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剛亮,除了姜華和姜梨花外,包括姜小虎在內(nèi)所有人都起身了。大家把昨晚剩下的飯菜當(dāng)做早飯草草吃完,就開始干活兒了。
姜老爺子、姜小虎和趙永忠父子三人,負(fù)責(zé)把桌椅板凳和鍋碗瓢盆這些家伙事兒分別搬上兩輛手推車,運到鋪子里去布置。
原本姜家只有一輛運魚的小手推車,這車運些鍋碗瓢盆這種小物件還成,運桌椅板凳這些大家伙就不行了。雖然姜老爺子和趙永忠都說實在不行,哪怕自個兒辛苦些扛過去也成,就不用買新車了??哨w四娘考慮再三,還是堅持讓姜老爺子在訂購桌椅板凳的時候,把大手推車也給買了回來。開吃食鋪子本就辛苦,可不能為了省幾個錢就把人給累壞了不是?
姜氏、姜月娥和趙三娘仨人則帶著前一天泡好的黃豆去公用石磨那兒磨豆?jié){。
趙四娘就開始和楊氏一起和面。她打算把面和好后帶去鋪子,客人要是點面,就可以直接開始拉面或是搟面。
她倆剛把面和好,姜氏就提著一桶豆?jié){進來了。于是她們便開始做豆腐腦和豆腐。
新店開張,為了吸引客人上門,她們家鋪子不惜虧本賺吆喝,在第一天推出了半價豆腐。估計屆時會有不少人上門來買,所以決定今天多做一些。因此趙四娘把在鍋里燉了一晚上的肚肺湯盛進木桶里,把兩個灶臺全都空出來做豆腐。
可即使是兩個灶臺火力全開,由于做豆腐比較費工夫,等到全都做好了,趙永忠和趙三郎已經(jīng)從鋪子里回來,站在一旁等候多時了。
接著大家就把足足裝了兩桶的肚肺湯和一桶豆腐腦,以及三板豆腐一起搬上手推車,讓趙永忠父子拉去了鋪子里。趙四娘和姜月娥也隨車同去。
到了面鋪的時候,趙四娘看到官道上已經(jīng)有不少人在走動,發(fā)現(xiàn)這兒新搭了一個草棚,時不時有人停下來往里張望。
和姜家一樣,面鋪里也安著兩個灶臺。于是趙四娘立即讓趙永忠把肚肺湯倒進一個鍋里繼續(xù)燉,讓趙三郎把另一個鍋也燒熱,將昨晚就已經(jīng)鹵好的肥腸倒進鍋里干煸。
一時間面鋪附近飄滿了讓人垂涎欲滴的干香,引來不少路人駐足觀望。
一會兒工夫,肥腸就炒好了。趙四娘將它盛起后,把鍋刷干凈,再往里倒上大半鍋清水,讓趙三郎接著燒。
這時肚肺湯已經(jīng)重新燒開,趙四娘掀開鍋蓋,一股濃郁的香氣頓時從鍋里飄了出去,伴著剛才的干香,更是誘人,已經(jīng)有不少人圍在面鋪門口,詢問他們家在做什么吃食這么香。
“咱們家開的是面鋪,剛剛大家聞到的是咱家的面湯和現(xiàn)炒的干煸肥腸。大伙兒要不要進來嘗一嘗?”姜老爺子笑著招呼道。
雖然味道很香,可大家只是圍觀卻沒有人真正掏錢買,姜老爺子心里有些著急了。
“各位叔叔伯伯,雖說咱家的白面面條四文錢一碗,三和面面條三文錢一碗,可咱家的面湯能單賣的,和這干煸肥腸一樣,都只賣一文錢一份兒,包您吃了一會還想吃第二回!”只見趙四娘一邊笑吟吟說著,一邊用托盤托起一碗肚肺湯和一碟干煸肥腸展示給眾人看。
眾人見碗里的湯色澤純白,襯著翠綠的青蒜花,甚是誘人;碟子里的肥腸泛著油光,肉香撲鼻,更是令人食指大動。
“這些真的只要一文錢一份兒?”一個背著竹簍的中年漢子問道。
趙四娘見他手上還牽著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那孩子像扭糖似的纏在那漢子身上,正嚷著要吃肉。
“當(dāng)然了!叔叔,您帶著孩子走了這么長的路也累了吧?趕緊進咱家鋪子歇歇腳,喝口咱家的面湯解解乏!”趙四娘笑著招呼道。
“成!那就來一碗面湯和一碟子這個啥肥腸!”那漢子往趙四娘的托盤里放了兩文錢,領(lǐng)著孩子進了鋪子。
趙四娘直接就將托盤里的湯和菜,送到那漢子坐著的桌子上。
其他人見兩文錢真的能吃到這樣的好湯和好菜,也紛紛掏錢出來。他們中間,有兩樣都要的,也有只要一樣的。
這時喝著面湯的人忽然驚喜地發(fā)現(xiàn),湯里居然有肉,嘗著不像豬肉,嚼著卻比豬肉還要香,大呼好吃。
有了這樣的活招牌,鋪子里的生意自然更好了,不一會兒,面鋪的座位就滿了大半。
“咦?阿華他爹,你家生意這么好呀?那豆腐還有嗎?”一個手上端著只碗的的老婦人問道。
正忙著收錢的姜老爺子轉(zhuǎn)頭一看,原來是同村張大貴的娘親劉氏。她的兒子張大貴就是昨天幫著搭草棚的人之中的一個。
“有!有!”姜老爺子忙笑道,轉(zhuǎn)過身打算喊趙四娘去給劉氏切豆腐,這才發(fā)現(xiàn)趙四娘正在給客人搟三和面面條。
再看趙永忠正忙著給客人打湯打菜,趙三郎和趙四郎兄弟倆一個負(fù)責(zé)跑堂,一個負(fù)責(zé)收拾桌子,也忙得不亦樂乎。就連最小的姜小虎也坐在灶臺后面看著兩個灶。
沒法子,負(fù)責(zé)收錢的姜老爺子只得親自出馬。他從劉氏手中接過碗,飛快地跑到放豆腐的案邊,這時他才驚喜地發(fā)現(xiàn),未雨綢繆的趙四娘已經(jīng)把一板豆腐切成了十六塊,于是他拿起一塊,裝好之后又把碗遞給了劉氏。
“大貴他娘,好吃下次再來!”趙老爺子笑道。
劉氏嘆道:“平時可吃不起喲!聽說今兒賣一文錢一塊,才跑來買的?!闭f罷,遞給姜老爺子一文錢,徑自去了。
“啥?老人家,您家豆腐就只賣一文錢一塊?”坐在姜老爺子旁邊喝湯的一個客人,雖然看得分明,那老婦人確實是只給了一文錢就端走了一塊豆腐,可還是不敢相信,太便宜了呀!
