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點燈,照進我的家門,讓迷失的孩子找到來時的路?!?p> 鄭智化的《星星點燈》是幾代人共同的記憶,也是青年人不斷堅持與立志精神的象征。
————題記
“現(xiàn)在的一片天,是骯臟的一片天,星星在文明的天空里,再也看不見。”
你有多久沒有見過星星了?你是否還記得星星的模樣?你是否還記得它眨眼的光芒?
文字出現(xiàn)的時候,也是文明的開始。翻看甲骨文的“星”,你會瞧見,一棵樹,兩條枝丫,周圍是一顆顆的小鉆石。為什么是這個形狀?
是因為那會,我們小孩最喜歡爬樹枝數(shù)星星,所以被記錄下來了嗎?還是說,因為那會,我們看到的星星是大顆大顆,閃爍著布靈布靈的光芒,連成了樹枝現(xiàn)狀,所以甲骨文上“星”字才是這般模樣的?
西周時期的“星”,字的上部是三個“日”字,剛好掛在燭燈上。我們是否可以大膽推測,千年前的古人也許猜測,星星可能是“日”的兒子。他們調(diào)皮,趁著黑夜“日”不在,所以跟著“月”娘親在黑夜里偷跑出來玩鬧?
你看后來的甲骨文中,中間像小樹苗的部分和金文除去三個“日”的部分就是“生”字。而今看到的“星”就是“日生”。雖然我們現(xiàn)在的發(fā)現(xiàn)證明,“星”由“日”生是神話色彩,但“星”和“日”還是有一層脫不開的關(guān)系。因為“星”要借自太陽的反射光才能發(fā)現(xiàn)它。所以“星”算是因為有了“日”的存在而被人們看到。
可如今明明還能看到太陽,夜晚卻再也唱不出——“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
都市的霓虹燈閃爍起來,它們?nèi)〈诵枪?,卻取代不了星星在我們心中的地位。
“星星點燈,照進我的家門,讓迷失的孩子找到來時的路?!泵慨?dāng)聽到鄭智化的《星星點燈》,就感覺只要抬眼看向星空,就能在迷失的轉(zhuǎn)角找到回家的路,就能再次看到自己堅持的信仰。
祈愿未來的我們還能有機會在黑夜里看見群星璀璨的景象,別讓甲骨文里的“星星點點撒夜空”成為回不到的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