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清朝舊事

雍正5

清朝舊事 晴姑娘 3490 2011-08-31 01:23:26

    興**

  1.年羹堯案

  雍正朝的文字yu始自年羹堯案。年羹堯是漢軍鑲黃旗人,進士出身而有用兵之才,在川藏一帶平叛屢建功勛,康熙末年授定西將軍、兼理川陜總督,一意依附當時還是雍親王的胤禛。胤禛即位后,年羹堯備受寵信,累授川陜總督、太保、撫遠大將軍,爵封一等公。年羹堯又因妹妹是雍正的妃子,開始居功自傲,雍正忍無可忍,終動殺機。雍正三年(1724年)二月,出現(xiàn)“日月合璧,五星聯(lián)珠”的天文奇觀,臣僚上表稱賀,年也上表,但一是字體潦草,二是將成語“朝乾夕惕”寫成了“夕惕朝乾”,此語意為終日勤慎,就是寫倒了意思也不變。雍正以年羹堯居功藐上,心懷不軌,那些對年羹堯有怨懟的人見皇上帶了頭,便群起而攻之,于是年羹堯被劾成九十二條大罪。年羹堯自撫遠大將軍而杭州將軍,即而被令自裁,親族、同黨或斬首或流放或貶謫。

  年羹堯死后七天,汪景祺被斬首示眾,此即汪景祺西征隨筆案。汪景祺,浙江杭州人,雍正初年,他的朋友胡期恒任陜西布政使,是其上司年羹堯的心腹。汪景祺前往探訪,乘機投書干謁年羹堯,做了年羹堯的臨時幕客。汪景祺這次西游著有《讀書堂西征隨筆》二卷,獻年羹堯收藏。年羹堯得罪抄家,《西征隨筆》被繳進宮中。雍正讀后咬牙切齒地在首頁題字云:“悖謬狂亂,至于此極!惜見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種得漏網(wǎng)也?!贝蠹s是隨筆提及“狡兔死,走狗烹”,本是提醒年羹堯。雍正因此憤恨,但是又要表現(xiàn)自己孝道,處罪諭旨只稱汪景祺“作詩譏訕圣祖仁皇帝,大逆不道”。于是汪景祺被定處斬,梟首示眾,其頭骨在北京菜市口梟示了十年。妻子兒女發(fā)配黑龍江給披甲人(滿洲軍士)為奴;兄弟叔侄輩流放寧古塔;疏遠親族凡在官的都革職,交原籍地方官管束。由于牽累的人多,汪景祺僑居的平湖縣城甚至傳出“屠城”的謠言,居民驚惶逃竄。

  與年羹堯有牽連的還有錢名世名教罪人案。錢名世字亮工,江蘇武進人,與年羹堯是鄉(xiāng)試同年,大概因此而有交誼。雍正二年(1724年),權(quán)勢赫赫的年羹堯進京覲見,錢名世贈詩諛頌,有“分陜旌旗周召伯,從天鼓角漢將軍”、“鐘鼎名勒山河誓,番藏宜刊第二碑”等詩句以捧年的臭腳。年羹堯受誅,錢名世當然在劫難逃。雍正給他加的罪名是“曲盡諂媚,頌揚奸惡”。但沒有殺他,只是把他革職逐回原籍,卻又御書“名教罪人”四字,命錢名世原籍地方官制成匾額,掛在錢家中堂上。奇恥大辱的“名教罪人”四字不但使錢名世無臉做人,而且使他的子子孫孫都抬不起頭。雍正還命常州知府、武進知縣每月初一、十五去錢家查看匾額懸掛情形,如未懸掛則呈報巡撫奏明治罪。當錢名世離京時,雍正又命京官自大學(xué)士、九卿以下都作諷刺詩為錢名世“贈行”,結(jié)果共有三百八十五人奉詔作詩。雍正一一過目后,交付錢名世輯成專集,題為《名教罪人詩》,刊印后頒發(fā)全國學(xué)校,讓天下士子人人知曉。諷刺詩作得夠味的給予表揚,不夠味的給予處分。正詹事陳萬策詩中有句:“名世已同名世罪,亮工不異亮工奸”(指南山集案的戴名世,而年羹堯也字亮工),措意尖刻,造句新巧,得到暴君夸獎。而翰林侍讀吳孝登則因詩句“謬妄”,被發(fā)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作詩的人當中,有叫查嗣庭的,他批判錢名世“百年遺臭辱簪纓”;有叫謝濟世的,他批判錢名世“自古奸諛終敗露”;但是不久,他們就跟著遭殃,亡國奴做豬做狗,仍不免挨噬。

