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籌劃結(jié)束。
李世民專門留下了褚遂良和長孫無忌。
因為他有一個決定需要和他們通通氣。
那就是立李泰為太子。
李世民開口道,“是這樣的,最近儲君之位空懸,青雀仁孝,前幾天他對我講,如果他當了太子,就把我唯一的兒子殺掉,日后把皇位傳給弟弟李治。我聽說大為感動,我想立他為太子,你們有什么想法?”
褚遂良聽完一愣,轉(zhuǎn)而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臉色,皇帝是真的吃藥吃撐了?
連忙猛攻起來,“陛下的話大錯特錯,您仔細想想,千萬別耽誤了。褚遂良講道,魏王成了皇上,肯殺掉他的兒子傳位給晉王嗎?是父子親還是兄弟親?陛下如果要立魏王,一定要先保護好晉王,讓他不受傷害?。 ?p> 晉王!
李世民還是不愿意相信。
但是又想起李治最近魂不守舍,連忙叫人把李治叫來,問清楚了原因。
原來是李泰為了沒有人競爭皇位,嚇唬李治說,“你不是謀反被賜自盡的李元昌關(guān)系很好嗎?”
李世民有些遲疑,褚遂良連忙添油加醋,“陛下寵愛魏王世人皆知,太子謀逆,正因魏王有奪嫡之意。如果陛下立魏王為太子,天下人都會以為陛下默許過魏王奪嫡。如果魏王遂愿,他王如何不爭?子孫如何不效?臣恐此例一開,我朝皇子爭位之事愈烈矣!”
一番話說的李世民心驚肉跳。
但還是沒有放棄,眼神盯向長孫無忌,希望長孫無忌能出聲拯救一下李泰的諸君地位,畢竟長孫無忌是李泰的親舅舅。
可是李世民的想法必然是得不到長孫無忌的回應(yīng)了。
權(quán)力會讓人異變。
李世民自己當年親自發(fā)動了玄武門之變,就應(yīng)該明白長孫無忌的野心。
李泰自有一班人馬為他出謀劃策,他自恃聰明,為了奪取儲君之位,也已密謀多時。
身邊自是少不了大批追隨之士,若是李泰最后得勢,真的成了太子,乃至當了皇帝。
那么李泰重用的一定是當年助他奪位成功的這些人,而長孫無忌一定會受到排擠。
因此站在長孫無忌的角度,他定不可能讓李泰得逞。
所以長孫無忌開始了,“立嗣既是國事又是家事,當求兩全。太子雖然被廢,但陛下念在親恩允他頤養(yǎng)天年,子女亦存。今若立魏王為嗣,陛下能保其不斬草除根嗎?”
一句話說的李世民啞口無言。
可是不立李泰,那只有李治了。
怎么辦?難道真要立文靜、懦弱的小兒子李治為太子?
他疼愛李治,只因這個兒子溫順、文靜,長得又像長孫皇后。
不過李世民卻不認為他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在他眼里,“皇帝”這種生物除了應(yīng)具備寬容、博大的品質(zhì)外,還應(yīng)有果決、獨斷的一面。
褚遂良又加了一把火道:“陛下,魏王今日能言殺其子,置父子之情不顧,他日又豈能顧全兄弟之情?臣恐他日魏王一旦登基,便是晉王追隨長孫皇后之時?!?p> 見李世民依然還是沉默不語,褚遂良無可奈何,繼續(xù)打感情牌,“陛下若執(zhí)意立魏王也非不可,只是……唉!請先置措晉王,讓晉王安全點?!?p> 李世民聽后也不回話,讓眾人離開。
三日后,李世民在處理完所有事情后,突然顧左右而言他,道:“近來高句麗政變,權(quán)臣蓋蘇文弒其國王高建武,立高建武之侄高藏為新王。此賊欲效仿曹操,挾天子令諸侯,還請我大唐冊封,何其無恥?朕欲討伐之,眾卿以為如何?”
房玄齡因為兒子的緣故,不得不上了李泰的船。
率先聽出弦外之音,連忙出來阻止,“蓋蘇文既已向我朝請封,臣服不二,臣以為不宜動刀戈。”
褚遂良也迅速反應(yīng)過來,厲聲道:“既是君臣,當守倫理常規(guī),蓋蘇文謀逆之徒,臣以為當討伐之!”
其他人這才反應(yīng)過來,原來,李世民這是下定立與世無爭的晉王李治為太子,所以在征求大家如何處置魏王李泰。長孫無忌等人立即附和褚遂良,大唐的儲君終于定了下來。
貞觀十七年八月初一,李世民頒布詔書,流放魏王李泰,冊封16歲的李治為皇太子。
比歷史上,晚了四個月。
然后為了這場戲,51歲的李世民重披戰(zhàn)甲,督率10萬大軍準備冬天出征高句麗。
分散了對付李佑的注意力。
不過李勣的大軍已經(jīng)在夏州集合完畢。
與此同時,
李佑這段時間整頓軍紀的行動。
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