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星空,繁星點點,北斗七星卻顯得有些晦暗。
北斗七星,從勺斗處至勺柄處,依次是天樞星、天璇星、天璣星、天權(quán)星、玉衡星、開陽星和瑤光星。在練氣士而言,天樞星又名貪狼星,天璇星又名巨門星,天璣星又名祿存星,天權(quán)星又名文曲星,玉衡星又名廉貞星,開陽星又名武曲星,瑤光星又叫做破軍星。
其中,巨門星,主能言善辯,與之星象對應(yīng)之人,多是巧舌如簧之輩。
遠有蘇秦、張儀,憑著一張嘴巴說盡天下,要么配六國相印,要么合縱連橫。近有狂士彌衡,一張鐵嘴臧否天下,今歲夏天卻終于作死在莽夫黃祖刀下。
祿存星,主財運,上應(yīng)星象之人,多是商場弄潮兒。
遠有管仲、呂不韋,近有衛(wèi)、甄、糜、陸四家。他們這些人,在商場上基本是如魚得水,給點顏色便能開染行,給點陽光便能燦爛,稍微給點本錢,他們很快便能賺取大量財富。
這種人,在后世商界里也不少見。
文曲星,主文運。
再過幾百年,科舉制度盛行的時代,傳說中的文狀元,基本都是上應(yīng)文曲星的。
貪狼星、武曲星、破軍星,這三星主殺伐征戰(zhàn),是北斗七星的戰(zhàn)斗雞。對應(yīng)此星象之人,基本都是戰(zhàn)斗狂人;每逢亂世,上應(yīng)此星象之人卻是極多的。
后世有殺破狼之說,說的便是七殺星、破軍星和貪狼星。
只不過,七殺星是南斗六星中的殺星罷了。
被北斗七星護衛(wèi)在勺斗處的,便是鼎鼎大名的紫微星,這是帝星。
只不過,今夜的紫微星卻是星光散亂。
或者說,自從先帝駕崩之后,紫微星便星光散亂。
這是帝星無主的征兆。
紫微星之旁,北斗七星的左右兩側(cè),尚有兩顆隱晦不明的星星,左邊的是左輔星,右邊的是右弼星,這兩顆星都是帝星的輔佐之星。
前世,諸葛亮上應(yīng)的便是左輔星。
今世,根據(jù)少年版原主的記憶,他改修星宿海的道法時,上應(yīng)的還是那顆左輔星。
同時,諸葛亮還知道,像荀彧、郭嘉、魯肅等等,他們對應(yīng)的本命星,不是左輔星便是右弼星。只是,他們不是修士,本命星于他們而言,也就是才思敏捷,并無更大的用處。
即便郭嘉是修士,卻不懂星宿海的修煉之法,本命星于他而言,照樣無甚大用!
其實,每一顆星辰,理論上,上應(yīng)之人不在少數(shù)。
這就好比,呂布上應(yīng)貪狼星,但貪狼星卻不止是呂布的本命星,它同時還是許多人的本命星。別的不說,根據(jù)前世記憶來看,江東上將甘寧,也是上應(yīng)貪狼星的。
只不過,相較呂布而言,甘寧這個貪狼星便有點黯然失色了些。
但是,貪狼星對呂布和甘寧他們,也就是讓他們成為戰(zhàn)斗雞而已。
在他們不懂星宿海的修煉之法時,貪狼星對他們而言,加持十分有限。
這滿天星辰,在星宿海而言,卻是修煉的最大能量源泉。
星宿海是上古煉氣士門派,其修煉體系之中,既有修士的修煉之法,還有武者修煉之法。
只可惜,上古事情的一場大劫難,不僅眾多大能殞落,就連星宿海也覆滅了。
……
話說,世間修煉之道,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武者,一種是修士。
在上古時期,這兩種修煉之道,并沒有嚴格的區(qū)分,武者和修士都統(tǒng)稱為練氣士。
直到后來,不知什么時候起,武者和修士才區(qū)分開來。
武者和修士在早期,都是在經(jīng)脈中積蓄內(nèi)氣。
當內(nèi)氣充足之時,便開辟丹田,是為筑基。
只不過,武者開辟的是下丹田,之后凝練出來真氣,就儲存于丹田之中。修士開辟的是上丹田,是為開辟識海,之后凝練出來法力,就儲存于識海之內(nèi)。
至此,武者和修士的修煉之道,便區(qū)分開來。
相對而言,武者開辟丹田要容易一些,修士開辟識海要艱澀許多。
在筑基期,修士的法力能干擾現(xiàn)實,這就是施展法術(shù);武者的真氣只能強身健體,無法干擾現(xiàn)實。武者想要利用真氣干擾現(xiàn)實,就須得修為再進一步,抵達凝罡境才成。
武者到了凝罡境,便能真氣外放,自然就能干擾現(xiàn)實了。
修士修煉,第一步便是筑基境,這是開辟識海,鍛煉和凝聚法力的。
