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仙俠

盤古仙洲之輪回

第三十二章 國運

盤古仙洲之輪回 左手順時針 4034 2022-02-09 09:45:15

  “戎狄人怎么這么慫啊,我還想多練練箭術呢,這就跑了?”云天河語氣頗為輕松地說道。

  除了戎狄人一開始的陣勢看著有些唬人,云天河并沒有感受到傳說中戎狄人的兇神惡煞,也沒有感受到評書中所說的戰(zhàn)爭的殘酷。

  下方再次響起了低沉的號角聲,聽到號角聲,正在雷澤關城墻下方攻城的戎狄人如蒙大赦,如潮水一般轉(zhuǎn)身往己方陣營退去。

  云天河還看到不少已經(jīng)死透了的戎狄人推開身上同胞的尸體,一個咕嚕爬起來,頭也不回地往戎狄軍營大纛的方向奔去。

  好家伙!那速度,連草原上的野兔看了都要淚流滿面,自愧弗如。

  “胖哥,別大意了,戎狄人可沒有這么弱不禁風,這還只是戎狄人第一波的試探攻擊,真正殘酷的攻城戰(zhàn)還沒開始呢。”趙淇見云天河在扭著屁股慶祝打退了戎狄人的進攻,出言提醒道。

  “死了這么多人還只是試探攻擊?”云天河指著城下躺了滿地的尸體,有些不可思議地問道。

  雖然下面躺的是前來侵略的戎狄人,但是云天河還是生出了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之感,他們在幾刻鐘之前還活蹦亂跳地在地上奔跑著,現(xiàn)在卻變成了一具具冷冰冰的尸體,更何況他們之中有些人還是被云天河親手射殺的,打退戎狄人的激動與興奮褪去,涌上心頭的是一陣陣的恐懼和厭惡,這和國籍與立場無關,與是否勇敢也無關,純粹是生靈出于對生命本能的敬畏,是對生的渴望和對死的厭惡。

  “攻城之戰(zhàn)是最殘酷的戰(zhàn)爭,雷澤關就是一座血肉磨盤,每次交戰(zhàn),我們大魏和戎狄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下面幾千戎狄人的性命只是一道小小的開胃菜而已?!壁w淇熟讀史書,對大魏和戎狄之間的殘酷國戰(zhàn)有著更加清晰的認識。

  “那他們是在試探什么呢?”對兵事一竅不通的云天河問道,以前聽書的時候,聽到戰(zhàn)爭的殘酷都只是一帶而過,更關注的是那些在戰(zhàn)爭中涌現(xiàn)出來的英雄和令人熱血沸騰的英勇事跡,等到他自己親自置身戰(zhàn)場,直面戰(zhàn)爭的時候,求生的本能促使他更多地關注起戰(zhàn)爭的細節(jié)。

  “他們是在試探雷澤關守軍的兵力分布情況,順便消耗守城的物資,還有守城士兵的體力和意志。對面指揮戎狄軍隊的將領不是泛泛之輩,看試探的規(guī)模,這場仗恐怕不好打啊?!壁w淇憂心忡忡地說道。

  趙淇對守住歷經(jīng)千年戰(zhàn)爭從未陷落的雷澤關很有信心,可是戰(zhàn)爭的規(guī)模越大,戎狄人的攻勢越猛,也就意味著大魏需要付出更多的年輕兒郎的性命,需要付出更多的物資消耗才能守住雷澤關,這對大魏來說,也意味著國運的消耗增加。

  國運就是一個國家的氣運,一個國家有國家的氣運,一個家族有家族的氣運,個人有個人的氣運,如果一個家族或者個人氣運不好,則事事艱難,霉運不斷,反之則是家族興旺,心想事成。

  對于國家來說,如果國運維艱,則國家前途晦暗,發(fā)展困難衰退,百姓民不聊生;如果國運興隆,則國家前途光明,發(fā)展順利壯大,百姓安居樂業(yè)。

  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氣運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是有所感覺而已,但是對于高階修士、朝堂上的袞袞諸公和皇帝來說,國運是具象化的,是可以看得見的,最直接的莫過于貯藏在皇帝玉璽和文武百官的官印中的國運。

  國運對于皇帝和文武百官來說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硬通貨,文武百官治理地方,百姓安居樂業(yè),國運提升,官印中的國運就會有所提升,提升的國運有一部分會留在官印之中,有一部分會反饋給皇帝玉璽,就相當于向皇帝交稅,更重要的是還有一部分會以“俸祿”的形式反饋給文武百官,幫助他們修行,讓他們有機會提升儒道修為,官職越高,管理的地方越大,官印中的國運也就越多,提升地越快,這就是為什么讀書人都以出將入相作為畢生的追求。

