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這可不是他想要的!
臨近中秋佳節(jié),宣府這里的天,秋高氣爽之意是愈發(fā)濃厚。
天好,景美,值得讓人留步駐足觀看。
只不過,此時皇帝一行人這里,氣氛有點不大對勁的情況下,誰還有心思去看風景啊。
見到于謙對皇帝口中之言竟有如此強烈的反應(yīng),文武百官,一時之間,還真有點摸不著頭腦。
對于取消戶籍制度有多么大的危害,他們心里當然清楚了。
但是皇帝都不曾說出這種想法呢,于謙竟然直接打斷皇帝的講話,這可是臣子不該有的僭越罪過。
別忘了,你于謙現(xiàn)在還掛著五十萬大軍總督頭銜,如此沒有規(guī)矩,你特娘的這是想干嘛,眼里還有沒有皇帝了?
“陛下,于謙眼中沒有君臣尊卑!臣,還請陛下治罪于謙。”
言語之人,是監(jiān)察御史孫慶。
別人可以看熱鬧,但作為監(jiān)察御史,正風俗,振綱紀,朝會糾儀,祭祀監(jiān)禮,本就是他們份內(nèi)職責。
于謙不懂禮數(shù),他們進諫治其罪,也是理所應(yīng)當?shù)摹?p> “陛下,臣等,還請陛下治于謙僭越之罪?!?p> “陛下……”
緊隨孫慶進諫的,是此行十幾個監(jiān)察御史和給事中。
五十萬大軍總督又如何?
別管出于什么心思,反正這幫人才不慣著已經(jīng)犯了錯的于謙。
與此同時,還有不少人想趁機落井下石。
不過考慮到于謙這家伙圣意正濃,備受皇帝青睞,再加上人家目前還頂著五十萬大軍總督的頭銜呢,生怕遭到報復(fù)的別有用心之人,轉(zhuǎn)而又熄了跟隨進諫的念頭。
在他們看來,現(xiàn)在還不是時候。就算皇帝本人也想治罪于謙,恐怕他也不會挑現(xiàn)在這個時候。沒準…還會把跟著起哄進諫的人給治罪。
既然這樣,那不如等到班師回朝重返順天府,在那個聚集眾多監(jiān)察御史和給事中的朝堂之上再彈劾于謙,才方顯大道正途之本色,也無需擔心皇帝的懲罰。
就這樣,河岸邊上,烏泱泱的一群人,氣氛顯得怪怪的。
“起來吧,這硬邦邦的石板地面…怪硌得慌!”
揮揮手示意一群噴子別再逼逼后,王迪輕描淡寫道。
不過在臣子們看來,皇帝講的這話,又是硬邦邦又是硌得慌,看似是在譏諷于謙,恐怕更多的還是在維護此人。
“陛下寬宏大量,臣在此謝過陛下?!?p> “咚”的一聲,于謙狠狠磕了一個頭。
話講出后,他也反應(yīng)過來了。
這不是君臣二人獨處時,如此眾目睽睽之下,擅自打斷皇帝的話語,這可不符合禮制要求。
皇帝沒當一回事,反而還講了一句諷刺話護著他,但他身為臣子卻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懂事。
來一個誠意滿滿的磕頭認錯,合情合理。
“戶籍制度…朕沒想過要動?!?p> 戶籍制度,王迪肯定要改,但他不傻,他心里清楚現(xiàn)在還不是改動的時候。
“不過,朕在岐黃之術(shù)這一方面,還是略知一二的。碰到尋常頭疼腦熱的小病小災(zāi),請個郎中醫(yī)士,望聞問切,診斷過后開好藥方,病人抓藥煎服即可?!?p> “然而大軍出征期間,由刀箭這一類鋒利之物造成的外傷,服藥醫(yī)治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要有人隨時盯守在手腳不便的傷兵身邊,耐心觀察其傷勢,及時更換外敷草藥和包扎用的麻布,杜絕因為感染化膿引起的二次復(fù)發(fā)癥狀。”
“可是,隨軍醫(yī)士就那么寥寥數(shù)十人,幸好此次傷兵不算很多,還能照顧得來……”
“若是傷兵多了,在醫(yī)士不夠用的情況下,諸位愛卿,你們想過沒,我大明朝浴血奮戰(zhàn)的將士們,在前線搏命廝殺受了重傷以后,來到了大后方,因為得不到及時的醫(yī)療救助,那種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丟掉性命的滋味,會是何等難受嗎?”