“平時當(dāng)然沒有這么便宜,今兒是咱家鋪子開張的日子,所以豆腐半價,只要一文錢一斤!小兄弟,你要不要也來一塊?下次來就是兩文錢一斤啦!”姜老爺子勸道。
“哎呀!不曾想今兒有這等好事。我是去鎮(zhèn)上修農(nóng)具的,一沒帶碗,二沒帶籃子,買了沒地方放呀!”那客人嘆息道。
那客人沒帶碗或籃子,可其他客人有帶籃子的,甚至有原本就打算去鎮(zhèn)上賣豆腐隨身帶著碗的,聽說今兒半價,忙掏出錢來買豆腐。
路過的人聽說了,也紛紛進來買上那么一兩塊。他們中有不少人,原本只是想進來買豆腐的,可見坐著的客人一個個吃得津津有味,也就叫上一碗面湯或是干煸肥腸解解饞。
不一會兒,三板豆腐四十八塊就一售而空。
“嬸子,豆腐雖然沒有了,可咱家還有豆腐腦,大碗兩文錢,小碗一文錢,可比豆腐好吃多了!豆腐腦很嫩的,小孩子也能吃!”終于給客人下好面條的趙四娘得了空,見一個年輕婦人懷里抱著個三四歲大的小男孩,當(dāng)她聽說一文錢一斤的豆腐已經(jīng)賣完了時跌足長嘆,趙四娘忙向她推銷起豆腐腦。
其實趙四娘最開始是打算將豆腐腦統(tǒng)一定價為兩文錢一碗,并沒有大碗和小碗之分。只是后來考慮到豆腐腦算是一種新鮮事物,雖然兩文錢一碗分量很足,可這個價錢客人未必能夠接受,于是又推出了小碗,可以讓客人花一文錢嘗試一下。
“豆腐腦?那是啥玩意兒?”那婦人的娘家就在姜家灘附近的村子里,今兒她是帶著丈夫和兒子從江對岸的村子那兒過來回娘家的。他們剛從碼頭上下來,聽說這家鋪子里有便宜豆腐賣,她就進來了,誰知沒趕上。不過進都進來了,趕了半天路也乏了,索性坐下來歇歇好了。雖不知豆腐腦是什么,反正小碗就一文錢,不妨買上一碗。于是就招呼站在鋪子外,提著大包小包的丈夫進來,讓他掏錢買了一小碗。
那婦人的丈夫剛把拎著的東西放下坐穩(wěn),豆腐腦就端了上來。
只見半碗奶白的湯汁上,飄著好幾片雪白的豆花,豆花上配著翠綠的蔥花、碧綠的韭菜丁、淺紅的蝦皮和金黃的黃豆,煞是好看。
那婦人拿起湯匙舀了一口嘗了嘗,只覺湯汁咸鮮味美,豆腐香嫩滑爽,忙給懷里的孩子也喂了一匙。那孩子吃了直呼好吃,催著他娘親再給他喂,不一會兒一碗豆腐腦就見了底。
她丈夫見孩子吃得香甜,而媳婦兒只吃上了一口,忙又掏錢買了一大碗給他媳婦兒。那婦人見丈夫體貼,心中快慰,又舍不得一個人吃一大碗,于是夫妻倆分食一碗。
旁邊的人見他們一家人吃得其樂融融,都好奇這豆腐腦是啥滋味。于是有好幾個人也叫上一小碗嘗鮮,結(jié)果吃過的人都說好吃。一時間豆腐腦也大賣起來。
不一會兒,面鋪里就坐滿了人,來晚了的客人中,有耐心的站在桌子邊上等人走,沒耐心的直接端著碗站著就吃了。到了后來連站著吃都不行了,因為碗不夠了。
蹲在后面洗碗的姜月娥無比后悔,她沒有想到生意會這么好,堅持自個兒一個人拿下洗碗的活計,硬是讓姜氏和趙三娘留在家中曬番薯粉,搞得自己現(xiàn)在累得滿頭大汗,還是跟不上臟碗撤下來的速度。
不過半個時辰后姜月娥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了,因為干煸肥腸、肚肺湯和豆腐腦都相繼售空,終于沒有人催著她要碗了。
前面鋪子里的姜老爺子他們也是一臉興奮,在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后,開始麻利地收拾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