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敬亭高飛

朔氣傳金柝(四)

敬亭高飛 逆風刺 1520 2018-04-28 22:14:10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啊”阿木又把畫錯的紙揉作一團扔在地上。想得挺好,但要拿這毛筆畫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這畫出來的畫,別說蕓娘了,就是自己都不認識是什么。蕓娘拿了汗巾給阿木擦了擦“將軍,先歇息一下吧。您把墨都弄到臉上了?!卑⒛具€來勁了“我就不信了還!畫個畫這么費勁!”蕓娘笑道“要不這樣,將軍大致說一下,我來畫。我雖然也畫得不好,但也學過些時日。”阿木恨道“好吧。這筆太也難用了,我還說跟寫字差不多呢!”

  阿木邊說邊在自己身上比劃“上衣呢,就到這里,不超過屁股。前面對稱分開,用扣子連接,一會我再教你怎么做扣子。關(guān)鍵是袖子,不要做這么肥大,只要比手臂寬松一點就好了。領(lǐng)子的話用厚點的帛做,雙層疊起來,最好在繡點花什么的,但不要用白色的做。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卑⒛究词|娘雖然也畫得不好,但至少是個樣子了,就接著道“接下來是下裝,我叫它‘褲子’。其實就是把兩條腿包起來就行,但要連著屁股一起,要到腰部這個地方。還是比腿稍微肥點就好了。”阿木說完,蕓娘已經(jīng)畫好了。也沒什么好畫的,就兩條腿。接下來就是拿尺子量了,可惜呀,家里沒有尺子。這個東西屬于貴還不怎么實用的東西,一般人家是不備的。阿木都郁悶了,這古代怎么都不用度量的么?想了半天,也確實沒什么好度量的。算了,還得先做把尺子。

  上哪找尺子去?去成衣店?會被人看成神經(jīng)病的吧?去宮里?好說了二品將軍,太丟人了。算了,自己做個吧。況且這古代的度量據(jù)了解也不是很準。本來想做個皮尺,量身體好量,現(xiàn)有條件難度有點大,放棄了。只好找根竹子做,還很不好做,吃午飯前還沒做好。吃飯的時候,又嫌飯菜里沒有油水。問了蕓娘,說是油膏金貴,省著點用。阿木嘆道“又有事干了,這又是胡麻(芝麻),又是菽豆(就是大豆)的,怎么會沒有油呢?就現(xiàn)如今動物身上那點油脂怎么夠吃呢?先把衣服做出來,這又得去廁所了,蕓娘,以后少做點湯!”說完急急忙忙出去了。留下蕓娘差點沒笑岔了氣。

  憑著記憶,本來想做把厘米毫米的,差點沒把自己變成斗雞眼。遂作罷。這年頭也用不到那么小的單位,還是做寸和分的好了,再說也不用多么準,就是有個數(shù)能記就行。拿一段差不多三厘米的比著作為寸,拿小刀劃了十段,又在每一段上分成十小段為分。再刮得光溜就能用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嘛。咱老百姓啊,今個真高興……”阿木看快完成了,還唱上了。最后拿墨筆把刻下的描一下能看清單位就好了。

  “蕓娘,做好了。以后就拿這個湊合吧。我自己做的不是很準?!笔|娘道“有一個就能用。將軍真厲害,這都能做一個。”阿木擺擺手“趕緊給我量一下吧!我都等不急要穿了?!笔|娘拿了根細繩給阿木量完了,再拿尺子量好,記下數(shù)據(jù)“好了,將軍!我先拿麻布做個樣子,等過幾天做好了將軍再改吧。直接用絹帛怕浪費!”阿木想了想“好吧。反正也沒事,我就看你怎么做吧!”

  這做衣服看著簡單,真要做就難了,先得在布上畫好,防止裁壞。接下來還得縫合,在沒有縫紉機的年代,硬靠手工縫制,難度太大。本來扣子做個絳子一系就好了,阿木非要做扣子,更費勁了。三天才做了個大概。

  “蕓娘,你看啊,大概樣子對了。在這邊呢,雙層疊起來,縫好,然后開五個這樣的窟窿,就這么大,完了把窟窿的邊縫一下。這個褲子上邊也一樣,折起一寸左右縫好,但不能縫死,里邊穿上繩子才不會掉下來。所有有開口的邊呢,都折起來縫好。防止開線?!卑⒛菊f了一大堆,到蕓娘這里,又做了三天才做好。阿木趕緊試了一下“蕓娘,這個袖子有點長,大概這么長就夠了,不要蓋著手,這個褲子呢有點肥,再瘦點?!逼鋵嵤O碌倪@些碎布料還能做別的,等用絹帛做好后我再跟你說吧。

 ?。ū菊峦辏?p>  中國古代度量長度的尺。最早見于商代。傳世商尺約合今16~17厘米。東周尺以相傳1931年河南洛陽金村古墓出土的銅尺與“商鞅量尺”互為佐證,可知一尺長約23厘米左右。西漢尺今出土有 8支,實測其長度均在23~23.6厘米之間,平均每尺長23.2厘米。新莽尺根據(jù)各方面材料綜合分析,每尺長約23.1厘米。流傳至今的東漢尺甚多,僅出土的就有40余支,形制大體可分為以下幾類:①鳥獸紋銅尺,②幾何紋銅尺,③以圓圈為尺星的骨、牙尺。實測東漢尺長度誤差不大,除去因稍殘而減短的幾支外,其余均在23~24厘米之間,平均長23.4厘米。漢以后銅質(zhì)尺明顯減少,多被骨、木質(zhì)尺代替。這期間尺的形制單一,不飾各種花紋,當是民間實用的器具,較之前代更多地注意到了分、寸刻線分度的準確。尺長略有增長,約在24~24.5厘米之間。南北朝留存的尺甚少。根據(jù)李淳風《十五等尺》記載,可知南朝每尺約在24.5~25厘米之間;北朝尺度有較大的增長,后魏前尺27.8厘米、中尺28厘米、后尺29.9厘米不等。以所見南北朝時期實物互為佐證,可知南朝尺確短于北朝,尺長約25厘米,南朝后期則增長至30厘米以上。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