修士第二步是陰神境,這一步是將靈魂由虛轉(zhuǎn)實,在識海中凝聚出陰神來。
修士第三步是陽神境,這一步就是將陰神由陰轉(zhuǎn)陽,陽神可以脫離軀體長存。
武者第一步是開辟丹田,也是筑基境。
武者第二步卻是凝罡境,將體內(nèi)的真氣凝聚成一道罡勁,可以遍布全身。到了此境界,武者的身體機能便有著大幅度提升,尋常刀劍都很難傷他們分毫。
武者第三步,便是肉身成圣,是為武圣境。不過,這一境界,早已成為傳說數(shù)千年。
上古時期,陽神境修士,武圣境武者,并不少見。但自從上古的某一次大劫之后,這一境界的修士和武者,都成為了數(shù)千年來的傳聞。
如今,據(jù)說修士界還有些老怪物,勉強、或者也有可能即將修煉至陽神境。但天下眾多武者之中,凝罡境武者很是出產(chǎn)了一大批,武圣境的武者,卻依舊只能屬于傳聞。
修士開辟了識海,凝練出法力來,便能施展各種法術(shù)。
只要修為境界到了,只要法力足夠,呼風喚雨,乃至滄海桑田,都只若等閑。
當修士在識海中凝聚出陰神來,修士便算是踏足長生之境。陰神境修士,一般都有壽元三百載;即便殞落,也能“轉(zhuǎn)世”,或者在門派的洞天福地中轉(zhuǎn)修鬼仙。
陰神境修士轉(zhuǎn)世,更像是奪舍。
只不過,他們奪舍的,都是孕婦腹中胎兒。
陽神境修士,據(jù)說有八百歲壽元,或者千年壽的,這畢竟早已成為傳說。
長生多武者而言,卻顯得更加苛刻。同樣是第二境界,凝罡境武者卻還只是普通人的壽數(shù);武者想要長生,卻非得肉身成圣的武圣境不可。
只是,武圣境早已成為傳說數(shù)千年了。
所以,如今這個時代,武者想要長生,只能是癡心妄想!
……
臥龍崗,林中的一塊大青石上,諸葛亮盤腿而坐。
冥冥之中,感應(yīng)著左輔星。少頃,左輔星的星光透過虛空而來,加諸在他身上。微不可查的一絲星光,外人無法察覺,唯有諸葛亮自己能夠感覺到。
諸葛亮感覺一股清涼加身,渾身舒爽至極。
這是星光穿透身體時,順便洗滌了他的身體之緣故。
星宿海的修煉之法,就是在冥冥之中感應(yīng)本命星,當感應(yīng)到了本命星,也就在本命星上打上了靈魂烙印。到了這一步,修士也就開辟了識海,筑基成功了。
再然后,平日里修煉之時,便是吸收本命星的星光,融入識海,凝練法力。
順便,也用這星光驅(qū)散識海中的迷霧。
識海,顧名思義,便是意識之海,這里是靈魂的住所。
理論上,任何人都是有識海的。
不過,普通人的識海,俱是一片迷霧,其中不辨方向,不知出路。
曾經(jīng),修士界就有著這么一條傳聞。某位陰神境大能,用陰神入侵普通人的識海,居然就這么迷失那迷霧之中。數(shù)月后,大能的肉身腐朽,沉底殞落,連陰神都不知所蹤。
識海無窮小,也無窮大,其中盡是迷霧。
修士開辟識海,就是在這迷霧中,仿若盤古于混沌中開天辟地一般,開辟出一片“光明地域”,以供修士存儲法力,容納和壯大靈魂。
之后,修士的靈魂不斷壯大,修為不斷提升,便能驅(qū)散更多的迷霧,擴大識海。
開辟識海之后,修士便能夠內(nèi)視。
不過,筑基期的修士,沒有凝聚出陰神來,靈魂便是無形無質(zhì)的。修士能夠在識海中感受得到自身的靈魂,卻看不見、摸不著。
諸葛亮此刻,就在內(nèi)視著識海。
識海中,絲絲星光從冥冥處匯聚而來,驅(qū)散一絲絲迷霧的同時,星光還凝聚成為“水滴”,然后,這些“水滴”便在識海底部,匯聚成為一個小湖泊。
這小湖泊,便是存儲法力的。
修士施展法術(shù),消耗就是這小湖中的“水滴”。
此刻,諸葛亮識海中這洼小湖泊,只有淺淺的一層水跡,小湖都幾近干涸。
自從原主開辟識海之后,接班而來的諸葛亮一直就沒怎么修煉過,法力自然是不多的。
小湖存儲的法力,也是有著上限的;這上限,便是修士的修為境界。
修士平日里修煉,一者是煉精化氣,凝聚法力,將這識海中的小湖注滿。再者,便是不斷擴充小湖的存儲上限,使之能夠容納更多法力;這一步,便是提升修為了。
當然,修士平日里鍛煉靈魂,也是很有必要的。
當修士步入陰神境的時候,便是用龐大的法力,與靈魂融合,在識海中塑造出一個有形有質(zhì)的陰神來。如果靈魂不夠強大,到時候如何經(jīng)得住那么多法力的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