謀家的美男子:陳平。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