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 方以智之危
“子正老弟,吾有負老弟贈詩之望也,未能中得狀元,僅得個二榜第六,吾每想此負便心痛不已……”
這是凡爾賽嗎?這是炫耀嗎?楊子正看著直嘬牙。
“吾承蒙皇上圣恩,吾忝為庶吉士……”又是凡爾賽,凡吧,愛凡就凡吧,凡不了多久了。
“然,皇上召對數(shù)次,吾卻極為惶恐。緣于吾不知該與皇上言何物,每當吾提及仁義廉恥,卻猛然發(fā)現(xiàn),些等道理于當下大明錢糧進賬無益,于消滅匪寇無益,于抵御建奴無益,于善民安幫無益?!?p> “吾亦提及佛道兩家,然佛道之說于當下大明何關(guān)?佛道之說于社稷言之無物也!”
“帝嘗問吾‘天下學百家,千歲以來有儒法釋道,數(shù)十年有外傳天主上帝之言,近亦有科學之流,聞復社又以復古為議。方學士謂此天下讀書人何據(jù)而為綱?’帝此問,方某無以為答也?!?p> “蓋因吾以儒為學,受儒之惠才有科舉之名,然儒之道不足以解當下大明之危也。兵之道囿于少糧短器也。法之道雖能效強秦之法,然需十載也。農(nóng)之學奈何天災不滅也。吾思忖之后惟答之‘科學之道也!’科學之道有含天下之道德顯學,亦有強國富民之分科之類學,此謂錢糧與文墨兼顧,百姓末學與廟堂高學俱存,可為綱也!”
“帝聞后思之,命吾著筆一篇科學復強之道也。自帝之問,吾已眾矢之的,亦知科學之言后處境。于今,唯子正可教我也!”
……
楊子正看到此這才明白為什么這是一封加急的信了,按道理是應(yīng)該先是報喜,然后是互賀,再是談點廟堂之說。
哪的才進了廟堂就加急來信的?
原來是這貨在皇帝面前瞎BB,然后皇帝順勢而為讓他寫科學強國之策。然后這個貨被天下儒學之人一起罵了,想都能想到肯定是罵得很慘的。這是背叛圣人之學啊,典型的斯文敗類啊,楊子正了解的方以智不會是這種把自己置于眾矢之境的,怎么會如此的不小心呢?
這個問題很嚴重啊,嚴重到方以智可能會仕途中斷,成為儒家人人喊打喊罵之流。
問題嚴重的不得了,想想你以儒學考的功名,卻跑到皇帝那說儒學沒用,要讓讀書人學科學。
你這不是斷絕于儒學之外嘛,這不是白眼狼的行為嘛,這不是離經(jīng)叛道嘛!
難怪他會寫加急信。
其實現(xiàn)在方以智的處境跟楊子正想象的差不多了,整個與方以智緊密的復社與東林黨以及江漸儒家之子都有點懵,紛紛投書罵之,亦有問之者無數(shù)。
事實上方以智真是苦不堪言,他本來是當了庶吉士之后謹小慎微,只是這段時間有兩件事困擾著他。
一是陳維崧寄給他的《正論》,他看得津津有味,甚至顛覆了他的一些觀念。特別是楊子正在《中華郵行安南發(fā)展思想統(tǒng)一大會》上的發(fā)言,真是震耳發(fā)聵,如醍醐灌頂一般的震醒了他。
如果不是陳維崧一再的叮囑不能流于第三人看到,閱后即焚的忠告,他是真恨不得把那些想法朝所有人大喊出來。
這段時間《正論》里的一些思想反復的沖擊著他,越想這當下越應(yīng)該興科學。
除了這件事,另一件事就是方以智好像最近特別受崇禎的歡迎,每三天就叫他去過召對一次,有意無意的說道天下之百家學說。
所以這才造成了方以智回答起來吱吱唔唔,因為受了科學的影響,這其它學說那還有啥意義?
如果沒了解科學,他方以智可以跟崇禎說上三天三夜的儒釋道之學。
正是因為崇禎再次的暗示,這才讓方以智脫口說出‘應(yīng)以科學為綱’,真是脫口說出的,哪是他信里寫的還‘思忖’過后。
“唉,這,這,這個方密之啊?!睏钭诱矠殡y啊,這特么的叫什么事?難道讓他給崇禎出謀劃策去救國?
大明是他的潛在對手,雖然他沒想過要直接造大明的反,但他也是樂于見到大明被推翻然后去撿便宜的。
現(xiàn)在讓他給對手出主意?這,這特么的怎么整?
要不,把方以智給秘密的綁回安南得了?反正他現(xiàn)在也是身陷眾口之矢,估計他也在儒家圈待不下去了。
唉,這出乎他的意料啊,他沒打算收什么大明朝的官員放到他的國家體系來的,但這方以智這個處境,似乎被公認為科學在朝廷的代言人了?
這個事情楊子正很為難,一時也拿不定主意,不想寫這封回信,但又必須馬上寫,不寫不行啊,方以智現(xiàn)在處境不妙。
楊子正來回的踱步想了想,然后走到書桌前提筆開寫:
“密之見信好,首先恭喜密之考得較為理想的功名,且有機會與帝君當面交流。你于信中所述吾皆已知,子正仍然以為當下你斷絕與科學的關(guān)系是為上策,能保你功名。還請密之放心,就算你如此做法,我不會因此而生惱,我們?nèi)匀皇亲詈玫呐笥选!?p> “這個朝廷是儒家的朝廷,百家之言在民間爭辯可以,但要成為當朝的顯學儒家是絕不允許的。而你卻在儒家的朝廷中謀職,因此,當務(wù)之急是切斷與科學的關(guān)系?!?p> “如若密之寧愿斷送儒家朝廷的前程也要講科學,那子正會為兄安排安全的撤離路線,保證你及你的家人安全。因為子正相信,你將極快的在朝廷無立足之地。”
“至于密之提到帝君命你寫科學復強之策,子正并不看好,科學并不能救大明,只因?qū)嵤┱V的乃萬千儒家官員,縱有良策亦無落實之人,良策亦為敗政也。并非子正對如此大明悲觀,而是積垢已久,已入腑臟,非一時之能。”
“當然,密之兄亦可向帝君建議兩條,方可保江山暫時穩(wěn)固。一是重武輕文,目前大明的問題在于內(nèi)有匪寇,外有建奴,因此,重武是必然,也是唯一辦法,重武的前提是足糧足銀,且保證將不貪之。至于如何防患武將尾大不掉,那是內(nèi)患已除,外患沒有之后再思之策略?!?p> “二是減輕農(nóng)稅,重征商稅,官商一體繳稅,以此增加國庫錢財。減輕農(nóng)稅是為保證糧草,保證兵源,保證農(nóng)民不造反。如今之大明早已是官商一體,重征商稅,可讓大明國庫年入數(shù)千萬也?!?p> “此二策可解當下大明之燃眉之急,至于此后,先讓大明生存下來再言之?!?p> “但是子正以為,此二策一策都實施不了,皇帝無你想象之大權(quán),滿朝文臣非你想象之弱小。此二策皆是傷及滿朝文臣之根本策略,斷無實施可能。故,子正以為當下無任何策略可救大明,除非……”
楊子正停下筆想了想,又苦笑了下,這,真要給這個大明出謀劃策?特么的這是自己大業(yè)的絆腳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