  對于皇帝來說,個人的氣運、趙氏家族的氣運和大魏的國運早就融為一體,密不可分了,大魏的國運衰敗,趙氏家族和皇室成員的下場也不會好到哪里去。

  誰都可能背叛大魏,唯獨皇室成員不會,他們是皇帝最值得信賴的人,與其說皇帝更信任他們的人品,不如說皇帝更相信他們與國運的緊密關聯(lián),因此歷來都有皇子或是親王出任大魏重要官職的傳統(tǒng)。

  大魏和戎狄的戰(zhàn)爭是國運之戰(zhàn),戰(zhàn)爭的過程是需要消耗國運的,青壯勞力、錢財貨物、民心等等這些都是國運的一部分,打輸了自然是國運下降,典型的賠了夫人又折兵,沒什么好說的。

  贏得一方固然可以吞噬掉一部分失敗者的國運,可是如果吞噬的國運不足以彌補戰(zhàn)爭所消耗的國運,打贏了卻也不見得能占到什么便宜,因此大魏和戎狄雙方雖然斗了上千年,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卻不常見,幾年,甚至幾十年都不見得會發(fā)生一次大戰(zhàn),雙方小規(guī)模的斥候之間你來我往地不動聲色的交手才是雙方斗爭的常態(tài)。

  最近的一次規(guī)模比較大的戰(zhàn)爭還是發(fā)生在八年前,最終的結(jié)果是大魏戰(zhàn)敗,國運受損,作為獲勝一方戎狄人也是元氣大傷,國運受到的損失可能比大魏還要嚴重,是一次真正的兩敗俱傷的戰(zhàn)爭。

  “戎狄人果然又來了?!闭镏ü煽磻虻脑铺旌?,指著雷澤關下再次吹號進攻的戎狄軍隊說道。

  云天河的話將趙淇的思緒拉了回來,趙淇側(cè)身向下看去,果然不出所料,戎狄人的進攻規(guī)模要比剛才大得多了。

  按照雙方交戰(zhàn)的慣例,除了第一波的試探進攻,戎狄人后面都會出動大量攻城器械,蟻附攻城,為的就是繼續(xù)消耗雷澤關的守城物資和守城士兵,等感覺大魏的守城物資和守城士兵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就發(fā)起一波大規(guī)模的決戰(zhàn),見沒希望攻破雷澤關,于是就干脆地退兵,等下次集結(jié)了足夠的力量再來。

  有人就要問了,戎狄人是傻子嗎?雷澤關打了上千年都沒打得下來,明知是大概率會輸?shù)膽?zhàn)爭,為什么還要樂此不疲地發(fā)起戰(zhàn)爭進攻雷澤關?這是不是不遠千里送“國運”的節(jié)奏嗎?

  殺頭的買賣有人作,賠本的生意沒人干。戎狄人也不傻,之所以孜孜不倦地千里送人頭,自然是有利可圖的。

  戎狄與大魏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相比于大魏高度中央集權的政治架構,戎狄更像是無數(shù)個小國聯(lián)合起來的聯(lián)盟。

  北方草原上有大大小小的無數(shù)個部落,小的部落可能就只有一家?guī)卓谌?,大的部落可能有幾十萬人,各個部落之間互不統(tǒng)屬,高度自治,以結(jié)盟的形式組成了戎狄這個國家。

  戎狄人以戎狄王廷和巫神殿作為國家的象征,以武道為主的戎狄王廷代表著王權,以巫道為主的巫神殿代表著神權,戎狄王權和神權之間是互有爭斗,互為掣肘,都認為自己才是草原傳承的正統(tǒng),總想著吞并對方。

  巫神殿是以師徒的方式傳承,來源已久不可考,信奉草原之神,修行的是自然之力,認為自己是草原之神的代言人,武道只是巫道的護法者。

  戎狄王廷是以家族的方式傳承,也信奉草原之神,但并不認為草原之神是草原的主宰者,他們認為草原之神扮演的是戎狄先知的角色,雖然對草原之神也很尊敬,卻并不認為他能夠主宰一切,武者對自身力量的崇拜要高于草原之神。

  戎狄王廷的掌控家族與統(tǒng)治大魏千年一家的趙氏家族不同,在草原上是真正的風水輪流轉(zhuǎn),明年到我家,只要你的家族,你的部落實力足夠強大,你就能入主戎狄王廷。

