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建文四年,秋末。
天空之上,如鉛般沉重的烏云中,閃過一道道的雷電。
泛著藍光的雷電于烏云中游走,好似這云層里,正蟄伏著一頭猛獸。
雷光漸消,但那高亢嘹亮的雷鳴之音,卻不絕于耳,仿佛就像在預示著,一場驚世暴雨即將席卷整座皇城。
宏偉壯麗的皇宮內(nèi),金碧輝煌的大殿之前,一位藍衣太監(jiān)正顫顫悠悠地跪在殿門前。
他的臉色略顯蒼白,嘴角更是隱隱地在顫抖。
他看向了這眼前的那位看似威嚴卻又落寞的背影,恭敬地說道。
“皇..皇上上,燕王大軍已快到城外了。但眼下各路勤王軍隊都還未到,皇城內(nèi)雖有兵馬上千,但已經(jīng)絕無可能阻擋燕王的大軍了啊皇上”。
太監(jiān)眼前之人,金色龍袍加身,頭戴金邊翼善冠,剛過而立之年的他,便已是這皇宮的主人,更是這天下的主人。
但此時的他卻早已沒有了四年之前的那副意氣風發(fā)的模樣。
他似乎有些沮喪,也有些悲傷。
他背著手,不知所措地轉(zhuǎn)了個身,看向了殿中的龍椅,看向這張他僅僅只是坐了四年的位子。
濃濃的黑云在空中翻滾,響雷之聲似乎也是帶著一股悲傷,憤怒的情緒。
他很無奈,也很憤怒。
于是,就見他大聲的,旁若無人的,似乎想把這幾年的不快,給盡數(shù)吼出來。
“朕,生于皇宮,長于皇宮。而今卻要朕,眼睜睜地看著這只屬于朕的皇宮,朕的天下。讓于他人之手。朕不甘心,朕不甘心”
跪于地上的藍衣太監(jiān)從未見過皇上這般瘋狂。
他很害怕,害怕到他的身體都已經(jīng)止不住地開始顫抖。
但他現(xiàn)在也只能安慰這落難的皇上。
“皇上,奴才求您出宮吧。只要您出了這皇宮,出了這皇城。待他日聯(lián)合各處,定能再回京城啊皇上”。
話雖如此,可是出了這京城,想要回來,又怎會是那般容易呢?
……….
…..
而此時,于北城門之上的角樓之中,一位身穿亮銀鎧甲的年輕士兵,其雙手正緊握住著手中的長槍,眼神不安地盯著城門北方的那一片峰巒疊起的山脈。
他已經(jīng)聽將軍說了,燕王的大軍今日便會到達城下。
他也知道,皇城里的這點兵力,并不足以擋住叛軍的腳步。
但他并不害怕,也不能害怕,因為這座城內(nèi),有他的爹娘。
忽然間,一片黑意從他的眼皮底下生成。
這一抹黑色如同與空中烏云相連一般,使得本就已難見天日的皇城更加昏暗。
沒有過去多久,那抹黑意,便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
而這,正是大明王朝,自北方而來軍隊。
三千蒙古朵顏衛(wèi),身穿黑甲胯下黑馬一騎當先,五萬重步兵手持長刀,盾牌緊隨其后。
伴隨著“隆隆”的踩踏之聲,軍隊行至城門前五百步外便整齊地列陣停下,不再前進,而是遙望著那緊閉的城門,等待著長官的發(fā)令。
當角樓之中的士兵看清了遠處軍中的旗幟之時,已然迅速的點起了狼煙,轉(zhuǎn)身前去稟報。
數(shù)面寫有燕字的大旗,迎風飄揚,仿佛在向城中軍隊宣告著,究竟誰才是大明王朝真正的龍虎之師。
城墻之上,弓箭手們已經(jīng)各自就位,手中的弓上也已經(jīng)搭上了箭羽。
但大多數(shù)士兵握弓的手都是顫抖著,正如他們的心一般,也在顫抖,仿佛他們正在想著到底要用多少支箭才能將城門外的敵軍射殺,才能將敵軍擊退,才能保衛(wèi)這座曾經(jīng)讓他們無比驕傲的城池。
“城內(nèi)所有將士聽令。燕王率軍南下勤王,討伐朝中奸臣賊子。爾等速速打開城門,助我王清君側(cè)”。城外數(shù)百名士兵正齊聲地向著城內(nèi)喊道。
隨后,就見一名身穿紫紅色錦衣,眉似臥龍,眼冒金光的中年男子便于陣列之中,慢悠悠的騎馬走出。
城樓上的士兵知道這人是誰。
試問除了燕王本人,誰人又敢如此大搖大擺的無視這座城呢。
因為,這座皇城,這整個天下,也都是他父親打下來的。
…
當他行至城門外百步之時,便突然的停了下來,并于城門之外,當著眾人的面,合上了雙眼。
緊接著,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股股狂風正在從四面八方涌來。
風勢之大,竟生出了風卷殘云之景。
與此同時,城外的天地元氣,此刻突然瘋狂并肆意的向其匯攏。
守城指揮官見來者竟然無視這座天子之城,心中也已將對其的敬畏之情壓下,轉(zhuǎn)而堅決的揮旗下令道。
“放箭”。
一陣急促的號角之聲從城門上喝起,隨后就聽見“嗖,嗖,嗖”之聲齊聲響起。
城門之上的弓箭手們已然開了弓,將手中的箭羽射向了城門前,那馬上之人。
“轟”的一聲巨響過后,天地元氣,竟有如江河之水決堤一般,成螺旋狀地匯聚于燕王的身旁。
而其馬下的塵土亦成圓環(huán)狀不斷的向四周擴散而開。
他仿佛是想將全天下的元氣,盡數(shù)吸進體內(nèi)。
伴隨著元氣匯聚之勢,自城門上射來的箭,有如黑色的暴雨一般,瘋狂的傾瀉向了馬上之人。
這場面,很是震撼,很是恐怖。因為這成千上萬根黑色的箭羽,僅僅只是射向了一人。
但令城中所有士兵不解的一幕,就這般的出現(xiàn)了。
所有的激射而出的黑箭竟然全都定格在了那人身外的一丈之地,不得再進分毫,也不見箭羽掉落在地。
………………………..