  隆科多是不得不提的人物,他是康熙帝孝懿皇后的弟弟,一等公佟國維之子,康熙末年官至步軍統(tǒng)領(lǐng)、理藩院尚書,雍正初年襲爵一等公,授吏部尚書,加太保。隆科多和年羹堯一樣,是雍正的重臣,沒有他二人,雍正很難登位,尤其是隆科多,因傳遺詔而使雍正得登大寶,功不可沒。但隆日漸辜恩,使雍正日益不滿。雍正五年(1727年)十月,隆科多終因私藏玉牒(皇室宗譜)罪付審,諸王大臣合議劾隆科多犯有四十一條大罪,得旨永遠圈禁,家產(chǎn)追補贓銀,其二子也受處分。次年,隆科多死于禁所。

  而與隆科多案有關(guān)的查嗣庭案結(jié)束于隆科多治罪前數(shù)月。查嗣庭字潤木,號橫浦,浙江海寧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進士,選入翰林,經(jīng)隆科多保奏授內(nèi)閣大學(xué)士大夫,后又經(jīng)左都御史蔡王廷保奏授禮部左侍郎。該**詳見清初六家卷查慎行傳,雍正五年(1727年)五月,案件結(jié)束,查嗣庭戮尸、梟首,親族或斬或流放,牽連的江西官員統(tǒng)統(tǒng)革職。查嗣庭下獄的次月,即雍正四年(1726年)十月,清廷特設(shè)浙江觀風(fēng)整俗使,專職監(jiān)視士人,整頓士風(fēng)(接著東南各省相繼設(shè)立觀風(fēng)整俗使)。十一月又下詔停止浙江士人鄉(xiāng)試、會試。吏部侍郎沈近思上疏擁護,說汪、查等人使“越水增羞,吳山蒙恥”,條陳整頓風(fēng)俗、約束士子的十條建議,雍正批轉(zhuǎn)浙江巡撫和觀風(fēng)整俗使議行。雍正六年(1728年)八月,經(jīng)浙江總督李衛(wèi)請求,雍正解除停止鄉(xiāng)會試的詔令,兩年后撤消觀風(fēng)整俗使。

  2.謝濟世案、陸生楠案

  其后又有謝濟世案、陸生楠案,兩案都胎育于李紱、田文鏡互參事件。田文鏡是監(jiān)生出身,從州縣小吏歷練而上,雍正二年(1724年)擢受河南巡撫。他政令嚴苛,嫌科甲出身的官員辦事懦緩,接連劾罷三四員州縣官,其中有信旭知州黃振國,系左都御史蔡王廷所薦。

  雍正四年(1726年),新授直隸總督的李紱上任取道河南,田文鏡循例迎送??萍壮錾淼睦罴浫滩蛔≈肛?zé)田文鏡,說他不該有意蹂躪讀書人。于是田文鏡上密疏參劾李紱因與黃振國等人科舉同年,所以有意袒護,言下之意是說李紱等人私結(jié)朋黨。不久,李紱入京覲見,陳述田文鏡貪虐及黃振國等人冤抑情狀。雍正稍加調(diào)查,就懷疑李紱等科甲出身的人在搞朋黨。

  同年冬,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謝濟世上疏參劾田文鏡十罪。雍正把奏疏退還,而謝濟世堅持要上疏。雍正一怒之下把謝濟世革職逮捕,大學(xué)士、九卿、科道會審擬斬。由于謝濟世所劾與李紱所劾內(nèi)容完全一致,都為黃振國鳴冤,黃振國是蔡王廷所薦,蔡王廷與李紱關(guān)系親密,雍正于是認定這幾個人在搞朋黨,將謝濟世減死發(fā)配新疆阿爾泰;蔡王廷降為奉天府尹;李紱降為工部侍郎(不久革職)。