“如果此事頻頻出現(xiàn),諸位愛卿你們說,三軍士氣還會高昂嗎?奔赴前線的將士們,會不會出現(xiàn)怯懦之輩不敢再為我大明朝賣命殺敵的情況?!?p> 話語落罷,王迪身后跪倒一片,高聲山呼“陛下圣明,陛下仁慈!”
“對待我大明朝的子民,朕有一顆仁慈之心,是應(yīng)該的。還是回到醫(yī)士不多的問題上來……”
“現(xiàn)在看不出問題,將來短時間內(nèi)沒有大的戰(zhàn)事的話,也許仍然看不出問題來。但是,一旦剛剛朕提及到的問題出現(xiàn)了,到了那個時候,想要立馬著手解決,恐怕是難于上青天了?!?p> “再加上,交換回來的三萬漢家兒女,朕估計,其中多數(shù)應(yīng)該都是飽受寇虜欺凌的漢家女子。有了此等遭遇,即便她們還有家室,恐怕也回不去了?!?p> “所以說,朕在考慮,何不將她們培養(yǎng)成宮中醫(yī)婆那樣的人。無需精通太過深奧的醫(yī)術(shù),只要懂點包扎止血換藥這類簡單的護理雜活就行。既能給醫(yī)士們騰出更多救死扶傷的時間,又不耽誤傷兵們的照看事宜。”
“況且女子天生就會照顧人,可以在更換藥草麻布之際,通過溫柔有耐心的話語,來撫平受傷將士們躁動不安的內(nèi)心。”
“諸位愛卿,你們覺得,朕此舉怎么樣?”
如果這是社會風氣空前開放的盛唐時期,以王迪的認知,也許隨隨便便頒發(fā)一道旨意就行了。
問題現(xiàn)在是大明朝,守禮的衛(wèi)道士可是多得很吶。
涉及到男尊女卑一事上,恐怕這些人會就此事說道說道。
王迪倒不怕他們瞎逼逼,但也沒必要因為此事就滅人九族,抄其全家,無端給自己扣上一個暴君之稱。
在他看來,最好是能得到臣子們的廣泛支持。有了他們的背書,再有鬧騰瞎逼逼的,就讓他們自己狗咬狗去吧,省得來煩他這位皇帝。
“陛下言辭間洞若觀火,臣聽聞之,深表涕零…嗟乎,此舉實乃圣人之道!陛下當為千秋圣君!”
當官的需要人抬,當皇帝的,更要有人捧。
隨著員外郎王健拍出的第一句龍屁,諸如“體察民隱”、“愛恤民命”、“明章之治”的贊美詞,緊跟著就像倒豆子似的蹦了出來。
“陛下,自古以來,女子從醫(yī)者便不再少數(shù)。單單在史書留其名的醫(yī)學(xué)大家,就有晉時的鮑姑,漢時的義妁,宋時…更有宋仁宗賜名的張小娘子!”
“依老臣所見,陛下如若實施此等愛民恤民之良策,當屬仁厚之大道!”
言語之人,是內(nèi)閣曹鼐,他能猜出皇帝在顧慮些什么。
與只知拍馬屁的人不同,博覽群書的他,得引經(jīng)據(jù)典,給自己,也給皇帝,更是給在場所有人提供一份精煉的見解,用以支持皇帝的仁政。
之所以這樣做,無非是想讓皇帝多多注意一下自己這邊。
皇帝御駕親征,有此大捷,再加上處置了奸佞宦官…種種跡象都已表明,親政不久的年輕皇帝,是一位不亞于先帝,能夠帶領(lǐng)大明朝中興治世的繼任明君。
如何跟隨這位明君的步伐,就成了一個問題。
因為奄遏下水大捷,于謙這位有過叛變文臣群體經(jīng)歷的主、還有一眾武勛的風頭,已經(jīng)蓋過了在場剩余的所有文臣。
曹鼐,他堂堂狀元及第出身,又貴為此次御駕親征文臣中的最高領(lǐng)袖,如若再不做點什么博取皇帝的關(guān)注與重視,恐怕他此生再無窺探內(nèi)閣首輔的機會了。
這可不是他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