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倒也不是真的亡于皇上之手,是亡于大明的這套制度之手,比如皇上根本不知道人每天要吃多少糧食,地里能夠產(chǎn)出多少糧食,老百姓又有多少自己的地,要想天下不亡首先最基本的是讓老百姓能夠活下去,皇上不知道百姓生活所需多少糧食,地里生產(chǎn)多少糧食,所以以為加遼餉只不過是苦一苦百姓,實際卻是把懸崖邊上的百姓推下懸崖?!?p> “皇上除了不知民,你也不知官,你知道所有的官員都貪污,卻不知道官員到底貪了多少銀子,官員的生活開支,迎來送往,以及給上官的賄賂,朝廷有時候賣爵位賣官位都進了私人腰包,如果真的是賣官為什么不能是朝廷自身拿到這部分的錢,官員既然無數(shù)不用其極的貪污,為什么不多設計幾個貪污案,給國家的國庫增加抄家這么一條財源,后世就是韃子建立的清朝,有個貪官叫做和珅抄家之后抄出銀子幾千萬兩珠寶財物合計超過億兩白銀,抄家一人國家能夠開支好些年,還有一名曹姓家族主管織造局家族貪污好幾代,到時候一個抄家全部歸了朝廷,國家需要這么一道回收財富的渠道,猶如百姓養(yǎng)豬一般,養(yǎng)大之后宰殺吃肉,朝廷可以把官員當豬養(yǎng),然后抄家吃肉,抄家這樣的貪官不是比殺首輔更有好處。”
“國家最重要的力量是軍隊,軍隊的核心是士兵,皇上雖然名義上可以調(diào)動天下所有兵馬,但是一旦調(diào)動兵馬就得花費軍餉,而到底所需多少,士兵實數(shù)多少,皇上也是一概不知,衛(wèi)所基本上空額有八九成,營兵也一樣有空餉,將官多養(yǎng)自家私兵家丁,朝廷雖然花了銀子,到頭來卻是給將領(lǐng)豢養(yǎng)私兵,朝廷需要用兵的時候一個也調(diào)不動,吳三桂者已經(jīng)尾大不掉了。圣人言,治大國如烹小鮮,就是告訴施政者不要輕舉妄動,因為施政者往往對于自己所管轄的事物多數(shù)都是一無所知的,很容易外行指揮內(nèi)行,后世有名言,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大明的制度給了皇上和讀書中進士的士大夫們?nèi)绱舜蟮臋?quán)利,但是皇上又能知道這天下多少事情,尤其是皇上這種從來沒有出過京城,不食人間疾苦的貴公子,做事多數(shù)憑借自己好惡,自己基本上對事情一無所知,這就是最大的頑疾,讓對天下一無所知的人,來擁有天下最大的權(quán)利,好一點的皇帝愿意沉迷聲色犬馬,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就怕碰到要勵精圖治的皇帝,基本上都是瞎折騰一番,致使國家混亂,民眾困苦?!?p> “韓非子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fā)于卒伍,這才是真正的國家選材機制,但是就算官員可以選,但是皇上卻沒法選,皇上是天子,承擔天下最大的責任,但是皇上本身卻多是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對各部機構(gòu)運作也多數(shù)不熟悉,天下所有的人都想騙皇上給自己謀取好處,不管太監(jiān),大臣,近臣,通通都一樣,皇上要天天聽假話去治理天下,要想成為一個出色的皇帝,皇上本身就得對天下的運行規(guī)律有著基本的認知,太史公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任何事物都是由利來左右它的運作,如果皇上能夠找出每個人的利,和每件事的利,事情的利由誰來得,這樣才能基本合格,也不會號稱富有四海,擁有天下之利,卻最后窮困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