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往常一樣我拿起手機打開作家助手。
然而卻彈出了征文公告。
“萬物俱有形,甲骨會說話。”
就這幾個大字讓我記起了以前在朋友那里看到了他剛收藏的藏品,一塊古老的獸骨片狀的甲骨文。
貌似為了以后有時間研究我還用手機拍照下了非常清晰的照片。
所以一有時間我就拿出照片認真研究起來。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甲骨文字就是“吉”的象形體。
因為這個字代表了順順利利,一帆風順。代表了好意頭,讓人好事連綿。
在網(wǎng)絡知識儲備非常發(fā)達的今天,我只需要在網(wǎng)上搜索一下就能找到甲骨文“吉”字的象形體和歷史變遷。
“上面一顆小松樹,下面還有一個是水井形狀?!边@是商朝時期“吉”字的俱形體,還有一個是用一個士字來代替小松樹的另一個“吉”字。
到西周時又發(fā)生了變化,從小松樹或士字象形體又變成了用一個斧頭形象來表示了。
這說明以前的民眾對這個“吉”字的形象,喜歡用更改的方式來使它變的更為形象貼切時代。
直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又有了新的變化,上面不再是斧頭形象而是更加直接細膩的兩橫一堅來表示。
從小篆體再到現(xiàn)代的簡體漢字都說明了人民群眾對這個“吉”字喜愛,以至都在尋找著更能表達和更簡潔的“吉”字形體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