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巧使妙計,沒造成太多殺戮就平定了有心歸漢的樸胡力部,恩威并施,也讓其他各部心服口服。他們一行回到長安時得到了司馬懿的褒獎,鄧艾更是被進一步提拔為校尉,掌兵兩千五百人。
建興八年(公元230年)很快就到了。
上一年魏軍試圖反攻隴右,雍涼二州精銳盡出,我們雖然也損失很大,但最終斬殺了張郃,擊退了魏軍,所以這個年關(guān)我對前線將士的犒賞頗多。本來諸葛亮還擔心這樣會造成隴右儲備不足,影響到來年攻打涼州,不過得益于木牛流馬的使用,運送效率提高了何止一倍?!笆C而運,人不大勞”,既方便快速又節(jié)約人力。再加上這幾年不論是漢中還是蜀中,民間都是一片欣欣向榮之象,國力充實,可以給前線提供源源不絕的支持。
年后,諸葛亮派楊戲回漢中向我復(fù)命,并把黃月英、諸葛果護送回來了。我開始還有點不解,攻打涼州的事估計怎么也要等到下半年,還有很多時間可以陪老婆孩子,怎么這么快就讓她們回來了呢?當我看到諸葛果攙扶挺著個大肚子的黃月英走下馬車時明白了,看來我這位相父在前線操勞軍務(wù),雖然日理萬機,但是身體還一直挺好啊。隴右畢竟是前線,各種條件比起漢中這個大后方還是差不少,讓懷了身孕的黃月英還留在那邊確實不妥當。
我安頓好他們,回到行宮就把楊戲叫了過來。
我問道:“文然,相父那邊有什么事需要你轉(zhuǎn)達的嗎?”
楊戲拿出一本書和幾個卷宗,回道:“陛下,戰(zhàn)事結(jié)束以來隴右安定,丞相日日厲兵秣馬,并整理自南征、北伐以來的用兵心得,著書成冊,取名《將苑》,教閱三軍。這是丞相親手謄寫的第一份,刊印之后特命臣呈送陛下。其他幾個卷宗,是這些時日風影衛(wèi)查探到的魏軍情報。司馬懿到達長安不久,便迅速下令消滅了幾個有心投靠我們的羌胡部落,如今雍州的局勢比先前穩(wěn)定了不少?!?p> 我看著奏報上所寫,心中不住感嘆果然是老狐貍,一出手便立刻穩(wěn)固了后方。而且,恩威并施,震懾有異心之人的同時并未造成恐慌,手段何其高明!
我仔細看著風影衛(wèi)收集到的魏軍平叛情報,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名字,不由得大驚失色:“鄧艾!”
楊戲不知道為什么我會這樣,嚇了一跳,問道:“陛下,這個鄧艾是司馬懿新近提拔的一名校尉,好像有幾分本事,連丞相也曾夸贊過一句。有什么問題嗎?”
我說:“既然連相父也看重鄧艾,為什么關(guān)于他的信息只有這寥寥幾句?他怎么被司馬懿提拔的,跟隨司馬懿多久了,來到雍州后做過什么,為什么不派人一一查探清楚?”
楊戲讓我說的有些摸不著頭腦:“陛下,這鄧艾不過是魏軍區(qū)區(qū)一名校尉,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人物??v然丞相夸獎,也只是一時興起隨口一說,何須如此勞師動眾地去查他啊?”
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人物?鄧艾文武雙全,用兵如神。歷史上他獻《濟河論》,六七年間為曹魏積累足夠十萬大軍吃五年的糧草,調(diào)至西線抵御我軍后,屢屢與姜維對陣,令漢軍北伐難以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景耀七年(公元263年),司馬昭興十幾萬大軍伐蜀,鐘會被姜維死死擋在劍閣之外,不得寸進。世人皆以為要無功而返的時候,鄧艾率偏師,偷渡陰平小路,連克涪城、綿竹,深入蜀中腹地,直接兵臨成都城下,滅亡了蜀漢。
如今這樣一個命中宿敵提前進入了我的視線,怎么能不重視?
