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眾生葳蕤。
小寒山換了節(jié)氣,自山腰往上盛開著無數(shù)紛紛繁繁的山桃花,色淺氣清,于山頂極高處往下望,直似萬頃碧波里墜入一團旖旎朝霞,美不勝收。
這是極美的景色,只是被藏在千山深處,獨為厭涼一個所有。
厭涼對此是無有不喜的,難得山雨初霽,自天邊潔白的云間漏出一線明晃晃的天光,厭涼一早攜著個藤條做的小背框,自她所居的山腰沿著山道一路向山頂走去。
這山道也不知是厭涼哪一任前輩修的,結(jié)實齊整的云山白石,一階階沿著山勢鋪設(shè),雖歷經(jīng)歲月,也不生青苔,不見磨損,倒是石階下方被雨水侵蝕得泥土消減下去,石階便突兀的凌空凸出一塊,下方陰暗潮濕的凹陷處還生出些低矮的菌菇。
厭涼的步子不快,雨季在家中久悶了,如今正是靜極思動的時候,她饒有興致的在山道上走走停停,不時蹲下來薅兩朵長勢不錯的菌子,打算帶回去煮湯吃。
照山外頭那些凡世之人所言,菌菇一類,乃天生地養(yǎng),山間清氣所化,所以不見根須,生無定所。凡夫有幸采得,乃天地所饋,要善加處置,才能得養(yǎng)生氣,延年益壽,若是素日為惡之人所得,福分必不能長久,而必將暴斃。
這是時下關(guān)于菌菇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此類物極其難尋,且不知如何孕育,又兼之味美而益身,便也得了個“山珍”的名號,并且由人造出一套來頭。
此言多半是由那些丹鉛之士傳出來,厭涼是不信的,倒不是她不信鬼神,她自己就是寒山山神,只是不屑那些凡人臆測罷了。
厭涼入主小寒山并不長久,但約摸也有甲子歲月,于仙神妖鬼,只是漫長求道歲月里的短短片刻,于普通生靈,便是他們漫長的半生,乃至一個輪回了。
試問有幾人能一生專注于一件事情,一件絕非幾年可見收益,甚至看不到前途的事業(yè)?
厭涼彎腰隨手把一只灰撲撲的松鼠拎著頸皮子從山間一個碩大樹根上挪開到一旁,微微一哂:
“爾倒是機敏?!?p> 只見那足有兩人合抱的碩大樹根旁,背著落照的陰面,正生著一朵碗口大、通體赤紅的木生靈芝,若不經(jīng)心,決不能發(fā)現(xiàn)靈芝的存在,而一旦注意到,就再不能忽視這靈芝周邊縈繞的輕靈云氣,分明有靈機孕化!
自從數(shù)十年前厭涼成為寒山之山神,這小寒山上上下下一草一木乃至一枚山石皆為她所有,這朵長在山陰風(fēng)口的火靈芝,更是她親手所植。
是的,神靈的生命何其漫長,尤其是如厭涼一類,她名為寒山山神,卻并非仙宮敕封的正統(tǒng)香火神靈,而是機緣巧合,魂靈與山中靈脈融合,無需凡人供奉。雖名為山神,說來其實更類個占山為王的野神。
也因此,在天地規(guī)則所制下,厭涼的生命與這條目前還在不斷成長的靈脈同等漫長,有了這樣漫長的生命,她自然也可以做到凡人之根本不敢想之事。
觀察到菌類的生孕是十分偶然的,她那時還不是山神,只是一只不縷何故沒有去往陰間的游魂,避日逐月而生,巧合來到深山中。
因為陰魂需得避日,每每將近日出時厭涼便要縮到不見光處,這正是菌菇一類最喜生長的地方,那時候厭涼化作塵土一般大,正落在一塊石子下,看著一朵朵菌子抽絲開傘,只覺無比玄妙。
又想到:可惜了這般山珍,若我還是活人,倒可以一試其味。
這樣的機會很快到來,那時正巧也逢著如今這樣的爛漫四月,厭涼趁夜往山頂接受月華澤沐。
那一夜的月亮奇大無比,發(fā)散著的幽幽清輝掩蓋了漫天繁星,圈圈漸次暈開的光輪襯得月如玉盤,剔透得厭涼幾乎以為那是月本身在發(fā)光。
她那時并沒有如今這樣的見識與修行,只知道月華對自己好,卻不知哪里好,見著那樣漂亮的月,整只魂都愣住了,只知道傻傻盯著月亮看。
那似乎是一個正在醞釀的過程,月光愈見盛大,甚至隱隱壓抑不住于是一圈圈水波一樣往四周擴散,天邊不見點星微云。而地上,六合靜極了,仿佛萬物都為這一場即將到來的賜福屏住呼吸,期待它的到來。
突如一刻,好似醞釀積蓄到極致,一片白光瞬間從月中噴薄而出,千萬條月華如絲垂下,墜著數(shù)不盡的顆顆熠熠閃光的月子,月華盛大,月子如星光爛漫,直如天河墜落,照耀了整個夜空!
那一刻,厭涼的眼中倒映著月光,心底卻響起了無數(shù)聲音,山間不遠處,一朵花苞向著月華綻開;數(shù)百里外,有老人在月光中向死而生;千里之外,月華引動潮汐,一層接一層澎湃的海水連天而起,在月光照耀下涌出無數(shù)尾跳躍的魚,鮫人御使著浪花,在歌聲中用月華與海水織就銀綃……
那是何其盛大,何其浪漫的盛景!