  陸生楠,舉人出身,以軍功遷授吳縣知縣。引見時暴君見他應(yīng)對滯訥,“舉動乖張”,便把他扣下來留京學(xué)習(xí)辦事,后改除工部主事。再引見時,雍正見他傲慢不恭,所呈奏折又寫有“五經(jīng)四書中如‘惠迪吉’、‘從逆兇’,何以異于佛老”等句,覺得是諷刺自己。于是命把陸生楠革職,也發(fā)配阿爾泰。

  陸生楠在阿爾泰著有《通鑒論》十七篇,竟成陸生楠通鑒論案的禍源。雍正七年(1729年)五月,駐守阿爾泰的振武將軍、順承郡王錫保疏劾陸生楠《通鑒論》十七篇,文中“抗憤不平之語甚多,其論封建之利,言辭更屬狂悖,顯系排議時政”,《通鑒論》隨本繳進。雍正得奏,于七月初三日諭內(nèi)閣,對《通鑒論》中的“狂?!弊h論逐條加以批駁。批駁完,“提議”將“罪大惡極,情無可逭”的陸生楠就地正法,命九卿、翰詹、科道定擬陸生楠應(yīng)治之罪。從官當然遵旨惟謹,這年年底,陸生楠在阿爾泰軍中處死刑。

  錫保在疏劾陸生楠的同時,對謝濟世也參了一本,說謝濟世所著《古本大學(xué)注》毀謗程朱,書隨本繳上,即謝濟世注大學(xué)案。雍正讀過后頌諭內(nèi)閣,認為謝濟世不僅毀謗程朱,而且對時政“恣意謗訕”,尤切齒于《注》中所去:“拒諫飾非必至拂人之性,驕泰甚矣”一句,咄咄逼問道:“試問謝濟世:數(shù)年以來伊為國家敷陳者何事?為朕躬進諫者何言?朕所拒者何諫?所飾者何非?除處分謝濟世黨同伐異、誣陷良臣之外,尚能指出一二事否乎?”然后命朝臣議謝濟世應(yīng)治之罪。眾臣擬謝濟世與陸生楠一同處死,密諭錫保在殺陸生楠時把謝濟世一同綁赴刑場,最后卻宣布謝濟世免死,不知當時兩人是何感受。

  3.曾靜、呂留良案

  雍正六年(1728年)九月二十六日傍午,陜西西安的一條大街上,川陜總督岳鐘琪正乘轎回署,突然有人攔轎投書。這就是曾靜、呂留良之獄,詳見江東義士卷呂留良傳。案結(jié)處置,呂留良、呂葆中父子開棺戮尸,梟首示眾;呂毅中斬立決;呂留良諸孫發(fā)遣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家產(chǎn)悉數(shù)沒收。呂留良學(xué)生嚴鴻逵開棺戮尸,梟首示眾,其孫發(fā)遣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學(xué)生沈在寬斬立決;黃補庵(已死)嫡屬照議治罪;刊印、收藏呂留良著作的車鼎豐等四人判斬監(jiān)候,另二人同妻子流放三千里外,還有十數(shù)人受杖責(zé)。而曾靜供詞及懺悔錄,集成《大義覺迷錄》一書,刊后頒發(fā)全國所有學(xué)校,命教官督促士子認真觀覽曉悉,玩忽者治罪。又命刑部侍郎杭奕祿帶領(lǐng)曾靜到江浙一帶等地宣講,命兵部尚書史貽直帶領(lǐng)張熙到陜西各地宣講。雍正曾聲明“朕之子孫將來亦不得以其詆毀朕躬而追究誅戮”,然而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乾隆帝繼位,尚未改元就公開翻案,命將曾靜、張熙解到京師,于十二月把二人凌遲處死,并列《大義覺迷錄》為禁書。岳鐘琪后來因進討準噶爾失利,被大學(xué)士鄂爾泰所劾,下獄判斬監(jiān)候,到乾隆初年才獲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