  誰的拳頭大,誰就更有理,不管是與巫神殿的爭斗還是戎狄王廷統(tǒng)治權的爭奪中皆是如此。

  戎狄王廷和巫神殿都想吞噬對方,卻誰也滅不了誰,只是看誰更占上風、看誰擁有更多的話語權,看誰有更多的資源分配的全力而已,雙方在相互爭斗中蜿蜒前行了幾千年。

  南方的大魏崛起之后,戎狄王廷和巫神殿之間的爭斗中又更增了幾分合作,因為有大魏的威脅,雙方更是不敢下死手爭斗,萬一玩過火了,只會白白便宜了在一旁虎視眈眈的大魏人。

  在戎狄人眼中,大魏可不是光挨打不還手的小白兔。戎狄人自稱為狼,那么大魏人在他們眼中就是狗,平時默不吭聲,不高興了還能踹它一腳,可是一旦把他惹急了,狗也是能咬死狼的。

  趙氏先祖就是趁著戎狄王廷和巫神殿爭斗激烈的時候進行了立國之戰(zhàn),在戎狄人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迅速掃平國內(nèi)的競爭對手,并將國境線推到如今的莽山和海山一線。

  一直將南方平原視為狩獵場的戎狄人自然不肯答應,戎狄王廷和巫神殿罷手言和,多次催馬南下,想要趁大魏立足之際,滅了大魏,將南方草原重新變成自家的后花園,大魏和戎狄你來我往地進行了多年的拉鋸戰(zhàn),最終以雷澤關的告成,這段曠日持久的立國之戰(zhàn)才稍有平息。

  之后,戎狄人發(fā)動了無數(shù)次的戰(zhàn)爭,想要南下奪取雷澤關,雖說每次都是以失敗而告終,但是大魏作為防守的一方,每次也都討不了好,大量的國運消耗在了雷澤關,大魏被戎狄人持之以恒的損人不利己的騷擾行為惡心得不行。

  好在大魏也不是吃素的,守住雷澤關之余,也曾多次集結(jié)力量北出雷澤關,殺入草原,在草原上殺得戎狄人哭爹喊娘,搶回大量的牛羊馬匹,由于戎狄王廷居無定所,北方草原的環(huán)境又太過惡劣,大魏也不能徹底征服草原,劫掠一番之后,又只能退回雷澤關繼續(xù)防守。

  雙方有著天然的對立矛盾,不死不休。

  就如同戎狄人攻打雷澤關是千里送人頭的行為,大魏深入草原也是千里送國運,打與不打的關鍵就在于深入草原的劫掠成果能否抵消國運的消耗,另外殺傷戎狄的人口,能延緩或者減少戎狄進攻雷澤關的次數(shù),相比于守關所付出的巨大代價,大魏也會權衡主動進攻戎狄失敗之后所消耗的國運是否會更少。

  戎狄人也是這般考慮的,與其被動地等著大魏人殺入草原,不如集結(jié)力量進攻雷澤關,將大魏的國力消耗在雷澤關,這樣大魏就沒有精力北上了,更沒有精力安心發(fā)展生產(chǎn),提升國運,要知道相比于苦寒的北方草原,南方的平原更適宜人類生存發(fā)展,如果給大魏足夠的發(fā)展時間和空間,大魏國運的提升速度是恐怖的,要遠超過戎狄人的國運提升速度,戎狄人玩命地千里送人頭就是為了給大魏的發(fā)展拖后腿,盡量把雙方的國運發(fā)展速度拉低到同一水平線上,只要戰(zhàn)敗之后,大魏所獲得的國運抵不上安心發(fā)展所得到國運,戎狄人就是賺的。

  戎狄人之所以孜孜不倦地千里送人頭,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北方草原養(yǎng)不活那么多的人口。

  戎狄人以放牧為主,逐草而居,需要大量的土地來生長出足夠牛馬羊所需要的草料,同樣面積的土地,以耕種為主的大魏人能養(yǎng)活十倍于戎狄的人口。

  每當戎狄人的數(shù)量發(fā)展到一定的規(guī)模,就會有大量的戎狄人凍死或者餓死,與其白白地凍餓而死,還不如用來消耗大魏的國力。

  發(fā)動戰(zhàn)爭還有一個好處,戎狄王廷和巫神殿能彼此借大魏這把刀來削弱對方的力量,還能消耗那些小一些部落的有生力量,以免他們坐大,威脅到現(xiàn)在的草原貴族的地位。

  總之,戎狄人進攻大魏的雷澤關,不但不是千里送人頭的蠢事,相反對于某些勢力來說,是一樁一舉多得的劃算買賣。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