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什么都缺
林玉珠看著對面幾個一副義憤填膺隨時準備去打架的女人,哭笑不得抬起手臂搖了搖。
“哎呀....你們就別拱火了吧?讓你們解決矛盾,不是加深矛盾,好嗎?”
“有什么好解決的,拉去勞動幾天,保證她們沒心思矯情這個那個?!?p> 吳辣椒撇嘴嗤了一聲,半點不想再搭茬。
當初周知青來的時候不也一樣?
對勞動回來的社員品頭論足,什么不講衛(wèi)生之類的,又對分給他住的老房子嫌這嫌那,搞得龍樟村欠了他一樣。
第二天就拉到地里干農(nóng)活,讓之前來的老知青帶著。
沒出三天,整個人都蔫了,也沒力氣跟人說教了。
老知青走了之后,沒人教夜課,他自告奮勇接下這個任務。
隊長看在這件事的份上,才給他安排一些兒童的輕勞動,口糧照發(fā)。
“就是,拉去干活,保管治得服服帖帖?!?p> 其他幾個組長紛紛表示贊成。
“你們現(xiàn)在是組長啦,可不能跟以前一樣玩蠻的。咱們得講道理不是?讓你們十七八歲的時候去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你們心里不怵?”
“換個思路想一想,你們都有孩子。自家孩子在城里過得好好的,送去一個吃穿都愁的窮山區(qū),你們心里什么想法?”
林玉珠笑著敲敲桌子,一番話終于讓她們安靜下來。
“不要對知青太過抵觸,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誰也不是票子,做不到人人都喜歡。婦女更應該團結互助,不然怎么頂起半邊天?”
吳辣椒捧著搪瓷缸子來回摩挲,嘬嘬牙花子想了想,“哎?說得有點道理哈?人還沒見過,咱們在這喊打喊殺的,好像是不太對?!?p> 趙紅妹自己沒孩子,卻是把小蘭當閨女一樣養(yǎng)的。
設身處地想了想,如果小蘭長大了要出遠門,心里就覺得空落落的。
夜里肯定睡不著覺。
擔心孩子吃沒吃飽,睡沒睡好,會不會想家哭鼻子,會不會被人欺負。
“唉…行吧,晚上過去看看情況。大老遠的來,不容易,也沒個親人?!?p> 兩個性格最厲害的一轉口,其他幾人也覺得自己想問題太過片面。
要她們撇開家里人去陌生的地方過日子,也是兩眼一抹黑,心里發(fā)怵呢。
“我看以前那些知青剛來的時候就帶那幾樣東西,什么都不懂,我拿幾個簸箕什么的過去吧?!?p> “我也去翻一翻雜物間,過日子要用的東西零零碎碎多著呢。沒有扁擔鉤繩,水都挑不了?!?p> 村里有幾片竹林,家家戶戶都會做點簡單的篾匠活,編個簍子,扎一把竹耙子。
細致些的得請篾匠到家里干活。
婦女們永遠不嫌家里的日用雜貨多,覺得堆在雜物間總有用得著的時候。
“好,那就這樣說定了?!绷钟裰榕呐氖?,“先去做事,吃過晚飯一起過去。她們抱怨兩句很正常,放平心態(tài),多做思想工作?!?p> 培訓班的下午依舊忙碌熱鬧。
知青宿舍里的小毛頭忙翻了天。
做一頓午飯,什么都缺。
很多東西在大隊供銷社代銷點沒有賣的。
菜刀鍋鏟鐵勺之類的廚具得去鐵匠鋪買,蒸飯的飯甑、切菜的砧板得找木匠,煮米撈飯的笊籬得找篾匠。
燒火用的火鉗、長柄火叉、長柄火鏟,要什么沒什么。
周知青先前置辦的都搬去新家了,連個臉盆架都沒留下。
得虧小毛頭嘴甜,領著幾個知青把周圍幾戶人家拜訪了一圈,東借西借,總算勉強湊齊了家伙事。
連油都是借來的。
社員家里也不富裕,只給了一湯匙豬油。
于是,他們中午吃了一頓紅薯飯、煮豆角、煮南瓜、煮茄子、絲瓜蛋花湯。
唯一撐場面的肉菜:九層塔燜稻花魚。
雞蛋和魚是花錢買的。
米是自己帶來的。
為了照顧鐘晴的飲食習慣,沒有做辣菜。
六個人來自不同城市,口味不一樣,做法單一,也不見什么油花。
第一頓飯吃得多少有些尷尬。
好在她們也不是不講理的人,一起幫忙洗洗切切,學著用土灶燒火。
勉強填飽肚子。
吃過午飯,大伙已經(jīng)累困了去午休,只有鐘晴一身輕松到處閑逛。
知青午休起來,又忙活開了。
光是挑水就讓她們叫苦連天。
宿舍離公用水井有一段距離,自信滿滿打滿兩桶水,扁擔一上肩,默默倒回去半桶。
村里的小孩嘻嘻哈哈追著她們看稀奇。
“哈哈~快來看,半桶水挑得吭哧吭哧的咧~”
“哪有用兩個肩膀挑擔的?哈哈哈~”
“噫~走幾步歇一會,要是我哥姐敢這么偷懶,早就挨打嘍!”
都是些不到六歲的孩子,家里不管,隨他們?nèi)ツ耐妗?p> 到了吃飯的時候站在家門口吊高嗓門一喊,他們就會回去吃飯。
知青們聽不懂他們說什么,看笑話的表情還是能讀懂的。
個個又羞又氣,漲紅了臉,咬牙挑著水桶繼續(xù)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