………..
與此同時,皇宮城門之上,一位身穿布衣的老者正站在一名身穿五爪金龍服的男子身旁,神色擔憂的看向了數(shù)里之外的城門。
而當他感受著這天地元氣所聚集之處時,眉頭已然緊緊的鎖住。
而這一鎖,卻他眼角的皺紋又深了幾分,看上去,他仿佛下一刻便會倒下。
老者那雙渾濁的雙眼,流露出了一股擔憂之色。
他對著眼前的那名男子,誠懇的說道“陛下,燕王殿下城府之深,可謂世間罕見。眼下,他正在城門外破境,然而這皇城之中卻已無人能阻其步伐”。
那名神情有些呆滯的男子,雙眼錚錚地凝視老者,仿佛是懷著最有一絲希望般,虛弱地問道。
“太師,您已入四品多年。難道就連您也不能阻止他嗎?”。
老者此時已然一副將死之相。躬身,駝背,須發(fā)皆白。若只是于大街之上看見這位老者,絕不會有人認出他就是當世為數(shù)不多的四品武者。
但從男子說話的語氣來看,這名老者,似乎并非像外表看上去的那般,孱弱。
老者看了看這落寞的少年帝王,有些感傷。
但最終,他還是悠悠地說道。
“先帝臨終前曾將皇上托付于老臣??衫铣寄晔乱迅撸簧硇逓殡S著身體的老去已然在倒退。此刻若是十年之前,老臣尚能與剛做突破的燕王一戰(zhàn)。可如今,老臣最多只能為皇上爭取片刻時間”。
老者說著說著便走上了前,與皇帝并排而站。
此刻若是平時,他這樣的行為已經(jīng)算的上是大逆不道了。
但他卻并未在意這最后時刻的禮數(shù),而是滿懷眷戀的看向了這座城。
只見他無力的嘆道“快走吧.....皇上”。
話音,剛落。老者也沒有等那名男子做答,便已經(jīng)雙腿發(fā)了力,向北城方向騰空而去。
只留下那名男子沒落的身影于這皇城之上。
……
半刻鐘后,北城城門上的箭手們已將箭簍里的箭盡數(shù)射完。
而城門前早已望不見那名男子的身影,只留下一個巨大的半圓黑球。
定睛一看,才能發(fā)現(xiàn)那黑球原來乃是黑色的箭羽所致。成千上萬根黑箭全部停留在那人身外數(shù)米處,從而形成了那半圓黑球。
城樓上的士兵在將箭羽射完之后,發(fā)現(xiàn)這成千上萬根箭竟然對眼前之人絲毫不起作用,以至于原本就已緊張到顫抖的心,變得更加的不安了。
而相比于城樓上慌亂的士兵,城外的燕軍卻是各個抬頭挺胸,斗志昂揚地看著五百步外的城樓。仿佛這最后的五百步,正是通往一條加官晉爵之路。
“燕王殿下功力果然深不可測。今日一旦破境,這座城內(nèi)便再無可阻其鋒芒之人”。一名騎在黑馬之上的身穿土黃色袈裟的光頭和尚正于心中暗暗的說道。
“轟”
伴隨著空中一道響雷之聲,馬上之人便睜開了雙眼。
他身處的天地元氣,此時突然了停止聚攏。
一道道金黃之氣,從他體內(nèi)噴涌而出。
隨后,他身外箭羽,盡數(shù)被彈開,轉(zhuǎn)而紛紛地射向了城門上的那些士卒。
而城門之外也露出了他那剛毅的臉龐,以及那雙比利劍還要尖銳的眼眸。。
….
天作崖
*年輕的皇帝:歷史真實人物,朱允炆。 *燕王:歷史真實人物,朱允炆的四叔,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