我當即對楊戲下令:“傳令風影衛(wèi),務(wù)必要密切關(guān)注這個鄧艾,關(guān)于他的一舉一動,朕都要第一時間知道?!?p> 楊戲雖然很疑惑,我為什么對于鄧艾這么看重,但既然我已經(jīng)發(fā)話,他就會聽令行事,盡心把這件事做好。
楊戲走后,我還是一直在為鄧艾的事情頭疼。這樣一個歷史上給了我們致命一擊的名將,竟然提前作為我們的對手出現(xiàn)了,怎么能不讓我憂心忡忡?鄧艾之于我,威脅更勝過司馬懿。誠然,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得到了后三國唯一能對抗鄧艾的名將姜維(歷史上姜維雖然沒正面擊敗過鄧艾,但更多是受限于國力等因素。公元255年洮西之戰(zhàn)姜維大破魏軍,殺敵數(shù)萬,鄧艾主張放棄狄道,以避姜維鋒芒,是陳泰阻止了他。滅蜀之后,鄧艾自吹“姜維,自一時雄兒也。然與某相值,故窮耳”,卻讓“有識者笑之”),也在有意栽培黃崇(歷史上鄧艾偷渡陰平,黃崇隨諸葛瞻出征,次次料敵先機,提出正確建議,可惜都未被諸葛瞻采納,否則鄧艾極有可能兵敗身死蜀中),但是鄧艾依然是我的夢魘,如果能盡早除掉他再好不過。
我的心情還是久久不能平靜,雖然已經(jīng)對他下達了找機會刺殺鄧艾的命令,但鄧艾如今畢竟身為一軍主將,深受司馬懿看重,又是在敵國境內(nèi),說風影衛(wèi)能做到實在是掩耳盜鈴,我必須做兩手準備。有姜維、黃崇在,固然能讓我安心不少,只是鄧艾用兵天馬行空,每每出人意料,指不定什么時候就突然殺到眼皮子底下。歷史上鄧艾偷渡陰平,下涪城,破綿竹,兵鋒直指成都,靠的可不全是奇謀,還有魏軍強大的戰(zhàn)斗力。綿竹之戰(zhàn),諸葛瞻在占據(jù)兵力優(yōu)勢的情況下,先勝后敗,最終與黃崇、張遵、李球等人戰(zhàn)死沙場。蜀漢軍隊的戰(zhàn)斗力如此孱弱,何解?避開姜維的鋒芒,以魏國的上駟對上蜀漢的下駟,才是關(guān)鍵!
蜀漢后期,后方承平已久,又因為陳袛、黃皓等人亂政,武備松弛,將無必死心,士有貪生念,除了姜維手里的幾萬人馬因為常年北伐稱得上驍銳(畢竟也曾逼得鄧艾堅守不出,且亡國后有“將士咸怒,將士咸怒,拔刀斫石”的血性在)外,后方軍隊幾乎都是烏合之眾,不堪一擊。
諸葛亮曾對我說“有制之兵,無能之將,不可以敗;無制之兵,有能之將,不可以勝”,《將苑》中也提到“軍無習練,百不當一;習而用之,一可當百”。古來名將,無不以練精兵為第一要義。所以孫子操訓后宮以明法令,吳起鍛魏武卒縱橫天下,高順的陷陣營、曹操的虎豹騎和父親的白眊兵征戰(zhàn)四方、各領(lǐng)雄風。一支精兵,可以做到令行禁止,無往而不利。
那么,如果我能把蜀漢的短板抬高,即便是我們的下駟對上魏軍的上駟也不會差別太多,是不是就可以徹底解決鄧艾帶來的困擾了呢?
諸葛亮向來重視練兵,也確實出類拔萃??v觀三國,就練兵一途除卻曹操之外,恐怕再難有人能望其項背。后世盛贊他“法令明,賞罰信,士卒用命,赴險而不顧,此所以能斗也”、“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上ВT葛亮用他強大的個人魅力打造出來的精兵,注定隨著他的離去而消散。
如何才能把他個人的影響,融入進國家的體制呢?
練兵最好的辦法是先練將,只有足夠多掌握練兵訣竅的將領(lǐng),才能練出足夠多數(shù)量的精兵。所謂萬人學戰(zhàn),教成三軍。這個時代的將領(lǐng),大多是靠著勇武從底層摸爬滾打上來的,并沒有讀過兵書。如果選拔一批有天分的人才,直接培養(yǎng)出來作為下層軍官,應(yīng)該能極大地提高練兵效率。
世界上最早的軍校我不知道誕生在什么時候,可是孔夫子當年因材施教,門下弟子不乏軍事方面的人才??梢?,將領(lǐng)是可以培養(yǎng)的。
如果真要建軍校,叫什么名字好呢?
我掂著手里的書,不斷地重復(fù):“將苑、將苑……”
對??!這不就是現(xiàn)成的名字嗎?將苑,培養(yǎng)將官之苑!