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什么叫做合格的主君???
正所謂生死之間有大恐怖,任何人一旦遭遇到生死危機,就會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出身體的潛能,做出以往做不到的事情。
燕墨如此,燕起同樣也是如此。在死亡的威脅之下,燕起的頭腦開始飛速運轉,最終成功地在抵達桃花島之前想出這個試探燕墨的方案。
若是燕墨沒有謀害自己的想法的話,那么他自然能夠通過這次試探,而后成功地獲得燕丹的頭顱,成為燕國的下一任太子。
可若是燕墨心懷鬼胎的話,那么就對不起了。燕起確實是怕死不假,但是他卻并不怕事。任何膽敢覬覦他生命的人都將遭到他最嚴厲的報復,哪怕對方是自己生理意義上的叔叔也不行!
而很不幸的是,燕墨確實是對燕起產生了不該有的念頭。在這種情況下,等待他的自然就是死亡!
……
燕墨已經死了,但是事情卻還沒有結束。
屋外還有燕墨帶來的一個乘的兵力,還需要燕丹他們去解決。
除此之外,如何對待襄平城中的燕王喜,也是一個擺在燕丹面前的棘手問題。
“這些人跟隨王子墨而來,顯然都是他的親信。不若將他們全部斬了,也好杜絕后患?!?p> 率先開口的是一名跟隨過信陵君的門客,他直接給出了最殘暴的提議。
“不行!”
聽到這話,燕丹還沒發(fā)言,高漸離率先搖了搖頭:
“偽造王令的是王子墨,這些人未必就知道內情。若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就將他們全部斬首的話,難免會給太子招來不仁的罵名。”
“那你說應該怎么辦?難道就這么放這些人回去?”
被高漸離懟了一句的門客顯得有些惱羞成怒,當即對著高漸離喝道。
“這……”
高漸離聞言不由語塞,他哪里知道應該如何處置這些士卒???他只是一個擊筑的,又不是那些經年老吏。能夠提出問題已經殊為不易了,如今還想讓他解決問題,這實在是太過于為難人了。
但是他又不好直接說自己不知道怎么辦,因為那等于是當眾打自己的臉。無奈之下他只能將目光看向燕丹,期盼對方能夠為自己解圍。
“起兒,你說應該怎么辦?”
察覺到高漸離求助目光的燕丹先是對他點了點頭,而后轉頭對著在之前的沖突中大放異彩的燕起發(fā)問道。
“???我?”
被燕丹點到名的燕起不由一愣,心道我就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哪里懂得如何處置戰(zhàn)俘?
但是直接承認不會似乎也不太合適,畢竟如今屋內這么多游俠看著呢。他等會兒還想拉攏幾名游俠讓他們保護自己一同跑路,若是給他們以一種“這個公子太過無能”的印象的話,是很容易影響到拉攏成功率的。
因此思慮再三之后,燕起最終還是咽下了已經到嘴邊的話語,并且開始低頭思索了起來。
然而還是那句話,身為一個沒有步入過社會的大學生,口嗨一下逼死燕墨已經是燕起的極限了,再想讓他想出一個處理戰(zhàn)俘的方案實在是過于為難他了。任是燕起如何思索,卻是始終想不出一個萬全之策。
焦躁之下,燕起的眼神開始在房屋中亂瞟,試圖在房屋之內找到靈感。
而就在這個時候,他看到了一個站立如松的身影。
“我怎么把他給忘了???”
看到那道身影的燕起心中大喜,而后快步走到對方身邊,先是對著對方行了個禮,而后對著燕丹說道:
“父親,我給您介紹一下。這位乃是韓國相族張家家主,張良張子房!”
“張良見過燕國太子。”
被介紹到的張良對著燕丹行了一禮。
“燕丹見過先生?!?p> 與燕墨不同,燕丹對待張良的態(tài)度就要熱情多了。畢竟常年在趙國為質的他身上自帶一種游俠氣質,話語之間也少了大貴族專有的傲慢。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能在那么短的時間內召集到那么多愿意為他賣命的游俠,其中更是包括荊軻和高漸離這樣名垂千古,舍生取義的名士。
一般的游俠燕丹尚且愿意禮賢下士,更何況是張良這樣出身不凡的士人?因此在聽到燕起的話之后,燕丹沒有絲毫托大,直接快步走到張良身前,先是朝他行了一禮,而后對著張良做了一個“請”的手勢,指著不遠處的座位和案幾道:
“先生,請隨丹入座共飲。”
“固所愿也,不敢請耳!”
張良此來本就是為了向燕丹請教刺秦之事,因此在接到邀請之后也不扭捏,而是直接跟在燕丹的身后,隨燕丹入座。
“先生乃是韓國相族之后,其家學淵源,自不是常人可比?!?p> 就在這個時候,一旁的燕起開始替張良吹捧起來:
“有他替父親出謀劃策,想來區(qū)區(qū)一乘甲士,應該很容易就能處置妥當才是!”
說完,燕起在心中暗暗地得意起來。
是,他確實是想不出處置這些戰(zhàn)俘的方法沒錯,但是那又如何?
他是燕太子丹之子,燕王喜之孫,是注定要當主君的人。而對于一個主君來說,還有什么比知人善任更加難能可貴的嗎?
只要自己能夠在眾多游俠的心中樹立起一個知人善任的主君形象,那么哪怕自己想不出處置戰(zhàn)俘的方法,想來也是不至于被游俠們看輕的才是。
不僅不會被看輕,反而還能得到游俠們的贊許。畢竟這年頭知人善任的主君可不多。
果不其然,在介紹完張良的出身并且將“機會”給到張良之后,燕起清楚地感覺到了屋內游俠們看自己的眼神發(fā)生了變化。
具體是什么變化燕起也說不清,但是他知道,自己等會兒挖人的計劃,怕是已經成功一半了!
“如今秦軍強盛,虎視眈眈。我燕國社稷,隨時都有覆滅的危險。敢問先生,可有應對之策?!?p> 重新坐下來的燕丹并沒有詢問張良如何處置外頭的那三十名士兵,而是直接問起了如何應對襄平城外那一萬虎視眈眈的秦國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