月華無聲墜落在地面上,滋養(yǎng)潤澤著一切見證著的生靈,厭涼的魂靈在那一刻與天地同調(diào),她仿佛化身為世間屹立萬載而不變的一座高山,見證著生死,演變。
一顆顆月子像被牽引著一樣飛速往厭涼的方向趕來,沒入她透明的魂體,更多的,則墜入這小寒山中,一塊新生的靈脈就此形成。
受到靈氣孕養(yǎng),整座山峰轉(zhuǎn)眼間如重?zé)ㄐ律?,干枯的小溪又潺潺歌唱,沉睡的種子發(fā)出嫩芽,光禿禿的山頭,頃刻百花盛開!
那正是厭涼重獲新生的一刻,她曾經(jīng)是人族,然而身為人的軀殼已經(jīng)重歸塵土,此時,一條從來沒有過的靈脈凝聚月華而生,此后,她不再具有為人的脆弱,而是一個嶄新的,自由自在的新生生靈。
小寒山雖荒敗,曾經(jīng)也是有神廟的在冊靈山,只是靈脈逸散,又經(jīng)王朝變遷,早就沒有香火供奉,也沒有山神管轄了。
奄奄一息的山靈雖然得月華滋養(yǎng),得以存續(xù)一段時間,但也終究無力回天,它找到了新生的靈脈,請求用自己所有一切交換厭涼在它去后護持寒山免遭天禍,直到它擁有新的主人。
厭涼大可以拒絕這樣一個請求:當時的寒山實在不是一個好選擇,雖然厭涼生于寒山之中,但是她的本體是一條新生靈脈,而非寒山本身,她是可以自由離開的。
而她這樣一條新生的,擁有無窮潛力的靈脈,無論走到哪座山頭,都不會有神拒絕。
再看小寒山,那時顯然不具備發(fā)展?jié)摿?,甚至連彼時山頭唯一可觀的一片花海,也是厭涼帶來的。接受小寒山唯一的好處是,厭涼可以得到山靈的傳承,一些她此前很難得知的事情,山靈會悉數(shù)教給她。
至于所謂山靈的所有物,等它消散之后,自然都歸屬天地,能者有之。
出于謹慎的選擇,厭涼要求考慮考慮。
這是厭涼的天性,她并非一個很有善意的生靈,當然她也愿意在自己高興的時候?qū)δ承┤跣√峁椭?,甚至這種情況十分多見。
但是厭涼看著只能存續(xù)不到數(shù)日,隨時將要消散的山靈,仍決定謹慎一回。
事實證明,她一時的謹慎是十分必要的,修行界一直流傳著奪舍之說,雖然為正道所唾棄,但是誰不愿必要時可以借此保命呢?
奪舍術(shù)泛濫成災(zāi),雖然這一法術(shù)對于施術(shù)者靈識修為有一定要求,但是當時已經(jīng)油盡燈枯的山靈卻顧不得許多了。
直到如今,厭涼還是很佩服當初的山靈的,敢想敢做并不是一個常見的特質(zhì),至少這樣的勇敢和魄力還是很值得厭涼學(xué)習(xí)的。
顯而易見的,山靈失敗了,接受過大量月子對于魂體的滋養(yǎng),厭涼的靈識強到了一個決難想象的地步,即將消散的山靈之于她,宛如沙礫于珠玉。
勝者擁有一切,敗者失去一切,這是對于這場爭斗的最好形容,厭涼由是吞噬了山靈的靈識,帶著山靈龐大的記憶,一個嶄新的世界在她面前展開。
順理成章的,小寒山成為了厭涼的戰(zhàn)利品,既然是戰(zhàn)利品,自然就沒有放手的說法,于是厭涼借著山靈的記憶,數(shù)十年來勤勤懇懇,日夜苦修,終于有了小寒山如今的盛狀。
身為寒山山君,些許菌子自然是不如何珍貴的,但是厭涼總記著自己還未踏入仙道時的一點念想,并非執(zhí)念,只是從此偏好這一口鮮味,于是讓山風(fēng)把孢子吹落全山。
至于這朵火靈芝,也是厭涼在用許久時間研究出如何栽種菌菇后,從其他山頭取來菌種,為堵住風(fēng)口,防止靈氣逸散而種下做鎮(zhèn)物的靈植。
厭涼檢查了自己布置的隱蔽陣法,原來是作為陣眼的靈石歷經(jīng)數(shù)十年運轉(zhuǎn),靈氣消耗一空,與凡石無異,而火靈芝失去陣法隱蔽,對靈氣敏感的生靈便很容易尋到它所在。
厭涼本體就是一條靈脈,雖然說不至于財大氣粗到用一塊丟一塊,但是經(jīng)過數(shù)十年修為,所積攢的財富數(shù)目也是頗為可觀,拿幾塊品相一般的靈石給靈植布陣還不至于教她可惜。
將手掌貼近地面,厭涼本體甩出一塊靈氣不多的下品靈石原礦,浮出地面,剛好被厭涼的幻身接在掌心。
細長的十指飛速結(jié)印,翻飛如蘭花,厭涼重新布置一番陣法,轉(zhuǎn)過頭來瞥向蹲在一旁一動不動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松鼠,厭涼輕啟紅唇:
“窺伺本尊之物,便罰爾守此靈物五十年,可有異議?”
厭涼的聲音自然是極好聽的,正是凡人所言玉石相擊之音,然而在這只有了些微靈智的小松鼠聽來,卻是威勢深重,莫敢不從,松了一口氣的同時連忙拜伏吱吱謝恩。
小寒山雖只是附近最高的一座山頭,但是厭涼的勢力范圍卻籠闊了方圓百里,雖然厭涼甚少與外界打交道,但是周圍的生靈卻自動奉她為尊,而更遠些的地方,某些大勢力的檔案里,也會記載著:
流月山脈東,山神寒山君為尊,其領(lǐng)百里,曰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