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對話古今:從采訪炎黃開始

第四十二章:大明有嚴律,書名《大誥》

對話古今:從采訪炎黃開始 一代絕仙 1926 2021-09-18 12:00:00

  若說“空印案”只是明太祖對于官員貪污腐敗的行為所表達出來的一個態(tài)度。

  那接下來發(fā)生的“郭桓案”...

  就徹底展現(xiàn)出了明太祖反貪的決心!

  在后人的眼中。

  只道聽途說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鞏固霸權(quán),斬盡開國功臣...

  卻沒人去深思。

  明太祖這么做。

  難道除了為后人鋪路之外,當真沒有其他的原因?!

  ...

  林夏三言兩語的功夫,直接就將眾人心里那根深蒂固的觀念給撬出了一絲縫隙。

  接著。

  沒再去補充“空印案”的收場,林夏轉(zhuǎn)而又為屏幕前的觀眾們說起了“郭恒案”的始末。

  ...

  “洪武十八年?!?p>  ...

  “御史余敏、丁延舉告發(fā)北平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官吏趙全德與戶部侍郎郭桓合謀貪污?!?p>  “明太祖聞訊,立即派人徹查此案?!?p>  “隨后...”

  “明太祖將涉事官員全部斬首!”

  ...

  事實上。

  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加強自己的統(tǒng)治,維系國家的穩(wěn)定,制訂了嚴厲典章制度來管控官員,整頓吏治。

  換句話說。

  明太祖用了近乎苛刻的刑罰,以此來規(guī)范官員們的行為。

  同時。

  為了達到有效的監(jiān)督。

  直屬于皇權(quán)的“東廠”“錦衣衛(wèi)”應(yīng)運而生。

  如此一來。

  明太祖對官員的控制不僅有書面條文的約束,而且還上升到了有實體密切的監(jiān)控機構(gòu)。

  如此舉動。

  眼光不可謂不超遠。

  然而。

  官員位于君的嚴密控制之下,艱難喘息生存。從表象來看,這種重典治吏的手段是對臣子人性的壓迫,極不可取。

  但...

  歷史的復(fù)雜真的允許我們對一個朝代的舉措一言蔽之嗎?

  林夏之所以認明太祖為“明君”。

  就是要接著這個機會問問無數(shù)華夏后人。

  暴君的評判標準。

  難道只能以殺人多寡來衡量?!

  ...

  “唐律疏議中有這樣的記載...”

  “人為稱首。莫不憑黎元而樹司宰,因政教而施刑法。其有情恣庸愚,識沈愆戾,大則亂其區(qū)宇,小則睽其品式,不立制度,則未之前聞?!?p>  “故曰?!?p>  “以刑止刑,以殺止殺!”

  ...

  “由此可見?!?p>  “早在唐代之期,就已經(jīng)有法典出現(xiàn)來約定社會規(guī)則了?!?p>  “它們維護了社會的秩序,規(guī)范了百姓的行為,可從另一方面上來說,刑罰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p>  “唐律約束了百姓的同時,律法同樣也制約著官員的種種行為。律法之下,官吏們便不可能具有濫殺無辜,為所欲為的權(quán)力。”

  “而后人評議明太祖種種暴行?!?p>  “吾以為...”

  “明太祖不過是將法律對官員的制約作用發(fā)展到了極致而已?!?p>  ...

  林夏以“唐律”為引。

  循循漸進的鋪墊出大明律對當代社會以及后世的深遠影響。

  如此一來。

  直播間里,剛才還信誓旦旦的史學(xué)大佬們?nèi)奸_始動搖了!

  不錯!

  明太祖雖采用了極為嚴苛的刑罰來治吏,但其中又不乏科學(xué)性所在。

  鑒于明朝的社會背景。

  法律的嚴格程度自然也要受到一定的影響。

  ...

  明朝初期。

  官員大肆貪墨,腐敗成風(fēng)。

  其中最為著名的。

  便是兵部侍郎“王志勾”捕逃軍等事。

  受贓二十萬(貫)!

  此事的真相倒也簡單。

  兵部侍郎王志憑借自己的職務(wù)之便,在追捕逃兵或處理軍務(wù)的過程中貪贓枉法,連一國之本的兵部都貪婪成性...

  可見!

  大明官吏的貪污風(fēng)氣已經(jīng)嚴重到了何種地步?

  ...

  說到這。

  林夏稍微遲疑了片刻,像是在顧慮著什么。

  但很快。

  猶豫的神色從林夏的臉上一閃而逝,繼續(xù)自顧自地說道。

  ...

  “試問。”

  “可有人曾想過,官員如此腐敗,那這財從何而斂?!就只是達官顯貴嗎?!”

  ...

  “我看未必!”

  ...

  “歸根結(jié)底,他們腐敗的資本還是來源于百姓!”

  ...

  “對民眾的欺壓;剝削百姓已經(jīng)是貪官污吏們心照不宣的默契,而無辜百姓被剝削的沒有生存的成本。”

  ...

  “民脂民膏?!”

  “依我看?!?p>  “說是民血民肉也不為過!”

  ...

  林夏這番“打抱不平”的話說出來,直播間里的人頓時全都沉默了。

  是??!

  官員貪污成風(fēng),腐敗成性。

  聽起來倒是輕巧,可隱藏在事情背后的東西呢?!

  說了一大通話。

  讓屏幕前的無數(shù)觀眾知曉了大明官場的黑暗程度之后,林夏再次回歸主題,跟眾人詳解起了“郭恒案”。

  ...

  “郭恒案后?!?p>  “明太祖還特意編寫了《大誥》一書,在書中,詳細地列舉了郭桓貪污的方式和數(shù)量?!?p>  ...

  “產(chǎn)部官郭桓等收受浙西秋糧,合上倉四百五十萬石?!?p>  ...

  “其郭桓等止收陸拾萬石上倉,鈔八十萬錠入庫。以當時折算,可抵二百萬石,余有—百九十萬未曾上倉?!?p>  ...

  “郭桓等受要浙西等府鈔五十萬貫,致使府縣官黃文等,通同刁頑人吏沈原等作弊,各分入已。”

  ...

  如此膽大包天的貪贓枉法行徑,叫明太祖如何能忍?!

  斬首?!

  斬一萬次都不虧!

  ...

  除此之外;大誥·諭官無作非為第四十三篇提到過。

  ...

  “諸衙門官到任,朕嘗開諭,無作非為......”

  ...

  “去后曾幾人依朕所諭?”

  ...

  “到任之際,掌錢谷者盜錢谷,掌刑名者出入刑名?!迖L聞,諭之際,甚是明白,往往不依朕言,反自取禍!”

  ...

  簡而言之。

  這些話的大致意思便是,明太祖未嘗不是沒有告誡過那些官員。

  可最后呢?

  不過只是化為耳旁風(fēng)罷了。

  既然如此。

  那明太祖又何必再浪費口舌?!

  也正是因此。

  在重典治吏方面,明太祖比“以刑殺為威”的始皇帝還要猛上不少。

  當然。

  兩人的下場倒也出奇的相似,皆是被不明所以的后人冠以了“暴君”之稱。

  至于《大誥》一書。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